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历史-甘肃、青海、宁夏省金太阳百校联考2025届高三11月联考卷

更新时间:2025-02-05 17:08:44

试卷分类:高三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大西北

收藏操作:

免费说明:开放式免费下载

【西北卷】-甘肃、青海、宁夏省金太阳百校联考2025届高三11月联考(11.14-11.15),高中\高三\多省联考\2024-2025学年\历史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历史-甘肃、青海、宁夏省金太阳百校联考2025届高三11月联考卷(图1)

历史-甘肃、青海、宁夏省金太阳百校联考2025届高三11月联考卷(图2)


高三历史考试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宝墩文化的建筑特点及其反映的杜会发展状况,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
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考古学家在宝墩古城遗址中发现了多组大
型建筑基址,推测其为宗庙等公共礼仪性建筑的组成部分。这表明在宝墩文化时期,已经具
备了类似早期国家的组织能力和社会分工,故选D项,出现类似宗庙的大型公共礼仪性建筑
并不表明当时礼乐制度开始形成,故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政治权力集中,故排除B项:材
料强调的是大型建筑的功能,而非城市建筑的规制,故排除C项。
2.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对比图中信息可知,从西汉至东汉,山东西南部,诸侯国
与郡县并存,这说明郡国并行制得到延续,故选C项:材料显示的仅是山东西南部的地方行
政区划情况,不足以说明两汉时期所有的地方行政区域都很稳定,故排除A项:诸侯国、郡
县,不属于基层,故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中央集权的加强,故排除D项。
3.B【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的体育活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得出唐代“十五柱球”体育活动的玩法,其中
十只柱底刻写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属于儒家的道德主张,且以红字标识,击
中者获奖,这体现出体育活动蕴含了儒学的道德教化,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其是否受到贵
族和平民的欢迎,故排除A项:仅仅一项体育活动无法说明唐朝繁荣强盛,故排除C项:材料
无法说明体育活动是否能促进民众的身体健康,故排除D项。
4.A【解析】本题考查元朝边疆政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
唯物史观的素养。据材料可知,元朝在处理其与畏兀儿族的关系时,不仅采取分封、和亲的方
式,还在各千户所设置教授,学习畏兀儿人的制度文化,这些举措有利于缓和蒙古族与畏兀儿
族的关系,达到稳定边疆秩序,强化大一统格局的目的,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军事实力
的信息,故排除B项:材料中的这些举措不能体现民族平等的原则,且元代实行“四等人制”,
故排除C项:材料这些举措并不能表明元朝这一时期才开启多元的统治模式,故排除D项。
5.D【解析】本题考查明代杜会经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代晚期,浙江海盐县购买外地棉花,纺织
成布出售,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自然经济,故选D项:两宋时期,我国完成经
济重心南移,故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海盐县城乡民众的生产方式,并非“生活方式”,故排除
B项:材料中城乡民众均从事棉纺织活动,但“同步发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
6.A【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
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奕祈力主筹建天文算学馆,旨在师夷长技以自强,抵御西方
“机器、火器”“行船、行军”对清朝的威胁和冲击,故选A项,“师夷长技”只是手段,并非主要
目的,故排除B项:实业救国是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教亡方案,故排除C项:奕沂
主张选拔部分“科甲正途出身的人员人馆学习”,并非对科举制度进行变革,故排除D项。
7.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民主意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日本侵华加
剧,上海市民试图以集会和请愿方式阻止“二十一条”签订,这体现了民众的民族意识觉醒,故
选C项,电文中,上海布民仍对袁世凯心存幻想,并未直接揭露北洋政府的卖国本质,故排除
A项:革命派的主要救国主张是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与电文内容不符,故排
除B项:1915年2月,北平未发生学生爱国运动,故排除D项。
8.B【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8月,战略决战即将开始,华北人民
政府统一管理各解放区财政经济,有利于集中解放区物质力量支持人民解放战争,故选B项,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在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创建人民政权的尝试,故排除A项: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财经实现统一管理,故排除C项: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实现党的工作
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的转移,故排除D项。更多试题及答案关注公众号《高三答案?
9,B【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反对美国和法国的殖民干涉政策,
积极斡旋越南与老挝、束埔寨的军事冲突,这都能说明中国从和平主义出发,为弱小国家伸张
正义,维护地区和平,故选B项:材料不是在讲中国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外交,A项说法与
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A项:日内瓦会议是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而中国步人国际舞台政治中心是在1971年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故排除C项:材料也不是
