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语文试卷-辽宁省大连市2025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无答案

投稿时间:2025-04-11 14:38:03

试卷分类:高三语文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添加收藏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高三、2025年语文试卷、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无答案,教学小助手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语文试卷-辽宁省大连市2025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无答案,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语文试卷-辽宁省大连市2025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无答案(图1)

语文试卷-辽宁省大连市2025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无答案(图2)


作为河西走廊的西端出入口,嘉峪长所在的位置南北两山对峙,中间的隘谷宽不到15公里,
形成一个“瓶口”,是古代中国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明代初年,征虏大将冯胜选择此处天险,筑
关以守,嘉峪关自此诞生。此后逐步修建了关楼等建筑,并日益完善。
嘉峪关的地理形势优越。关南的祁连山峻极于天,源出祁连山的讨赖河河水灌溉着嘉塔关、酒
泉一带的农田,为军队提供给养:关北的合黎山、马㡔山附近有平坦的沙磺草原:关城屹立广漠,
对外居高临下、便于观察敌情、控制敌军,对内地势平坦,便干输送物资,使关防无后顾之忧。
然而,在崇山大漠之间防御西域敌兵入侵,仅靠一关防守还不够。明嘉靖年间,朝廷在嘉峪关
周边建筑起一道长30余里的长城,南起祁连山支脉文殊山脚下讨换河北岸的悬崖边,北接黑山峭
壁间的石关峡。中间联结嘉烙关,因关城北向的延伸部分,筑于陡峭的黑山山脊之上,坡度高达45
度,又高又陡,上面的台阶仿佛垂直悬挂在山上的手臂,被称为“悬臂长城”,明万历年间,嘉峪
关的防御设施逐步完善和巩固。形成西南.西北、东北三面为半圆形的坚固防御阵地。
嘉峪关的完整防御体系,除了嘉峪关和长城外,还包括沿长城外侧深挖的壕沟,以及某些在壕
沟两边修筑的沟墙,被称为“壕堑”或“外壕”。壕沟和长城结合,形成双重障隔,使入侵者的马
兵、步兵都难以逾越。在长城沿线每隔约15公里,又修筑一座堡城,堡城屯兵防守:每隔约5公
里设一墩,可容数十人,是屯兵、守望之所。在长城防御体系中,墩台是一个重要的设置。墩台设
置在高山险要之处,或在交通要道之上,主要作用是传递军情,又称烽燧、烟台、烟墩。驿传也是
防御体系中一项重要设施,它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往来公文。上述种种设置和建制构成了完整的防御
工程体系。
在嘉峪关防线的外围,祁连山、黑河、巴丹吉林沙漠构成更大的天哈保障。在争夺河西走廊的
特殊历史时期,嘉峪关据一关而撼西域,锁钥河西,巨防中外。
(摘编自范嘉《嘉峪关的智慧》)
材料三:
古代“强边固防”的内容很多,其中最根本的还是“筑墙置戍”和“开发边疆”两条。
筑墙置戌是古代农耕民族防御游牧民族的重要方式。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动用大量人力物力
修筑了从临洮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中原北部竖起一道人工的国防屏障。宋代,
因防线内移,无法修补长城故址,仍特意建成一道长450公里,以关隘为重点的防御体
系,阻遏契·月骑兵漫野而过。来源:高三答案公众号
开发边黯的实质是加速边疆牧业或符猎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转化,利于汉族军民长期居
守。秦将蒙恬在修筑长城时,己注意到从内地迁徙民人到边疆耕垦荒地。汉武帝对匈奴用兵期间,也不断征召基卒”“边卒”到边疆屯田。到明代的辽东诸卫依然采取“且耕且守”
方针,充分利用沿边隙地垦殖耕作,因而能与后金军队长期对峙。
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国防政策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都有效地发挥了作用。只是到了
近代,历来为封建士大夫不屑一顾的昔日夷狄突然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中国海岸,打败了自视
为天朝上国的文明礼仪之邦,清人才惊讶地发现,“天下”之外竞存在着一个很少有人知晓
的广阔世界,键源《海国图志》一书中描绘的五大洲数十个国家历史地理、民族风情和西方
科学技术现状,使忧患国防之士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陈旧的国防观,重新认识自己在新的
“天下”秩序中的地位。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等人在推行洋务活动的过程中,秉承
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并进而认识到加强国防要走发展军事工业的道路。进步
思想家王指遍游欧洲诸国及日本,“识其国势之盛衰,稔其兵力之强弱”,对国防产生了新
的认识。他十分重视钢炮巨舰时代新的科学技术对国防的影响,不厌其烦地向国人介绍鲜有
人知的黄色火药、撞针步枪和精确的军用地图等。同时强调,两国交兵不仅是手持武器的军
队搏斗,也是两国政治制度的较量,哪个国家的政府得到民众支持便会获胜,否则必败。
(摘编自刘庆《中国古代国防政策及其在近代的转变》)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古代国防历史从夏朝建立至鸦片战争爆发,历经漫长岁月,其发展变化虽受朝代
盛衰更替制约,但对民族精神的形成与锤炼产生了重要影响。
B.嘉峪关地理位置优越,南北两山对峙,中间隘谷狭窄,形成“瓶口”,是古代通往西
域的必经之路,明代在此筑关,此后其防御设施不断完善。
C.我国历史上“筑墙置戍”“开发边疆”的国防政策,在抵御外敌入侵和促进边疆地区
经济发展、稳定边疆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且有效的作用。
D.我国古代海防建设起步很晚,设施也比较落后,因此让西方侵略者有可乘之机,突然
出现在中国海岸线,打败了自视为天朝上国的礼仪之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米源:高三答案公众号
A.历史上多个王朝参与修建和加固中国古代最大的防御工事一一长城,促进了中华民族
抵御外患、尚武轻文传统的形成B.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国家都认识到经济发展与国防的关系,秦始皇就因推行富国强兵政
策而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帝业。
C.我国历史上曾先后采用迁民垦荒、塞卒边卒屯边、利用沿边隙地垦殖耕作等“开发边
疆”的方式,践行国防实边固边战略
D.魏源《海国图志》一书不们彻底改变了国人陈旧的国防观,还深深影响了李鸿章,使其
认识到加强国防要走发展军事工业的道路。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选项标示的地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石关峡
B.嘉峪关关城
C.悬臂长城
D讨赖河
4.我国古代国防政策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
料三进行概括。(4分】
5.嘉峪关防御体系是如何体现我国古代国防建设冒款的?请结合材料分析。(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抚摸蔚蓝面庞阿来①
这是当年一首诗的题目。
五月,高海拔地带的春天。从马尔康出发,翻山越岭,好几天时间才到达九寨沟。白天
四处漫游,行经一个个蓝色海子®晚上,用宇与词,搭建叫作诗的建筑,为情感寻找方向。
因为迷惘,开始漫游大地。迷惘很小,一个青年的前路。迷惘很大,如何使渺小的个人
与宏大的存在建立确实的连接。
关于写作、我不信干谒与援引,相信山水与人民的启悟与开示,所以我像古代诗人一样
壮游山河。那时的九寨沟,旅游开发之初,正要蜚声世界。游客很激动,为得遇山中深藏的
美景。寨子里的乡亲们很激动,原来祖祖辈辈守着的一众苣湖,如此魅惑,只要打开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语文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