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历史试卷-四川省乐山市,自贡市,宜宾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更新时间:2025-03-24 11:40:08

试卷分类:高三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说明:开放式免费下载

高中、高三、2025年历史试卷、四川省乐山市,自贡市,宜宾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历史试卷-四川省乐山市,自贡市,宜宾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历史试卷-四川省乐山市,自贡市,宜宾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图1)

历史试卷-四川省乐山市,自贡市,宜宾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图2)


(政治局势)中原是抗战重点区域,(敌占区、边区、国统区)各占领区交错并存缺乏统
一领导:战争导致社会保障运行机制失灵。(灾害情况)多种灾害人祸交相并发,受灾面广。
(经济发展)农耕经济本身的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日伪)日本侵华战争破坏经济掠
夺:日伪政府人为破坏抢劫:封建迷信。(国民政府)贻误救灾时机:国民政府掩盖事实真相:
漠视灾情灾民等。
(“政治局婷”2分;其他任答一方面2分,答三方面6分。共8分。其他言之成理的情给分)
(2)(10分)
特点:(宗旨上)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指孚思想上)救灾与抗战并重:(举措上)多措
并举、科学施策、标本兼治:(主体上)政府主导与互助自救相结合:全民动员:(效果上)
成效显著等。
(“宗旨"2分:其他任答1点2分,2点4分。共6分。照抄原文不得分。其他言之成理的情给分)
影响:有效缓解灾情,促进灾区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团结
抗战:提高中共及边区政府在民众中的号召力:为社会治理、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积累了经验,
(任答1点2分,共4分。其他言之成理的情给分)】
(3)(7分)
日伪:主要目的在于稳定沦陷区秩序,趁机扩大侵略,这是法西斯侵略本质决定的:国民
政府:以军事斗争为借口,忽视灾情,漠视灾民生命财产,这是由其阶级本质决定的,最终丧
失民心:边区政府: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抗战数灾并重,克服战争封锁等困难,调动各方力
量积极抗灾救灾,赢得民心,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任答1点2分,2点4分,3点7分。其他言之成理的情给分)
18.(12分)
示例一:
论题: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阐述:中华文化在交流中不断发展,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秦汉时期,随
着海上和路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的文字、农耕技术、丝绸、儒学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日本、
朝鲜和中亚等地区,推动了当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隋唐时期,政局稳定,政治相对清明,
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的繁荣,日本、朝鲜派遣大量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儒学、建筑
技术、律令和历法等,唐朝的文化推动了日本的大化改新和朝鲜的发展,东南亚的越南也教育
和选官制度也移植中国。松原明清时期,中国的发明先后传入西方,中国的思想文化在17-18世
纪对西方的思想解放和封建神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故此时西方批起了“中国热”,在学习和
借助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综上所述,中华文化在不同时期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展示出中
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示例二:
论题:宋元明清时中华文化外传推动西方社会转型
阐述:宋元时期,中国传统科技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走向成熟,并最终外传至西方,对
西方社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火药在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使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南宋时,指南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指南针在欧洲航海活动中的
使用,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及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瓷器大量出口到做洲,
成为做洲贵族和上层社会追捧的奢侈品。瓷器的精美造型、独特工艺和文化内涵,对欧洲的艺
术风格和欧洲制瓷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15世纪,中国的印刷术传入欧洲,大大推动了文艺
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而在明末清初之际,欧洲更是出现“中国文
化热”,欧洲的传教士将中国的儒家思想等文化经典翻译介绍到欧洲。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观念、
政治理念等对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产生了一定的启发。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赞赏儒家思想的理性
道德等观念,将其作为批判欧洲封建教会和专制制度的思想武器,推动了欧洲的启蒙运动,为
