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5年历史试卷、东北三省三校(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含答题卡,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历史试卷-东北三省三校(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含答题卡,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17.(1)立足教育平等化:持续时间长,过程阶段化:空间范围广:与政治运动相结合。(五 取三,6分) (2)新民主主义的平民教育提高工农觉悟和文化水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定程 度推动社会改良和教国强国:成为党派政治斗争的工具。(6分) 18.(1)拥护红军;拥护苏维埃政权:争取自身利益:支持革命。(7分) (2)土地革命时期中国杜会的最主要矛盾是共产党代表的人民群众和国民党代表的反动派 之间的阶级矛盾,儿童团的兴起和发展直接针对封建势力和反革命势力进行阶级斗争:(4 分)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党领导的儿童团运动主要开展 反帝反封建斗争。(4分) 19.(1)一手史料(实物史料)(1分);有助于了解13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具有较高 的史料价值:有助于研究当时英国的手工业,有助于了解当时的艺术与审美观念,有助于 了解当时的宗教文化。(6分,任答三点即可)(7分) (2)搜集其他形式的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提取可信度较高的史料相互印证。(6分) 20.评分参考: 等级 要求 论题不符合要求且论述完全不合理,或在论题、论述中出现不当言论0 分。论题基木符合要求,无正确论述2分。论题不符合要求,有一定合理 1档:0-5分 论述2分。论题符合要求,空泛论述无史实依据或是史实运用错误4分。 论题符合要求,空泛论述没有给出明确具体史实但逻辑合理5分。 论题符合要求,能够运用1个正确史实进行基本论述,逻辑性不强6分。 2档:6-8分 论题符合要求,论述有基本史实,但论述不深刻6分。论题符合要求,能 够运用1个史实进行流畅论述,有一定逻辑性8分,论题符合要求不常见 于一般认识,但史实运用和论述较为合理能够自我支撑,鼓励创新8分。 论题符合要求,能够较为合理运用2个史实进行论述逻辑较为合理9-10 分。论题符合要求,能够运用2个及以上的史实进行流畅论述,行文逻辑 合理11-12分。 3档:9-12分 满分要求:全文不能有知识性史实错误,关键史实、名词或关键论述不能 有错别字。 如有错别字酌情扣1-2分。全文如存在字迹非常潦草,存在大量涂改、病 句等情况在基础档位上刷情扣1-2分。 示例一: 论题:两次波动的间隔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 论述:根据我国学者研究,主要朝代如西汉、东汉、唐、北宋、明、清社会波动的间隔 时间在200年上下,平均间隔期约为210年。也就是说,中国封建社会在一般情况下每隔 200年左右就会发生大规模社会波动和王朝更替。之所以存在这一时间规律,很大程度上是 因为一个新王朝建立之后,要经过约200年左右的时间,人口与物质资料生产的矛盾才发 展到足以引起社会大波动的地步。但是,常常有一些其他因素打破这一规律性,使一些王 朝的波动间期不同。一是封建统治者极其荒淫无道,赋役苛重,使农民起义提早发生。秦、 隋二朝就属此类。二是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加快了社会波动的发生。宋、 元二朝就属此类。此外,天灾、疾疫等也会加速波动的爆发。 从主要社会波动的周期看,每次波动时间长短不一,无明显规律。但是没两次波动的 间隔时间一般在200年左右,这与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王朝更迭有关外,其他的特殊因 素也会影响波动的改变。 示例二: 论题:中国封建经济周期性波动有其必然原因。 论述:第一,自然灾害的周期性发生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原因。古人早就认识到 这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周期性,并认为这种周期性与天象的运行有关。司马迁说:“岁 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早。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由于农业社会 生产力水平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很低,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就会出现大批人口死亡 和社会生产力的大倒退。所以,中国历史上的气候周期是构成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原因。 第二,周期性的土地兼并和农民战争。中国地主制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土地可以自由 买卖。一般来讲,在王朝初期,由于农民战争和人口的减少,土地相对丰裕,可以实行土 地的再分配,造成大批自耕农。为了维护这种自耕体制,封建统治者不允许土地买卖。但 是,随着经济发展,这种对土地买卖的限制总是被打破,土地买卖是必然的趋势。只要存 在土地买卖制度,就必然发生土地兼并。土地兼并往往造成大批无地农民,而由于人口相 对于土地的绝对过剩,这些无地农民连成为佃农的可能性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无地农民只有背井离乡成为流民。当这种流民大量出现并逐渐会合在一起时,农民战争就爆 发了。通过农民战争,土地实现了再分配,自耕农体制得以重建,但与此同时,这种生产 关系调整的方式却造成社会生产力的严重破坏。然而,只要土地可以买卖,土地兼并就不 可避免地还会发生,农民战争也同样还会发生。 由此可见,中国封建经济周期性波动是有其必然性的。 示例三: 论题: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是经济发展缓慢和衰退的重要原因。 论述:中国历史上始终存在着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中国北部的少数民族一般比较强 悍。由于北方草原干早、寒冷,生存环境恶劣,在生存危机的逼迫下,经常向南迁徙和侵 扰。而在大规模南侵过程中,往往造成经济社会的严重破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倒退。例 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内乱导致北部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大举侵入内地,他们 在北部和西部建立了许多小王朝,相互之间厮杀了130多年,几乎是无月不战,而每战无 不进行大规模屠杀,从而导致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力的严重倒退。不仅如此,这些少数民族 的经济文化水平远远低于中原,在进入中原之前,他们的社会制度大部分处于奴隶制阶段。 所以,当他们入主中原后,往往将这种落后的社会制度也带入中原。 因此,北部少数民族的南侵是构成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原因。 示例四: 论题:小农经济的发展与衰落,决定着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与衰落。 论述:从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历史来看,只要社会稳定,经济就获得充分发展, 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农民自耕体制的存在,也就是小农经济的存在,而不稳定的因素主要 是土地兼并。小农经济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和 剩余劳动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养活土地上的人口。但是,小农经济是一种十分脆弱的经济 体,既要抵御自然风险和其他风险,另外,作为自耕农,还要为保住自己的小块土地与地 主经济竞争,而作为佃农,则要千方百计保住小块租地。所以,小农经济始终处于贫困破 产的边缘,一旦出现意外的变故,包括自然灾害,小农经济就大批破产,从而不得不出卖 土地或被夺佃。所以,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兼并现象在自然灾害严重的年份更为突出。土地 兼并的结果不是土地的集中大规模经营,仍是分成小块经营,土地上的小农如果能保住自 己的佃农地位,就仍然是小农,如果不能保住自己的佃农地位,就要变成流民。大规模流 民往往是在天灾与人祸并行的时期出现,并导致整个社会的动乱以及社会经济的破坏。所以,地主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矛盾,决定了中国封建经济的盛衰。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