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份联合考试(2025年3月4日),高中\高三\辽宁省\2024-2025学年下\历史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1,C【解析】根据材料,屈家岭文化时期出现了多组因势 而建、规模庞大的史前水利系绕,说明当时社会组织能 力强大,需要依靠较为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落实,这体 现出屈家岭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C项正确。 材料只涉及水利系统,不能说明当时出现完善的公共服 务设施,排除A项:精耕细作的农业特征出现于春秋战 国时期,与材料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时问不符合,排除B 项,材料中只提到屈家岭遗址,没有体现中华文明起源 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特点,排除D项。 2.C【解析】根据材料,春秋时期管伸建议齐桓公实行 “振孤寡,收贫病”“慈爱百姓”的政策,齐桓公成为诸侯 霜主以后推广此政策,体现了统治者重民爱民的民本思 想,C项正确。材料中仅是政策的提出,没有体现社会 保障制度发展完善,而且时间也不符合,排除A项:材 料没有提及诸侯间的文化交流,排除B项;“管仲”是法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没有体现儒家仁政思想影响深远, 排除D项。 3.B【解析】根据材料,唐橱的青釉凤首龙柄壶既吸取了 被斯金银器造型的特点,又融入了我国传统的龙风装饰 艺术,符合中国人审美,体现出中华文化因包容性面发 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佛敦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佛教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 体现西域文化的盛行,排除D项。 4.A【解析】根据材料,宋代湖州地区某些村落“递年以 桑蚕为业”,苏州太湖洞庭山地区”多种相橘,桑麻,糊口 之物,尽仰商贩”,表明在宋代江新部分地区的农户专门 从事特定的农业活动,如养蚕,种桑,柑橘等,A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传统的产业结构和基层市场的出现,排 除B,C两项;自然经济走向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 除D项 5.D【解析】《大清一统志》的粱修体现了清政府对少数 民族地区的管理,体现了政府致力于巩固统一,强化国 家统一的观念,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史学研究和 西学东渐,排除A、B两项: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标 志是军机处的设立,C项与史实不符合,排除 6.B【解析】根据材料“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 者,其国愈强”可知,雏新派梁启超办报的目的是开启民 智救亡图存,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是办报的目 的,均排除。 7,A【解析】根据材料,1912年初,受辛亥革命和民国建 立的影响,女权运动兴起,女子学校兴办培养参政人才, 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对政党政治的推动,排除B 项:材料与学棠选官无关,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 出北洋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排除D项。 8.D【解析】根据材料在全面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建立 的文艺团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泛进行宣传演出 活动,旨在激发民众的抗战热情,D项正确。革命统一 战线建立在国民大革命时期,排除A项:坚持并冈山道 路在国共对峙时期,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 现社会乐需求得满足,排除C项, 9.C【解析】根据所学,1962一1963年间出生率迅速反弹 的原因是受八字方针的影响,国民经济渊整,经济逐渐 恢复,C项正确。材料与户籍管理制度无关,排除A项: 三线建设是1964年开始我国在中西部地区进行的大规 模的基本设施建设,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巩固政权是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 10.C【解析】材料中体现了邓小平在1978年9月份就 已经有打破原有模式的限剖,进行改革的思想,符合当 时的实际,所以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C项正确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党的 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除A 项:1992年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排除B 项;1984年回有企业全面改革,排除D项 11.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金像兼有希腊和印度的风 格,体现了两地文化的交隘,结合时问和地点,C项正 确。一座金像不足以表现中亚文明的繁盛,排除A 项: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一体化,排除B项:D项表述 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2.B【解析】大化改新使古代日木进入了封建时代,且 大化改新仿行古代中回帝唐制度,材料中的“将贵族的 私地私民均收归国有,行班田收授之法,将土地分给农 民耕种,所授之田不准买卖”主要是稳定日本封建制度 的统治基碑与经济基础,B项正确。