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第一中学、常州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质量调研,高中\高三\江苏省\2024-2025学年下\江苏省常州市\历史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常州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2月期初检测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A【详解】《礼记·王制》中提到的大国、次国和小国的三威二即的任命方式,表明了天子对 诸侯国高级官员的任命权,这体现了中央对地方一定程度的控制。而邢侯盒的铭文“联臣天子,用典王令” 则表达了诸侯对天子的臣属关系,进一步说明了中央集权体制的萌发,故选A项;题干中只捉到了先素时 期的实物史料一一邢侯簋,并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总来证明“丰富多样”这一点,除B项,题干只讲到了 诸侯国官员的任命方式,这与世!世禄制(即贵族世袭官即和禄田的制度)并不直接相关,且世即世禄制 在西周之前已经建立,除C项;题干中的两段材料,一足文献记栽,二足实物史料,两者相互印证,说 明了诸侯与天子的关系。这确实体现了历史研究中多重印证的重要性,但“必须”表述过于绝对,除D 项。 2.【答案】D【详解】西汉初有相对独立的武吏系统,带有一定战时体制的特点。汉武帝后武吏系统在地 方各县减少,核心职官也转去辅助处理文书,这体现了行政体制从注重军事防彻的时体制向以文吏为主 的日常行政体制过渡,故选D项;西汉时期边患一直存在,匈奴等边势力的威胁贯穿西汉,除A项; 材料重点是县级官吏系统中武吏的变化,没有提及中央对边语行玫权力的收拢,如在边疆地区行政官员的 任命、考核、财致等权力的谁中等内容,所以不能从材料中得出边疆地区行政体系日趋集权化的结论,排 除B项,材科只是展现武吏系统的收缩和部分职责转变,没有提及这一变化带来诸如机构设置更合理、职 能分工更优化、治理效率提高等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内溶,无法体现基层治理体系在不断完善,除C项。 3,【答案】D【详解】据材料“小农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或靠佣工维持生计”可知,唐德宗时期实行 两税法,改变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轻玫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农民可以从事农业兼营手工 业、商业,甚至弃农经商,这些现象有利于手工业、商业的活跃,故选D项;鸡片战争后传统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除A项;农业的路种经营指一块农业土地上,同时种植或养殖多个不同的农产品, 材料涉及农业,还提及商业,且明朝农业的路种经营日益兴盛,除B项,“以唐代役”指唐初开始实 行的相唐调制,780年唐德宗时期实行两税法,排除C项。 4,【答案】D【详解】据题干可知,虽然宋朝政府禁止辽朝商人私下赴宋经商,但其实际情况是辽宋边境 的走私贸易现象非常普遍,这表明辽宋对峙时期,其边境经济联系比较紧密,故选D项;题干述及的现象 是辽宋边境走私贸易,而不是正常的互市贸易,除A项,题干述及的现象是辽宋边境走私贸易,也不是 正常的榷场贸易,除B项;题干述及的现泉是辽宋边境走私贸易,而不是宋朝玫府的“抑商”玫策,并 且在题干中也没有述及政府对边境走私贸易的态度,除C项。 5,【答案】C【详解】碑文提到“回回之人遍天下,而此地尤多”,说明当时伊斯兰教在当地有较多的信徒, 接看碑文称伊斯兰教“奉正朔,躬南租,君臣之义无所异“…举无所异平!”,这表明伊斯兰教信徒在遵循 自己宗教信仰的同时,也认同并践行了偶家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故选C项,材料体现了对伊斯兰教的包容,但主要强调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而非单纯的宗教 玫策,除A项;材料中并未明确提及统治者的态度或行为,无法得出“统治者维护儒学正统地位”的结 论,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经济发展与民众信仰的关系,无法得出“经济的发展影响民众信仰”的结 论,除D项。 6.【答案】C【详解】据材料可知清朝针对不同的边民族,制定针对性的民族法规,充分考虑了各地区 的地理、民族、文化等差异,体现其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表明其边疆玫策的灵活性与务实性, 故选C项,材科强调清政府制定相关法规管理边疆民族,边疆危机强调外来侵略者对我国边疆地区的侵略 行为,两者主旨不符,除A项,主权意识强调玫府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性,维护国家的政治独立,反对 外国干涉内政,材料强调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措施,两者主旨不符,除B项;材料强调清政府对边 疆地区的管理措施,民族交融强调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两者主旨不符,除D项。 7.【答案】B【详解】据材料可知,外商在华投资设厂,特别是在城乡生活、纺织业等与民众日常生活密 切相关的行业,显示出西方列强通过经济手段渗透和控制中国市场的意图,这符合其侵华的本质,故选B 项;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主要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与外商在华投资设厂的类型和数量无直接关联,排 除A项,虽然外商在华投资对中国工业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仅凭这些数据难以断定其对中国形成完整工业 体系的积极作用。此外,外商企业主要服务于自身利隘,而非推动中国工业体系的完整构建,除C项, 小农经济的解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不能仅凭外商在华设厂的数据就断定小农经济已经解 体,除D项。 