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历史试卷-重庆市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度第二期第一次联合考试

更新时间:2025-03-16 17:54:58

试卷分类:高三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高中、高三、2025年历史试卷、重庆市名校联盟第二期第一次联合考试,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历史试卷-重庆市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度第二期第一次联合考试,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历史试卷-重庆市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度第二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图1)

历史试卷-重庆市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度第二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图2)


(1)改善了汴州的水运交通环境;促进了汴州商业的繁荣;增强了汴州的城市经济
实力:提高了汴州的政治地位。(6分)
(2)条件:大宗商品运输的需求;资本化运作;注重技术革新。(4分)
原因:国家干预不够,致使运河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运河修建上资本投机和“短视”
的严重弊端:交通技术上不断推陈出新、优胜劣汰。(4分)
(3)完全依赖运河的乡村和城镇普遍衰落,一部分乡村和城镇根据形势变化而实现
了转型,成为新兴工商业城镇(4分)
(4)发展文旅产业,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的传承:让公众直接参与到文化遗
产的保护和管理中来:利用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手段进行宜传:跨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5
分)
17·(20分)
(1)以奢侈品贸易为主:贸易具有封建性:阿拉伯人的中介贸易(间接的转运贸易):
形成长途贸易格局和贸易网络。(6分)
(2)促进了印度洋贸易的发展:沟通了印度洋贸易体系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体系:
通过武装贸易和垄断贸易模式,开始了印度洋贸易向早期近代模式的转变。(6分)
(3)印度洋地区国家在宗教、人种、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等的矛盾:印度的地区霸权
主义政策;不结盟运动的局限性:西方殖民统治的长期影响,印巴分治:美苏两国在印度
洋干预和争夺(8分)
18.(12分)示例:
论题:中国式现代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论述:鸦片战争以后,面临灾难深重的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现代
化道路。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不管是“以中学消化西学”的
现代化道路,还是“以西学消化中学”现代化道路,在中国都行不通。1927年,大革命
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创建并冈山革命根据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争
取民族独立和实现民主政治,取得革命胜利,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后,
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进行了曲折的探索。改革开放以来,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
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同时我们要借鉴中华文明优秀文化
传统,包括儒家思想,也要借鉴别国现代化的经验,以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综上所述,现代化有多种可能模式,我们绝不能照搬照抄,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唐政府规定:“诸郡贡献皆取当土所出,准绢为价,不得过五十匹”。唐律规定:“计
庸一日,为绢三尺”,“平功庸者,计一人一日,为绢三尺”,“借使人功,计庸一日绢
三尺”。这表明当时
A.丝绸充当货币职能
B.赋税徭役比较繁重
C.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D.租庸调制全面推行
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始收民印契钱,令民典实田宅输钱印契,税契限两月”,改
变了以往田宅交易买卖双方都要纳税的规定,正式确立卖主立契、买主税契的土地买
卖制度。这反映了
A.契约主体诚实守信
B.北宋开始出现契约
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农民负担十分沉重
对于内地与边疆地区以茶叶的贸易,清政府进行规范和鼓励。内地茶商从张家口、归
化城将茶叶贩至新霾古城,分销于天山南北地区,然后从古城“将米、面各物贩回北
路,以济乌里雅苏台等处”…以川藏茶叶边销为例,“岁约征银十数万两”,清政府
将所征茶税用于支付它赏达赖喇嘛银两,修缮寺庙经费以及泰宁协军饷。清朝边茶贸
易反映了
A.边防巩固的措施加强
B.由官府控制到民间贸易
C.茶叶贸易税数额巨大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汉时期实行郡县两级制,发展到东汉州郡县三级制,隋文
帝又恢复到州县两级制度,唐安史之乱后再回复到道州县三级制,宋代实行路州县三级
制,元朝实行省路府县四级行政区划,明清实行省道府县四级制。这演变体现了
A,地方权力间相互制约平衡
B.央地关系不断平衡与协调
C.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D.中枢权力体系的日趋完备
新加坡《叻(1e)报》创刊于1881年,是第一家海外华文日报,新加坡华侨是其最重要
的读者群体,并反映华侨华人的利益和呼声。《报》在甲午战争爆发期间,对战争进
行了全面深入的报道,下表是《防报》关于甲午战争的部分报道,这表明了新加坡华侨
阶段
主要内容
战争
在《趁势大举说》中主张:“以一师扼东京,以一师扼箱馆,更将下关拦
初期
腰藏住,使之呼吸不通,斯时责令日本北面而称臣”。
成争
主笔评论道:从培养人才、广储使才、推广轮船之利、战利法院、机器制
失利
造、军粮筹备、人心团结、海军整顿、练勇与选士兵、考试变通等。
战后
“日人得此二百兆巨款,造船置械,养精蓄锐,试问中国二十年之中,又
反思
有何余力重整武备。”“言念及此不能不恨于秉国钧者,过于畏怯无能耳”。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