大化改新时期没 有器府统治,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 限制土地兼并,这不利于庄园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 D项是大化改新的方式不是目的,排除。 13.B【解析】材料体现了米兰达对卢梭启蒙思想的改 造,其目的在于强化民族国家意识,B项正确。米兰达 主张民权、主权这些权利应该是自上面下的,是由贵磷 政权所赋予,他不主张构建民主共和制,排除A项;此 时拉丁美洲正在进行独立运动,其目的并不是消弭民 众反抗情绪,排除C项:D项并不是米兰达改造启蒙思 想的目的,排除。 14,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拥有 广闹的殖民地不符合史实,①错误:19世纪后期德国 工业化兴起,促进了铁路的修建,②正确:1871年德意 志统一,国内市场统一,促进了铁路高速发展,③正确 资产阶级民主化改革属于政治领域,与材料内容关系 不大,①情误。A项正确 15.B【解析】列宁要求苏俄代表团,“不是以共产党人的 身份,而是以商人的身份去热那亚”,在任何情况下都 不要使用~暴力革命”和“流血斗争”的字样,意在淡化 意识形态,同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必要交往中 “做有利于我们的生意”,可见此时的苏假通过采取灵 活的措施专注于国内的经济恢复与建设,说明其国刻 政策具有灵活性,B项正确。这一时期苏俄还没有建 立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材料信息是列宁指导代 表团在即将参加的热那亚会设中如何对待西方国家 并不能因此断定与西方的意识形态斗争松弛,排除( 项:此时苏俄在进行新经济政策,首要任务是恢复经 济,不是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排除D项。 16,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全球南方主要指第三世界 国家,其国际地位在不断上升,A项正确。B项表述错 误,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目前仍存在经济区域集团 排除:D项表述绝对,排除, 二,非选择题 17,(1)时代特征:体现汉承秦制,皇权至上的特点:西汉初 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体现黄老无为的治回思想:体现 文帝时代厉行节俭。(任答三点6分) (2)历史价值:是研究汉代帝陵制度,汉代皇家苑周文 化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文献记载 的皇家苑囿动物种类提供考古学证据:有助于研究遗 址周围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为研究王公贵族生活 提供重要资料。(任答三点6分,言之有理可酌情 给分) 【解析】(1)时代特征:依据材料“亞'字形在汉代是顶 级配置,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并结合汉初的政治特 点可知,体现汉承秦制,皇权至上的特点:依据“外藏坑 出土了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 件,铜器和铁器数量较少器较小,与史载汉文帝遗诏中 所说‘治新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 欲为省,毋颇民”相吻合”并结合汉初的治国理念和经 济政策可知,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体现黄老无 为的治国理念;体现文帝时代厉行节俭。 (2)历史价值:“汉文帝的地下苑固”是一手史料,有重 要的史料价值,是研究汉代帝酸制度,汉代皇家苑圆文 化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根据材料“发 据出土的动物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班固的《两都 赋》,以及《汉书(山海经》等古文献中基本都能找到” 可知,为文献记载的皇家苑围动物种类提供考古学证 据:根据材料“既有现在仍生活在南方热带或亚热带的 动物如印度野牛,马来骥和绿孔雀”可知,有助于研究 遗址周围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根据材料“史书记 载,汉文帝特别爱好狩猎,这种把生活设随置于陵园之 内的埋葬制度”可知,为研究王公贵族生活提供重要 资料. 8.(1)不同之处:前者为了巩固帝国统治,后者是为了挽 教民族危亡:前者主要由宫方主持,后者由官方和民间 组成;前者主要取材于周边文明经典,后者主要取材西 方近代学术:前者相对忠实原文,后者在部分书籍的相 译上存在取舍,改造现象。(任比其中两个不同点 8分) (2)历史影响:促进了西方学说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 拓了中国人民的眼界,促进思想解放:为民族数亡运动 的发展提供思想资源: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任答三点6分) 【解析】(1)不同之处:据材料一”随着帝国局势的稳 定,统治阶级迫切希望吸收先进文化”和材料二“中华 近代文明的发展与翻译活动息息相关。1839年广州 禁烟期间,林则徐曾组织人摘译《各回律例》…”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前者为了巩固帝国统治,后者是为了 挽救民族危亡:据材料一“统治阶级…遂开展大规模 的学术翻译活动”和材料二“林则徐曾组织人捕译《各 回律例《地理大全》等书“并在徐寿等中回译家的 配合下译出西学书籍129种,涉及物理,化学、天文,数 学、地矿等学科”可以得出前者主要由官方主持,后者 由官方和民间组成:据材料一“随着阿拉伯人和印度人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