8.【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中国发生辛亥革命后,日本煤体刊登《关于外邦的变乱》关注中 国革命,汲职经验教训,故①正确;辛亥革命的发生引发日本煤体的反思,甚至认为对日本而言“这种冲 击是以估量的”,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对其他国家产生一定影响,故②正确;从题干中“变乱”看出该报 对辛亥革命并不是支持的态度,且“一致支持”不符合史实,故③错误,从题干可知,这只是日本媒体关 注辛亥革命,总结经验教训,“引发政治动荡”材料未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 意。 9,【答案】D【详解】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为了配合解放战争的推进,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废除 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肖制度的《中国土地法大纲特别足针对家居乡村的国民汽军队官兵、政府官员、 国民党党员等土地的规定,极大地瓦解了国民汽的统治,有利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推进,故选D项;落 实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除A项,1947年土地改革主要在中国共产党控制区域,即解放区进行, 除B项,此时是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已破裂,除C项。 10.【答案】B【详解】建国初经济落后,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占比大、效率低,引导其向现代化、集体化发 展可改变落后面貌,故选B项;抗美援朝主要涉及物资供应等后勤保障,是国家调配工业力量和组织群众 简单加工来满足需求,和手工业、个体农业经济的现代化、集体化改造无直接关联,除A项,国内主要 矛盾的转变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C项时空不符,除C项;1953年主要任务是工业化建设和社会 主义改造,调整国民经济比例是后来为解决“大跃进”后的失调问题,D项时空不符,除D项。 11,【答案】C【详解】由“用价值规律调动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可得,政府通过草重和利用价值规律, 改变以往单纯依蜜行政命令的方式来保蔬菜供应,这表明政府在蔬菜供应这个局部领城开始尝试引入市 场调节手段,故选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全面展开足在1984年,而1982年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问 未大规模开展,也就谈不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题干仅提及蔬 菜供应问题和对蔬菜种植的措施,没有关于上海工农业结构变化以及日趋合理的相关内容,也,没有对工业 和农业之间的比例、协同发展等情况的描述,所以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1982年还没有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概念,当时中国仍处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阶段,还远未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 展的阶段,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除D项。 12.【答案】C【详解】马里帝国位于西非尼日尔河上游,13世纪兴起并逐渐强大,控制了廷巴克图等重 要商业中心,信幸伊斯兰教,且以黄金贸易闻名,与材料描述相符,故选C项,阿克苏姆王国位于东非, 材料描述的国家发源于尼日尔河上游,即西非地区,除A项,津巴布韦主要位于非洲冻南部,材料描述 的国家发源于尼日尔河上游,即西非地区,除B项;阿拉伯帝国发源于阿拉伯半岛,与材料描述的地☒ 不符,除D项。 13.【答案】B【详解】由安特卫普回派著名画家昆滕·马赛斯于1514年创作的名画《银行家和他的凄子 可以看出,西欧地区民众一方面仍然受到是督教的影响,一方面产生对财富的追求观念,反映出文艺复兴 时明商品经济的发展荣冲击下的新旧并存的社会风貌,故选B项;画面信总显示人们追求社会财言,但 不足以反映出西欧国家出现价格革命,除A项;题干画面中掌握财富的是钱铺草柜,而不是天主教会, 除C项,新教在1517年马丁,路德掀起宗教改革以后,时间上要晚于该画作,除D项。 14,【答案】B【详解】据材料“工人阶级……改善悲惨的处境”“纺织厂女工和堂工实行10小时工作日制 度”“改善公共卫生和工人居住环境”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带来了诸如工人工作时间长、生活 环境恶劣等严重的社会问题,故①正确;据材料“1847年议会通过《十小时工作制法”“1875年通过法 令…改善公共卫生和工人居住环境”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英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到工人阶级的诉 求,试图通过改善工人待遇和生活环境来缓和阶级矛盾,故②正确;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英 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国家管理职能急扩展,亟需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 官像体系,通过文官制度改革逐渐废除政党分肥制度,而非确立,故③错误;据材料“工人阶级希型通过 获取政治权利,改善悲惨的处境”“英国议会通过《十小时工作制法”“通过法令改善公共卫生和工人居 