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历史试卷-江西省六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二次联考

更新时间:2025-04-05 14:35:01

试卷分类:高三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高三、2025年历史试卷、江西省六校高三下学期3月第二次联考,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历史试卷-江西省六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二次联考,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历史试卷-江西省六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二次联考(图1)

历史试卷-江西省六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二次联考(图2)


17.(1)原因:(①实行严密的户口制度和上计制度:
②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形成大一统的局面:
③武帝晚年须布轮台诏令,进行政策调整:
④代田法等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⑤对匈奴和亲,社会环境相对和平稳定:
(任答三点即可)
(2)影响:①彰显出康乾盛世的局面,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②提供了充足的社会劳动力,有利于劳动力的转移:
③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生态环境易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④激化了社会矛盾,增加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⑤引发了移民浪潮,失业流民也相应增多。
(任答三点即可)
18.(1)特点:①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②注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或和平赎买的方式:
③国家制定相关政策,逐步推动社会制度变革:
④与国家工业化战路相结合:
⑤多种经济成分比重变化显著。
(任答三点即可)
(2)变革①新中国成立初期,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1953一1956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初
步建立,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
②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规划和直接管
理,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等,虽经历曲折,但也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就,建立起独立的
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转变,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对因有企业进行改革,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引入市场机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世纪
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④200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0),中国市场经济日渐完善,2006年我回把中长
明计划更名为中长期规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普,为中因的现代化进程注入强劲
动力。
19.(1)特征:(①过程曲折反复:
②渐进性与长期性:
③以法律为主要手段:
④体现权力制衡:
⑤不断突破传统束缚
(2)影响:①增强美国对外宜传能力,提升了美国在国际奥论场的话语权。
②服务于冷战战咯,成为美国冷战战咯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有助于美国在国际上塑造正面形象,吸引其他国家对美因的认同和靠拢,从思想文化层
面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④加剧冷战对抗,进一步恶化了国际局势,强化了紧张的国际氛围。
⑤引发信息战,干扰其他国家自身的文化和价值观传承,并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⑥推动国际传播竞争,推动传播技术和传播内容的发展和创新,同时导致全球传播格局的不平衡。
20.示例一论题:近代社会矛盾的变迁影响了朱元璋形象的书写。
阐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实现了五族共和。朱元璋通过农民起义推翻了由少数民族
建立的元朝,孙中山在《祭明太祖文》中高度评价朱元璋的“光复大义”,认为朱元璋的事业
为中华民因提供了历史依据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开始,在抵淘日本外族入侵的艰难时
刻,人们援引朱元璋征倭的胜利事迹,以此激励民心,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1935年,华北事变,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们
强调明太祖朱元璋作为民族之魂的重要地位,以此彰显其深远的國防思想抗日战争结束后,
国共的阶级矛盾代替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蒋介石与美国勾结,桃起了内
战,此时对朱元璋的评价发生变化,指出其是“民族革命的叛徒”,暗指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
级的蒋介石集团的反动本质。
结论:朱元璋形象的书写,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体现了近代社会矛盾的变迁。
示例二论题:民国时期的朱元璋形象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多样变化
阐述民国时期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政治动荡、外敌入侵、社会思潮涌动。在这
样的背景下,历史人物朱元璋的形象被不断重塑,成为不同时期社会需求的映射
民国初期,朱元璋是民族光复的象征。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统治,1912年孙中山的《祭
明太祖文》将朱元璋描述为应时烟起,廓清中土,日月重光,河山再造,光复大义”的英雄。
这一时期,例刚结束封建帝制的中国,急需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朱元璋推
翻元朝统治,恢复汉族统治地位,正契合了当时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
时代诉求。以朱元璋为代表的汉族光复事业,成为鼓舞民众、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源泉。
抗战时期,朱元璋成为抵御外侮的精神支柱。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全面侵华,中国面
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此时的朱元璋形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珊瑚》刊《明太祖征倭》借
朱元璋与倭国使者交谈讽刺日本,增强民族自信心《国讯》刊《民族魂明太祖》提及他“注
意国防,统辖漠北,宜扬文化,国势大振,远近畏惧“,《中国通史》夸赞其“划除胡寇,勘
定群雄”。在这一时期,朱元璋抗击外敌、开疆拓土、押卫因家主权的形象被放大,成为微
励民众抵抗日本侵咯的精神支柱,唤起人们对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的追求,为全民族抗战提
供精神动力。
抗战胜利后,朱元璋形象出现反转与反思。抗战胜利后,国内局势发生变化,国共矛盾凸显,
人们开始反思历史人物在权力斗争中的角色。1946年徐庆坚的《关于朱元璋》中,朱元璋被痛斥为“民疾革命的叛徒”“内战专家”。此时对朱元璋的批判,一方面是对传统封建帝王专
制的批判,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们对和平建国、民主改治的渴望,不再单纯将朱元璋视为民
陕英雄,而是从更全面的角度审视其统治行为。
结论朱元璋形象的变化,是当时复杂社会背景的产物。不同时期对朱元璋的不同解读,深
刻反映了各阶段的时代诉求。从民族光复到抵御外侮,再到对政治权力的反思,朱元璋的形
象成为一面镜子,映照出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在政治、军事、思想等多方面的发展与变革,也琵现了历史人物形象在不同时代语境下被重塑和利用的过程,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