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语文试卷-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四次质量检测

更新时间:2025-04-06 10:27:19

试卷分类:高三语文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高三、2025年语文试卷、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十四次质量检测,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语文试卷-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四次质量检测,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语文试卷-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四次质量检测(图1)

语文试卷-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四次质量检测(图2)


1,C(3分》A项”乡土社会人们的知识都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错误,过于绝对。B项“往
往正规学校教有才能提供应付现代社会的一整套知识”错误,过于绝对,D项曲解文意,“大
众媒介运用深度报道和广告娱乐的形式”错误,是“借助各种新闻与深度报道、科普文章甚
至是各种广告和游戏等”,而且不是“现代人”,而是“普通人”,
2.B(3分)“被千里之外某些人的决策所影响和牵制”错误,原文是“与某些人的决策
关联在一起”。
3.A(3分)根据文本内容“许多人对这些技术背后的那些抽象知识和原理,往往茫然无
知”,对应B、C、D项,故A项错误。
4.①前者,数字媒体时代,受算法推送、个人偏好影响,网民不再接触陌生和新鲜信息。②
后者,乡土社会里,因流动性差、媒介不丰富,村民们的信息米源单一,信息内容简单。
(4分)
5.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盛,中国社会奥论的分裂与极化日渐凸显。其主要原因是现代社会的复
杂化,现代知识的抽象性、专珠性,现代大众媒介的娱乐化。由此产生了个人对社会功
能系统的信任危机。(6分)
6.【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A项,“所以童年的‘我'渴望逃离自然,向往城市的稳定生活”错误,
根据原文“所以我是能体会到自然的原始之美的”“我喜欢紧贴大地,…”“一个热爱自
然的人…”等语句,可看出童年的“我”是很喜欢自然的,并没有想逃离自然:B项,“写
出父母对孩子天性的压抑”错误,父母责问“我”黄昏晚归,并非是对“我”天性的压抑,
而是一般的管教:D项,“展现以儿童视角观照自然的新奇发现”错误,此处是作者回到故
乡长汀后,在开展田野实践活动中对河田鸡的观察和描绘,发生于作者成年之后,故“儿童
视角”不恰当
7.【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突出如今该子与自然的隔,呼唤回归大自然”有误,通过人描慕树叶
与自然生长树叶的对比,突出大自然神秘、丰富、多样的创造性。
8.【参考答案】
①改变地点:“我”放下城市的编剧工作,回到故乡:
②融入乡村:“我”积极与村民交往交流,获得他们对“我”老乡身份的认同:
③参与劳动:“我”开展建立生态稻田和姜田试脸区,养殖除草鸭、河田鸡等田野实
践活动。
[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的情给分]
9.【参考答案】
①内容上:通仄的城市生活促使“我”产生回归自然生活的想法:
②结构上:“我”的城市生活呼应前文“我”对城市的印象,增加文章的整体感:
③主题上:城市生活与自然生活形成对比,突出回归自然的意义,强化文章敬畏自然
的主旨。
[6分,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的情给分]
10.【参考答案】BEG
【试题解析】正确断句为:今驱民而归之农,使天下各食其力,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
可以富安天下,
11.【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A项,“吾得兄事之”中的“兄”意为像对待兄长一样,也是名词作状语
:B项,“被发行吟泽畔”中的“被”是通假字,同“披”,意为披散:C项,两句中的“而”均为连词,表示承接关系,意为就,然后:D项,“地诚硗矣”中的“诚”意为确实(理解成如
果亦可),是副词(或连词),“陵见其至诚”中的“诚”意为真诚,是形容词。
12.【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王夫之认为这样会加大官府与百姓间的欲富差距”有误,由材料二“
奸富者益富,朴贫者兰贫”可知,加大的是奸诈的富人和朴实的贫民间的贫富差距
13.【参考答案】
(1)现在放弃农事而开山采铜的人日益众多,(他们)放下农具,而去烧火炼铜铸钱。
[4分,弃捐,放弃,抛弃,1分;释,放下,舍弃,1分:大意2分]
(2)如果能够调派最贤能的都守、县令作为边疆的官吏,放宽对他们的法律要求,使他
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4分。宽,放宽,放松,1分:俾,使,1分:大意2分]
14.【参考答案】
①迁徙百姓到边境从事农业生产:
②为边塞百姓创造安居条件:
③督促官史优待迁徙来的百姓:
④考察迁徙之地的居住环境是否合适。
[5分,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答出任意三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
答具体内容亦可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贾谊劝说汉文帝说:“生产有一定的季节时令,但(如果)使用它没有限度,那么物资必
定会用尽。现在背离农桑本业而从事工商业的人太多了,生产的人少而挥霍浪费的人却多
。大汉建国已近四十年,国库和私人积贮的财物(的数量之少),仍然令人悲哀痛惜。气候
失时,长久不下雨,百姓就像狼一样四处张望。世上有饥荒之年有丰收之年,这是自然的规