在讲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故排除D项。
10.D【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兴起,我
国推动优势或特色产品出口,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故选D项:这一时期,我国逐步
放宽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故排除A项:1992年后,我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故排除B项,该图只能反映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无法体现完整的国民经济结构状况,故
排除C项。
11.A【解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多方社会力量参与《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工作,而
且《汉漠拉比法典的制定是一个严谨、细致的过程,这说明古巴比伦已经建立起较复杂的社
会管理系统,故选A项:制定《汉谟拉比法典》工作的参与者涉及国王、法律专家、学者和立
法者,并不都属于官僚体系,故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社会对法律至上理念的推崇,故排除
C项:D项中“国民”的表述以偏概全,且材料是在讲立法,而不是司法,故排除D项。
12.C【解析】本题考查纪欧洲的思想解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3一15世纪,欧洲各地先后建立造纸工
场,促进了书籍的制作和传播,进而为人文主义等进步思想在欧洲的兴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
件,故选C项:16一17世纪,科学革命在欧洲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造纸工场的
出现与城市自治没有必然关系,故排除B项:D项夸大了欧洲造纸工场的影响,故排除D项。
13.A【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马克思主义“对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作
出科学解读,为“社会主义政党”“反对党派”提供理论指导,推动了对不合理社会制度进行改
造的探索,故选A项,“世界各地的反对党派”不仅仅代表无产阶级,材料也未提及国际无产
阶级的联合,故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主张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遭到资产阶级抵制,故排除
C项:早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前,欧洲工人运动就已兴起,故排除D项。
14.D【解析】本题考查英帝国的衰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是英帝国鼎盛的
维多利亚时代,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啊了英国的实力,使其无力维持大英帝国的殖民统
治,被迫作政策调整,故选D项:材料体现不出英国民众对殖民活动感到羞耻,故排除A项:
民族解放运动加深了“帝国是英国负担”这一认识,B项表述因果关系顾倒,故排除B项:一
战后,英国并未给予其殖民地民族自决权,故排除C项。
15.B【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法国“左翼联盟”政府镇压了法西斯组
织,阻止了法西斯组织建立独裁专制政权的企图,维护了民主政体,故选B项:1939年,二战
全面爆发伊始,法国仍未完全放弃绥靖政策,故排除A项;20世纪30年代前期,不仅法国资
产阶级统治面对国内法西斯势力的威胁,经济危机和德国法西斯等因素也严重威胁其统治,
故排除C项:欧洲联合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D项。
16.C【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和经济全球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
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1973一1981年,美欧经济陷人困境,美欧主导下的多边纤维协定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
利益为代价为其行业调整创造条件,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困难,也增加了世界经济
发展的挑战与风险,故选C项:该协定关系到世界各地区国家的利益,不限于区域经济合
作,故排除A项:该协定会造成南北经济差距拉大,故排除B项:二战后,美欧国家就已普遍
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故排除D项。
17.(1)变化:租佃关系更为规范:人身依附关系趋向松弛: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放松,社会成员身
份趋于平等: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G分,答出三点即可)
(2)原因: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普:不抑土地兼并政策的实施;商业
政策的宽松。(6分,答出三点即可)更多试题及答案关注公众号《高三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杜会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
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素养。第(1)问,根据材料“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
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可以得出租佃关系更为规范:根据材料“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
不得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可以得出人身依附关系
趋向松弛,政府对社会控制的放松: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科举制的发展与
完善,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经济
发展、科举制、土地政策、商业政策等方面分析原因。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 提取码:3210
下载插图

高三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