做洲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提供了思想动力。
综上所述:随着海上丝到之路的繁盛和新航路的开辟,中国的科技和思想文化先后传入欧
洲,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解放,最终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
示例三:
论题:19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文化传播和地区开发
阐述:略(华侨开发南洋:华工参与美洲开发等。)
评分说明:学生可从时间阶段、区域或阶段和区域相结合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但在论述
过程中必须体现出至少两个材料中的信息:此题主体考查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但学生如果
答到中华文化自身在交流和交融中的发展也可给分,具体分值视学生阐述情况而定。
19.(15分)
(1)(9分)
拉美一体化呈现四个发展阶段:19世纪初独立后,主张建立美洲喉盟,一体化尝试失败:
二战后,一体化组织兴起,合作逐步加强,未能形成共同市场:20世纪80年代,由一体化停顿
状态,到抓住机遇逐渐恢复生机曲折发展:冷战结束后,多层级组织建立推动经济一体化,因
政治经济多种因素导致一体化的限难。
总体上看:起步时间早,组织形式多样,外部干扰大,一体化程度低,进程曲折反复。
(惑体2分:分述一个阶段2分,两个阶段3分,三个阶段5分,四个阶段7分:共9分。其他
言之成理的情给分)
(2)(6分)
区域共同市场驱动不足,拉美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难以形成统一市场:经济结构单一
互补性差,长期依赖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品进口,工业化链条难以形成:区域合作碎片化不深
入,合作组织多元重叠,缺乏主导国家引领:合作进程曲折稳定性不强,各国政治分歧大,民
族主义倾向导致难以调和:区域经济发展自主性不强,长期受欧美侵略与控制,发达国家贸易
保护主义。(指出困境,简要分析:任答1点2分,共6分。其他言之成理的情给分】
19世纪末,“大自鸣钟”(能自动鸣响报时的西式钟楼)取代钟鼓楼成为中国通商口岸主
要报时工具,多转置在殖民当局的市政大楼、教堂、教会学校等建筑物顶部,时人“十二
时辰四面重,机关旋转响丁冬。行人未到先昂首,遥指高楼几点钟”。这反映出
A.通商口岸基础设施的完善
B.治外法权的危害至深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扩大
D.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
1913一一1915年,北洋政府编订颁布有关工商矿业、农林业、渔牧业等政策法规二十余种。
1915年12月,实业团体由民国元年40余个发展到107个:1916年,全国的工厂数由1913
年的1249家发展到16957家。据此说明这一时期
A.北洋政府政治统治的开明
B.中外贸易逆差得到扭转
C.工商实业发展的障碍扫除
D.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改普
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以民教民、能者为师”的方针,积极开展农村冬学运动和职工教育运
动。仅1952年,全因农民参加冬学(农校)的人数就达到4885万,参加职工业余学校的工人
也达到300多万。这些举措
A健全了围民教育体系
B.推动了城乡的胜合发展
C.凝聚了国家建设力量
D.培养了大批高科技人才
图1是1950年一一2023年四川地区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变化情况。
市场难以形成。
20世纪80年代,拉美地区爆发了严重的债务危机,经济陷入停止和衰退。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在欧
美发达国家抬头,欧美各国压低拉美各国初级工业产品价格,拉美国家外贸条件不断恶化,经济发展面
临严重困难,一体化进程陷入停顿状态。此后,美国提出“美洲倡议”,拉美抓住机遇,停止内部敌对,
进行政治经济改革,一体化进程逐渐恢复生机,冷战结束后,拉美政府以务实精神再次推动一体化进程,
参与国家之多是前所未有的,但南方共同市场、安第斯共同体、加物比国家共同体和共同市场等多层级
组织交叉重叠,加之政治分歧、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体化前景依然赔淡。
一摘编自徐宝华著《拉美经济与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独立以来拉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拉美经济一体化面临的困境。(6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3小题(17题25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初,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1941年夏,中原地区发生罕见早灾:1942年
后更严重的蝗灾、水灾、雹灾等交相并发,仅河南就受灾数十县。国民政府严控奥论,采取“军事第一”
舍民保军的残酷政策,灾情蔓延,救灾粮款迟迟未到位,灾区却已出现哄拍粮价的现象,灾民逃亡,瘟
疫泛起,大量人口死亡,终酿成一场旷日持久的中原大灾荒。在美国等国际舆论的强大压力下,1942年
8月,国民政府才开始转运难民:12月,当局划拨的2亿元服灾款到河南不足一半,同时强调军粮征收
不能减免:直到1943年,蒋介石才下达救灾命令,发布战时物资限价令。河南敌占区伪政府则大搞析雨
活动,灾情愈加严重,日伪军还趁机煽动敌占区民众向边区抢粮。
摘编自宋致新《1942:河南大饥荒》
材料二
1942年,面对中原地区大灾荒,晋翼鲁豫边区中共太行分局,要求灾区各级党政军群团把抗灾教灾
工作看作与对日斗争同等重要的中心工作来抓。太行行署向灾民做出“不饿死一个人”的保证。边区政府
成立救济委员会,号召各界同胞共度难关:宜布减免受灾地区的粮款,并制定《粮食调剂管理暂行办法》:
强调不靠天、不求神,鼓励互济互通,成立合作社组织全民生产自数,并召集灾民参加开潍、修渠、打井
工程,抢种、补种秋粮等。1943年春,边区政府发放无总贷款作为早苗、耕畜、纺织等资金:并成立医疗
队携带药品前往灾区,帮助群众改普卫生条件,进行减费或免费治病。经过两年的努力,基本上消灭了灾
荒,边区经济社会逐步恢复。
-一摘编自冯佳《1942一1943年中原大灾荒与中国共产党的应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原大灾荒旷日特久的原因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