律。夏禹时代和商汤时代都曾遭遇过这种情况,积储,是国家的命脉,现在驱使民众归返
农事,让天下人都能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那么积储就会充足而且百姓也会安居乐业,
从而使国家可以富足安定。”文帝被贾谊的话打动,春季,正月,皇帝亲自耕作,为天下臣民
做出表率。夏季,四月,(文帝下诏)废除禁止私人铸钱的禁令,使百姓可以自行铸钱。贾谊
进谏说:“现在让平民百姓人人掌握铸币的权利,他们各自隐被地铸造钱币,如此要想禁
止他们在铸钱时为获厚利而取巧舞弊,即便是每天都有人因此被判处黥刑而被上报上来,
这样的形势也禁止不住。现在放弃农事而开山采铜的人日益众多,(他们)扔下农具,而去
烧火炼铜铸钱,质量低劣的钱币每天都在增加,五谷粮食却没有增加,”文帝不采纳(这些
意见)。当时匈奴多次侵扰边境,晁错向文帝上书说:“(不如)选一些长期居住在那里的人
在那里安家,从事农耕生产,并且用于防御匈奴的(入侵)。在战路要地,规划建立城镇,规
模不小于千户人口。官府先修建房屋,准备农具,再招募百姓(前来居住),(并)提供冬夏季
衣服、粮食,(直到)他们能自给自足时为止。边塞的百姓像这样(得到这样的待遇),就会
邻里街坊相互救援帮助,与匈奴搏斗时能够赴难不怕死。(他们这样做)并不是感恩皇帝,
而是想要保全亲戚、守护财产。在陛下当政之时,迁徙百姓以充实边防,使边塞不用再电
兵防守:而边塞的居民,父子能够相互保护,可以免遭被匈奴俘虏的祸忠。”文帝采纳晁错
的建议,招募百姓迁往边塞。晁错再次上书说:“下级宫吏如果能够表现深厚的恩惠给百
姓,遵奉法令,照顾体恤迁来百姓中老弱的人,厚待其中的青年壮士,使他们的心安定、和
睦,那么(其他)百姓就会相互劝导前往边塞居住了。古代(明君)迁徙百姓,要先察看当地
是否阴阳调和,品尝当地水泉的味道是否适合饮用,然后再营造集镇、修筑城池,先为百姓
修筑房屋,配置器物,让迁徙的百姓到达后有可居住的房屋,耕作有可使用的器物。这就是
百姓不留恋故乡而相互劝说迁往新居的原因。”
材料二:
汉文帝废除禁止私人钱的法令,使百姓可以自行铸钱。(但)能自行铸钱的人(都)不
是贫民。(通过自行铸钱)奸诈的富人更加富裕,朴实的贫民愈加贫穷。铸钱的利润,不费
力气轻易就能得到,以致助长豪强们奸邪狡诈,驱使贫穷的平民百姓奔走跋涉,是有害国
家的行为啊。晁错迁徙民众来充实边疆的政策实在是太高明了!寓兵于农的办法,可以在
边塞地带施行。滇、黔等地的百姓,自身力量足以抵御蛮、苗部族,因而(朝廷)没有蛮苗部族越过五怜来窥探内地的担忧。尽管如此,仍然有很多不易之处。沿边的土地,有肥
沃的也有贫瘠的,如果把百姓迁徙到边境后给予他们贫瘠的土地,那百姓不逃亡、不死亡
的情况是极少的。如果负责的官史没有选对,没有安民抚民的良策,那么迁徙来的百姓必
定反而会被北狄利用。晁错说:“要察看迁徙之地是否阴阳调和,品尝当地水泉的味道是
否适合饮用,”移民实边的事情在开始时是不能不细致周密的。(如果)某个地方的土地(
确实)贫瘠,那么即使有山川之险,而且己经在此设置了土堡岗哨,也应坚决向内迁移,这
样才能没有隐忧。(如果)制度法律善以待人,邦么人口的流失也会很少。如果能够调派最
贤能的都守、县令作为边疆的官史,放宽对他们的法律要求,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用轻徭薄赋的政策使移民的百姓安居乐业,用通行商贾、发展裁种畜牧的方法使移民的百
姓富裕,用增加学宫名额的办法使移民的百姓感到荣耀,那么他们必定不会被北狄利用而
同机危害中原王朝。
15.D本诗全为虚写,没有“虚实结合”,也没有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16.①描绘了想象中岭南城郭山海相连的壮阔全貌,刻画了水荐、芭蕉等典型风物,层次分
明②白色水草与红色花朵,相互映衬,色彩绚丽:③江岸渔歌与野禽人语,动静结合,生
动可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17.
(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3)示例:无边落木兼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示例二: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5)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6)示例一: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示例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6分,每题1分。若有多字、少字、错字,则该句不得分】
18.甲:加在上面是“末”,“末”的本义是树木的末梢,用一横标示树梢
乙:把“木"从中间砍掉一半
【评分建议】甲处3分,乙处1分。意思对即可
19.①处:守株待兔
②处:栋梁之材
【评分建议】每处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
20.A处:因此森有茂密之义
B处:轮材贵韧
【评分建议】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修改方法:“因而都腐不开木头”,别去“因而”。
修改方法:“栋梁的价值和重要性仍是最高的”,“仍”改为“也”。
【评分】需要注意分析三个词语表示的关系,并根据句意判断正确与否。“因而”使用错误,
应别去,“中国古代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和“离不开木头”是因果关系,“因而”多余。
“仍”使用错误,应改为“也”,“栋梁的价值和重要性是最高的”,陈述客观事实,无需“仍”
表仍然之意。(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2.上联补写:鑫
理由:上联前五字均应为重笔构形,且缺五行中的“金”。
下联补写:#
理由:下联前五字均应为重笔构形,且应填入与“羊马犬鹿”相类似
的趴养动物。
【评分建议】上联首字填“鑫”,下联首字填“葬”。理由:“鑫”由三个“金”组成,“犇”
由三个“牛”组成,符合汉字构形中“重笔”特点,且“鑫”代表财富,与“森淼焱垚”构
成五行,“葬”有奔跑、奋进之意,与“霹品焱盥”组合,表达万物样和、生机勃勃的美好
寓意,与对联内容相符。补写对一字1分,理由各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语文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