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历史试卷-广东省广州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一)

更新时间:2025-03-20 11:58:54

试卷分类:高三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说明:开放式免费下载

高中、高三、2025年历史试卷、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一),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历史试卷-广东省广州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一),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历史试卷-广东省广州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一)(图1)

历史试卷-广东省广州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一)(图2)


汉代:华佗被视为士人,以医术为业,但内心常感悔恨。
唐代:华佗因五禽戏而被神化,传说其寿命超过万岁。
宋代:华佗被道教尊为“天医功曾”,并出现在民间传说中,如为关羽疗伤
元明清:华佗被供奉为医神,甚至被视为河神,清代还出现其因行刺曹操未遂而被杀的传说。
(2)影响华佗形象变化的因素(8分)
宗教影响:道教和佛教的传播使华佗逐渐被神化,成为医神或仙官。
民间传说:随着《三国忠通俗演义》等文学作品的流传,华佗的形象被赋予更多传奇色彩。
社会需求:古代社会对医术的需求促使华佗被塑造成医神,以满足民众对健康和平安的祈求。
历史演变: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影响了华佗形象的塑造,如宋代道教盛行,清
代对忠义道德的推崇等。
18.(14分)
(1)新中国初期民用客机研制的有利条件(6分)】
政策支持:1949年设立中国民用航空局,为民用客机研制提供了政策保障。
国际合作:1950年与苏联签订协定,合资经营中苏民航公司,引进苏联的飞机技术。
技术积累:1957年南昌飞机制造厂成功仿制苏制飞机,为后续研制积累了技术经验。
(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民用客机发展的特点及其意义(8分)
特点:
自主研发:1970年代开始尝试研制国产大型喷气式客机,如运10。
国际合作:1980-1990年代与美国麦道、欧洲空客开展合作,但最终失败。
自主突破:2007年C919立项,通过全国协同攻关,成功实现自主研制。
意义:
技术突破:C919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机的能力:
产业升级:大飞机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航空工业的整体进步
国际竞争力:C919的商业化运营提升了我国在全球航空市场的竞争力。
19.(12分)
论题:技术创新与传播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
论述:
技术创新:英国在18-19世纪率先实现了工业革命,制棉厂、蒸汽机和蒸汽火车的发明极大
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技术传播:英国的新技术迅速传播到其他因家,如巴西、法因、德国等,促进了这些国家的
工业化进程。
全球影响:技术的传播推动了全球经济的整合,如20世纪初亚马逊河流域的橡胶、印度的
黄麻等资源被用于欧洲的工业生产,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不平等加剧:虽然技术创新和传播推动了全球经济发展,但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人工资并未相
应提高,导致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等加刷。
20.(14分】
(1)胭脂虫红从西班牙垄断到全球传播的过程(6分)
西班牙笔断:16世纪,西班牙在美洲发现胭脂虫红,并严密控制其秘密,假称其从植物中
提取,泄密者会被处死。
荷兰与英国的竞争:16-17世纪,英国和荷兰的舰队虏获西班牙运载胭脂红的船只,打破了
西班牙的垄断。
荷兰的科学研究:17世纪后期,荷兰的列文·虎克通过显微镜发现胭脂红来自昆虫而非植
物。
全球传播:19世纪,荷兰冒险家将朋脂虫移植到印尼爪哇的殖民地,随后丽脂虫养殖蔓延
到世界各地。
(2)胭脂虫红在中国传播的特点(8分)
名称变迁:胭脂虫红在中国的名称经历了从“洋红”到“胭脂虫”的演变,反映了其在中国
认知的逐步深入。
传播途径:胭脂虫红通过海关进出口、耶稣会士的交流、科学译介等途径传入中国。
文化融合:朋脂虫红的名称和用途逐新融入中国文化,如康熙皇帝的《几暇格物编》中记载
了其音译名称“各作泥腊”。
科学普及:19世纪末,傅兰雅在《格致汇编》中向中国读者介绍了“呀兰米虫”,推动了胭
脂虫红在中国的科学认知。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九品中正制影响权力分配
C.尚书省地位上升
D。士族阶层仍有较大影响力
4。北宋仁亲时期连中三元的冯京,“其父商也”;南宋袁采认为,如若士大夫子第“不能
为儒,则巫医、僧道、农圃、商贾、伎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
欧阳守道指出“后世农、工、商皆非古,所谓士杂于三人者之中,亦各随其习焉”·据
此可推知,宋代
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B,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转变
C.社会门第观念日渐淡化
D。社会群体间的流动性增强
5.1362年,元顺音颁布圣旨,任命云丹坚赞为察燕格弃不地方招讨使,要求其监督差发、
赋税等事务,并规定:“(若)云丹坚赞依仗对他的委托,未经与朵甘思宜题司商议,
处罚无辜的人,要上奏我们。”这反映出元朝
A,地方治理注重相互制衡
B。赋税征收制度渐趋完普
C.行省制度提高行政效率
D。边通管理采用羁魔政策
6。以下是关于明朝摆朝战争(1592一1598年)的部分看法:
上述看法认为
A。明朝统治存在隐患
B。交战双方实力悬殊
C,宗藩体系名存实亡
D.明朝后期白银外流
1867年,清政府出台《中国引水总章》,规定各港口的引水员应持有引航执照,无凰不
得执业:凡中国人及与中国饰结了通商条约之国家的公民,都可以投考,经考试合格者,
由中国海关税务司发给执鼠。这一做法
A,体现了科举透官考试的创斯
B.引进了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C.发展了中国近代轮船运输业
D。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世界”一词成为国人看特中外关系的重要概念。在此基础上,以列
强展开激烈园际竞争为基本内涵的“世界大势”论风行于清末十年。“世界大势”论的
风行
A,动摇了偶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反映了教亡图存的需要
C,加速了清朝统治巢团的分裂
D。延缓了清末新政的实施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