住环境”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宪章运动是工人阶级为争取普选权等玫治权利而进行的斗争,通过大规模 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方式,向资产阶级和政府随加压力,表达自己的诉求,这种斗争促使英国政府开始 关注工人阶级的处境,从而颁布法令,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15,【答案】D【详解】苏联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农民在缴纳实物税之后在市场上出售农产品,还能 雇佣劳力和保留利润,这是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选D项,苏联当时实行的新 经济政策并非恢复市场经济发展摸式,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利用市场和高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除A项; 材料仅体现了农民在新经济政策下的生产经营变化,没有全面反映工业、科技、社会等其他方面的现代化 建设情况,不能仅据此就得出苏联现代化建设取得良好效果的结论,除B项,农民缴纳钓占产量12% 的实税,不能说明税收负担沉重,且新经济玫策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提高,除C项。 16.【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不错的队伍”及图示五位人物,结合所学可知,联合国体现了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的国际玫治秩序,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路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五个常任理事国 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贝侧,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根据材料“但有点儿团 结精神就好了”“所有球员一起玩的目的不是去束缚别的球员的风格”及矮小的宋子文可知,雅尔塔体系 也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嗌,战后由于国家利谥与 意识形态的嗟异导致美苏时同里的基础发生动摇,最终导致冷战的发生,深刻影响了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故选C项;从时间来看冷战正式开始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两极格局形成是在1955年,除A项;二战 后,绥靖政策已经结束,排除B项;材料既体现战后国际规贝的合理性也反映了其局限性,“公平公正” 过于片面,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 (1)局限:汉简《东海吏员簿》只能反映局部情况。(或:仅凭单一史料就全盘香定了已有研究结论, 违背了“弧证不立”的原贝侧;过分等大了实物史科的价值)(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推论:汉代(可能)并非所有的乡都设置了游激。(或:汉代游微的设置情况比较复杂;汉代游微的设置 可能存在地域差别)(2分】 (2)变化:宋代基层组织的自治能力比隋唐更强。(1分)(考生对治理表现进行具体描述也可同等给分, 如:县级行政单位个数减少,但管理的县均户数显著增加了,但要体现出县少户多即县均户数多,如果单 写县少或者户数多不给分)。 原因:政治:吸取唐末以来地方据,中央衰弱的教圳,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科举制度完善(崇文 抑武),地方官员素质提升,治理能力提高; 经济:小农经济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农业水平高),增强了基层治理基础, 文化:理学兴起,儒学向基层渗透,乡约制度形成,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宋代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乡村民间力量如宗族等发展,为是层治理提供力量。(每点1分,任答5点得5分,总分不超过5分) (3)作用:政治: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②有利于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效率;③有利于潍维 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经济:①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②有利于保障赋役征发及财政收入。 思想:①传承传统文化,强化学地位;②有利于增强国家认同;③推动社会教化,提高民众道德水平。 社会:①有利于潍护牡会稳定,②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详解】 (1)第一小问局限,据材料一“出土汉简史料《东海郡吏员满”可知该汉简只能反映东海郡游微设立情 况,由此可得可得汉简《东海郡使员薄》只能反映局情况。(或:仅凭单一史抖就全盘香定了已有研究 结论,违背了“孤证不立”的原测,过分夸大了实物史料的价值)。第二小问推论,因为该汉简只能反映 东海都游徽设立情况,由此可得汉代(可能)并非所有的乡都设置了游微。(或:汉代游微的设置情况比 较复杂;汉代游做的设置可能存在地域差别)。 (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唐开元二十八年县级行政单位个数1573、且均户数5348”和“宋宣和四 年县级行政单位个数1243、县均户数16922”可知宋朝目级行政单位个数减少,县均户数增加,这表明宋 朝与唐期相比,县管理的人口数量增加,体现宋朝基层治理能力提高,由此可得宋代基层组织的自治能力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