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语文试卷-2024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

更新时间:2025-04-03 16:06:56

试卷分类:高三语文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高三、2024年语文试卷、湖南省常德市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语文试卷-2024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语文试卷-2024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图1)

语文试卷-2024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图2)


(4分)①留白体现了中国文人的真性情,隐藏着他们内心的秘密和喜怒哀乐。②留
白表现了中国文人自由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每点2分)
(6分)①这两句诗运用了留白的手法。(1分)②当所有人还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的
时候,音乐却戛然而止,听众显然还没有从音乐的氛围中走出来,因此就形成了突
然的空白,诗人用江水和秋月去填补人们心中的空白。(3分)③诗人宕开一笔写环
境的寂静无声,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从侧面烘托了琵琶女的技艺高
超。(2分)
(4分)①叶三和季陶民关系亲密。从“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来看,
叶三和季陶民的关系非同一般。②叶三钟爱季陶民的画。从“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
了爱他的画”来看,叶三对季陶民的画非常喜爱。③叶三不想卖季陶民的画。从“题
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来看,叶三从没有卖画的想法。④叶三拒绝卖季
陶民的画。从“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而叶三却说“不卖”来看,叶三不卖画的态
度一直十分坚决。(每点1分)
(6分)(1)“芸芸众生琐碎的日常”指他的作品有贴近生活、贴近底层的一面。如对
各季水果的不厌其烦的介绍,勾勒出了小城物产的丰富和生活的宁静淳美:季陶民
与叶三之间的对话,是艺术鉴赏,又如邻里之间的攀谈。(2)“花开花落烂漫的雅兴”
主要指透过文字所表现的人性之美和人情之美。一个卖果子的底层劳动者同时又是
一个眼光卓异的鉴赏者,主人公的传奇经历具有浪漫色彩:叶三与季陶民之间跨越
身份的卖果子的与买果子的、“画家”与“鉴赏家”的关系,是一种纯粹的精神交往,
体现出了可贵的人性之美与人情之美。(每点3分)
(8分)(1)近年承蒙国家给我极大的荣誉、地位,但还没有能统一天下,今天怎么
就能谈得上有功勋业绩呢?(“顷来“混一“何…也”句式各1分,句意1分)》
(2)尔朱荣见到皇帝已经长大,聪明机智,被众人称赞,就打算靠近他,使他一举
一动都能由自己控制。(“为…所“归“自近”各1分,句意1分)
3分)①在黄宗羲看来,“法治”优于“人治”。②尔朱荣对待沙弥的行为十分残暴,
完全是率性而为,草营人命。③这种行为之所以存在,其本质在于“权大于法”。
(每点1分)
(6分)①“秦人降唐”二句,借桃花源中人远离战乱、不问世事的清净生活,表达
对国破家败的深沉感喟和寻找桃花源来避世的期望。②“编蓬采桃”二句,劝友人
去桃源编蓬结宅,过自由自在的隐遁生活,表达对没有战乱生活的向往。③“山林
黄尘“表明人世间黄尘遮天,污浊肮脏,实在无处留念,不如寻得一片乐土来栖身
避世“莫回船“不用归”,语重心长,传达出与元统治者誓不同流合污的心境。(每
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6分)(1)二川溶溶明星荧荧
(2)峨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3)示例: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熊咆龙吟股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每
空1分)
(4分)A:步数相同的情况下B:行走锻炼的步数和速度(步数和速度)(每空2分)
(6分)(每小题2分,指出序号和修改正确各1分)
(1)第③句,“走路”修改为“通过走路”
(2)第⑥句,“和”修改为等”
(3)第⑩句,“运动”后加“效果”
20.(3分)第①处:“大”是形容词,作定语:(1分)突出了辛弃疾豪放的性格特点。(2分】
第②处:①“大”是程度副词,作状语:(1分)突出了辛弃疾境遇的巨大落差。(2分)
21,(4分)①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辛词的艺术水平之高②含蓄地概括了辛弃疾所
受磨砺之大,激发起人们对其人其词的崇敬之情。(每点2分)
22.(3分)①(1)中属词语并列,在句中作定语,用顿号隔开:(1分)②(2)中属
短语并列,在句中作谓语,用逗号隔开。(2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尔朱荣,字天宝,北秀容人。他世代担任部落首长,尔朱新兴是尔朱荣的父亲,在
