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历史试卷-山西省临汾市2025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二)

更新时间:2025-04-05 11:50:35

试卷分类:高三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高三、2025年历史试卷、山西省临汾市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二),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历史试卷-山西省临汾市2025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二),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历史试卷-山西省临汾市2025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二)(图1)

历史试卷-山西省临汾市2025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二)(图2)


材料二三,明清时期统治者遵循古制,推崇儒家思想,儒家礼制得到广泛应用。(2分)作用:促进个
人德行和素养的提升:强调纲常伦理等级秩序,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倡导“礼治”,推动中
国古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石)(一点2分,任答两点3分)
(2)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1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侣导的“民本思想”
与现代社会重视自身基本生活质量的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契合,一定程度上保证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
向:(2分)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使得中国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五大建设的任务之一,并将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宪法:(2分)“自强不息、勒奋努
力”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数千年来已内化为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
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与中国人民勤奋努力的劳
作密不可分。(2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中国式现代化
形成以及健康、可持续的推进,发挥着积极作用。(1分)》
18.(1)变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又红又专”
的干部标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确立干部“四化”方针:新时代提出“新时期好干
部标准”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一点2分)
(2)积极作用:培养了符合不同时期历史使命要求的干部队伍:为党的事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精英骨
干:在干部标准方面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19.(1)教会权威被推毁:宗教内战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6分)
(2)让,博丹主权论是在法国社会秩序混乱时提出的。〔1分)其主要内容是国家主权至高无上,通过
加强王权来锥护国家主权。(2分)这一理论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巩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促进近代民
族国家的形成。也为近代国家主权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3分)但是其主张也带有着时代的局限
性,容易陷入专制主义模式。(2分)
20.观点示例:中国古代民族交胜的加强推动“大中国”意识完备。
“中国观”伴随着宋元民族交融的加深而不断完备。
宋元时期的“中国观”有了新内涵。
宋代是“小中国”到“大中国”观念演进的分水岭。
示例:
论点:宋元时期的“中国观”有了新内涵(2分)
论证:宋元时期,“中国”一词的概念随着民族关系的变化发生了转变。北宋时期,“中国”指的是汉族
聚居地,“中国之人”指的是从事种植业的汉族、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及少数民族是被排斥在外的。但随
着金人入主中原,少数民族迁移到中原地区,逐渐接受汉族的生产方式和汉族文化,学习儒家学说,从事农业生产,彼此的认同感得以增强。尤其到了元朝,元人从思想上就没有把公众号三晋高中指南汉人和汉
族统治的地区排斥在他们的“中国”之外,宋元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由于统治空间的重叠,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影响,“中国观”一词的内容不断丰富,各个民族、各种文化、各个地区都融入了“中
国”。(8分)
民族关系的变化丰富了“中国观”的内涵,新“中国观”进一步增强了民族交融,巩固了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发展,也为形成今天中华民族大家庭奠定了基础。(2分)
C,民族隔阂仍广泛存在
D.对外交往的范围有限
4.唐律宣称“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在“十恶”罪中,关乎孝道的有罪逆、不孝、
不睦:在刑罚制度中,大力贯彻矜恤老幼原则:在民事家庭制度中,极力强化父权,并以无子、不
顺公婆作为丈夫休妻的法定理由,由此可以看出
A唐以严苛的刑法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B.《唐律疏议》蕴含一定的理性化色彩
C,唐律将儒家思想与法律内容密切结合D,《唐律疏议》是古代礼仪制度的总结
5.下表为北宋与南宋时期商税额对比表,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杭州与
南宋成淳年间(1265-1274年)临安府商税额比较
资料来源:熙宁十年数据据《宋会要辑稿·食货一六》税收二。成淳年间数据据《成淳临安志
卷五九《志四十四·贡赋》。
A民众的赋税在不断增加
B政府不断强化经济调控
C.商税是税收的主要来源
D.南方商品经济不新发展
乾隆朝后期至嘉庆朝,大批异籍农民涌入安徽等地,就山搭棚,是荒为生,私行开垦,种植苞谷,
以致山倾石泄,涨塞河道,山下田庐皆受其害。嗣后,政府明令禁“山场混召异籍之人搭棚开垦”,
“严定专条,有犯从重科罪”,令各族长、祠长教化管理乡民并“勒石公祠中,俾共知警锡。”上
述史实反映了乾嘉时朝
A.基层管理与国家治理结合
B.政府注重基层民众的教化
C,借宗法纽带加强中央集权
D,乡民自治以规范社会秩序
下图为创刊于1909年的《图画日报》漫画“女界的过去现在将来”。该漫画
A说明了女性地位的完全自立
B适应了新文化运动发展需要
C.体现了时代变迁和进步意识
D.反映了社会变迁的艰难曲折
8.下表是史学界关于中国对世界历史学话语体系探过的历史过程,据表可知
时期
代表人物和作品
林则徐、魏源、徐继留、姚莹、梁廷相等先进知识分子,编撰完成《四洲志》
19世纪中期
《海国图志》《瀛寰志路》《康辎纪行》《海国四说》等作品
《印度灭亡战史》《亚细亚西部衰亡史卷》《西力东侵史》《俄国蚕食亚洲
19世纪末20世
史略》《世界殖民史》《法兰西苹命史》《美国独立史》《美国立国原理》
纪初
更多试题与答案,关注微信公众号:三晋高中指南
张仲和的《西史纲要》以“纯用提纲挈领之法······养成读者对于学
20世纪20年代
科之系统观念”:王纯一的《西洋史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撰写
20世纪30-
剪伯赞《历史哲学教程》分析了世界历史进程中各民族的交互作用:
40年代
周谷城《世界通史》特别若重世界各地的相互关联
A.史学研究顺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B.史学研究满足了国人了解世界的需要
C.史学研究重点批判列强侵华谬论
D.中国视角下的世界认识水平日益提高
9.1912年1月,孙中山发表“对外宜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
至于条约期满而止。1923年,孙中山指出要“恢复我国家以前之一切丧失土地和主权”,提出“谋世界
民族之平等”“力图改正条约,恢复我国国际上自由平等地位”。孙中山外交主张的转变反映了
A反帝反封建革诉求
B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
C深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D.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10.1937年10月,毛泽东给刚开赴华北前线的朱德、彭德怀的电报中指出“我们必须在一年内增加步枪一
万支,主要方法靠自己造”。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强调“每个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