太和年间继任首长。他曾经巡视马群,遇见一条头上长着两只脚的白蛇,便向它祈祷,
希望保佑牲畜不断繁衍生息。此后,部落中的牛羊驼马等牲畜,一天比一天多,以至于
后来把他们按颜色专门分类,每群都以山谷作为计量单位。北魏朝廷每遇到对外战事,
尔朱新兴就献上自己的私有马匹,并兼备资财粮草,帮助解决军队的费用,孝文帝因此
对他十分欣赏。孝明帝时,尔朱新兴因为年老,请求把群位传给尔朱荣。尔朱荣长相俊
美,皮肤白皙,小时候就神情机警,聪明果断。当他长大后,特别喜欢射箭打猎,他每
次设置围猎都与众人宣誓,然后就演练作战时的军阵程式,号令严明,没有人敢冒犯。
太宰元天穆态度悠闲地对尔朱荣说,你已立下不世的勋业,应该安定下来料理朝政,调
养身体。尔朱荣挽起胳膊对元天穆说:“我之所以推立天子,这是当臣子应有的节操。
近年承蒙国家给我极大的荣誉、地位,但还没有能统一天下,今天怎么就能谈得上有功
勋业绩呢?前不久叉听说朝中官员仍然行为放纵,不加检点,因此今年秋天打算和老兄
一起检阅军队,到嵩山周固的原野上进行固猎演习,让那些贪赃枉法、行为不端的朝中
贵人们,都到国猎的图子里面徒手捉拿老虎。粱朝皇帝萧衍如果投降,就替他讨一个万
户候的瓣位要是不投降,就直接差遣几千骑兵,过江把他抓回来。等到天下已经统一、
四方没有战乱,然后再和老兄一同护卫着天子巡视各地,观察风土人情,推广政令教化。
像这样才能算有功勋。”他看到天下平安无事,就派遣人上奏说:“参军许周劝我向陛下
要九锡之赐,我讨厌这种言论,己经发布命令打发他走了。”尔朱荣当时很期待得到特
殊的待過,所以用那样的话来暗示朝廷。皇帝其实不想给他特殊待遇,于是就称赞他的
忠诚不二。尔朱荣见到皇帝已经长大,聪明机智,被众人称赞,就打算靠近他,使他一
举一动都能由自己控制。尔朱荣虽然威名远扬,但他举止轻浮,有一次正打算出去打猎,
有一个人前来陈述事情,啰唆起来说个没完。尔朱荣大发脾气,立即就把他射杀了。他
曾经看见两个和尚同骑一匹马,他就马上把他们叫过来,让他们用头相顶角力。两个人
力气用完后不再动弹,于是又让旁边的人抓着他们的头互相碰撞,一直把他们撞死才算
完事。
材料二:
有人认为有能够治理好天下的人,而不存在能够治理好天下的法。我认为存在能够
治理好天下的法之后才有能够治理好天下的人。自从非法之法束缚了天下人的手脚,即
便有善于治理天下的人,也终究摆脱不了它所带来的牵制嫌疑而左右观望,即使有所作
为,也不过谨守本分,安于草率简略,不能建立非法之法束缚之外的事业。如果先王之
法依然存在,就不会有非法之法的意念存在于治理天下之人的心中。这样一来,如果这
个人有才能,就可以做到心想事成:如果这个人水平低下,也不至于实行严刑酷法,苛
刻至极,反而危害天下。所以说,先有能够治理好天下的法,然后才会出现能够治理好天下的人。⑤中国的文人自古就生活在矛盾之中,他们渴望坐看南山、采菊饮酒,过着与世无
争的日子,但又舍不得“货与帝王家”带来的荣耀,他们读书、求学,满腹经纶只求考取
一个功名。功名是什么?功名与理想无关,与诗无关,与人的存在价值无关,可它偏偏
攫住了无数人的胳膊,让人挣扎不得。迫于生计,文人在他们的人生画卷上描绘了太多
寻常人眼中“有意义”的图像,可越是如此,他们就越需要一些留白了,越需要在一些“无
意义”的艺术形式里呼吸真性情的空气。于是九月初三的夜晚就成了永恒的艺术,成了
无穷的遐想和怀念。
⑥将留白艺术发挥到极致的当属倪瓒。倪瓒的留白是为水域和天空准备的,他用寥
寥数笔勾勒出山的轮廓,然后留下一片干干净净的白色,几乎不事墨色—将观者带进
倪喷的美学空间的,不是山,恰是水天处的空白。在倪瓒笔下,山只是陪衬,水和天才
是主体,虚实和主次的关系在倪瓒的空间雏度里发生了巨大反转。所以《渔庄秋霁图》
也好,《秋亭嘉树图》也罢,倪瓒笔下的山水总透着点点寒意,大片的留白给即将南下
的冷空气腾出了呼啸而过的空间一凉意在呼吸间浸透肺腑,最终化作无限的寂突。这
样的意境,明代张岱在随笔《湖心亭看雪》中也有相似的表现:“雾淞沆砀,天与云,
山与水,上下一白,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
是文学领域虚实和主次关系的反差,同样通过视觉上的留白手法来实现,不同的是,倪
瓒的留白更为千净和彻底,他的画面是无人之境,是无我之境一他不是画中风景的参
与者,甚至连旁观者的身份都不需要。
⑦倪瓒和赵孟頫、黄公望、王蒙并称为“元四家”,他们在创作上讲究空隙和苍涧之
美,明朗通透的枯笔山水宣告了文人画标准画风的形成。回看整个元朝,东方传统文化
和艺术几乎都处于一种自发生长的状态,像一片无人看管的原野,各种植物竞相生长,
诗歌、散曲、话本小说、书法、绘画、杂剧,都由着自己的性子结出了不同形态的果实。
来自草原的统治者更愿意将目光投向途远的美索不达米亚,甚至欧罗巴,他们醉心于马
背上的征服,把江南留给了一群社会地位卑微却胸怀智慧和士大夫精神的文人。这是儒
家士大夫从庙堂走向乡野的时代,也是贵族气息、士大夫气息与平民气息相遇的时代,
这是两宋画院里拥有官员身份的宫廷画师无法感受到的。有元一代,士人变成了文人,
绘画中的匠气变成了文人气、书卷气,元朝统治者对文化艺术的漠视反而推动了文人画
的发展。
⑧其实绘画里的东西,诗歌里也有,你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白描,
可偌大的画卷上还有大片留白,你想知道空白处到底是山上的风景还是山下的农家生
活,可诗人却说“已忘言”,他说得那么涵脱又真挚,让你分不清他是真的忘却了,还是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语文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