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历史试卷-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模拟

更新时间:2025-03-02 15:46:49

试卷分类:高三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模拟,高中\高三\福建省\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下\历史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历史试卷-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模拟(图1)

历史试卷-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模拟(图2)


厦门一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周考一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5
67
8
10111213141516
DC
1、【答案】D【解析】据题干可知陶寺遗址中大中型基葬的随葬品种类和数量有严格规定,这体现了不同
等级的人在丧葬方面有不同的规格,从而说明当时社会初步形成了礼法等级,故选D项;贫富差距“开始”
显现表述错误,排除A项;国家初始形态的标志包括城郭、军队、监狱等公共权力的出现,题干中仅从基
葬随葬品的差异无法得出具备国家初始形态的结论,排除B项:墓葬随弹品数量和种类的不同主要是受杜
会等级的影响,而非嘉辣理念的差异,排除C项。
2、【答案】C【解析】齐桓公“伯”的地位要得到周天子的任命和认可才具有法定意义,说明原有的礼乐
制度的内核还存在,故选C项;“伯”与“霸”相通,齐桓公被任命为“伯”,这一行为削弱了周天子的权
力,排除A项;齐国为外姓小宗,任命齐桓公为“伯”,本身就是对宗法分封制度的冲击,排除B项;当
时周天子仍然具有一定的权戚,“彻底瓦解”一词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3、【答案】A【解析】据题干“吕后二年”“诸私为菌(卤)盐”“县官取一,主取五”等信息,结合《纲
要》上册第20页所学: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允许民间煮盐,故选A
项;“已有所松动”不合史实,盐铁专卖政策开始于汉武帝时期,排除B项;吕后掌权后,沿袭了“与民
休息”之国策,行“无为而治”,社会经济逐渐得到恢复,排除C项;“诸侯王国的势力日益膨胀”是在汉
文、景两帝时期,排除D项。
4、【答案】C【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之等字,反映了当时佛道兴
盛对命名的影响,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反映了儒学对当时命名的影响
增强,从这个变化反映出唐代儒学复兴的趋势,故选C项;材料出自《中园历代名人词典》并非反映底层
民众的取名情况,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道教,看不出儒教、释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加强的趋势,
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外国文化的交流,排除D项。
5、【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宋元时期政府在茶马古道上设置榷杨、驿站等官方机构,并设置
官员进行管理,这说明政府在茶马交易中发挥主导和管理作用,故选B项:“垂直”一词有误,排除A项;
材料反映政府控制茶马交易,主要强调政治层面,并无有关经济交流的信息,排除C项:据材料信息可知,
茶马古道上的交易主要由政府控制,这并不能冲击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
6、【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国民众采取暴力行动反对外国教会的传教活动。从1896年到1900年,
全国共发生教案近150起”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教会是
西方在华势力的代表,教案的增多说明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故选D项;材料强调人民对西方列强的反抗,
并未提及清政府的态度,排除A项;教案数量的增多本就是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的表现,材料强调这一现
象反映的本质,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并未认清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本质,体现出
的是民族意识而非民主意识,排除C项。
7、【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1934年的竞争性进口商品总税率、工业原料和机器设备进口平均税
率比1928年有大幅度的提高,工业原料和机器设备进口平均税率呈现上升趋势,结合所学,这主要得益
于南京国民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运动,体现了政府回收主权的成果,故选D项;根据所学可知,民众反帝
爱国运动推动围民政府进行关税改革,但表格材料仅有南京国民政府部分商品的进口税率变化,仅此不能
推出关税改革的原因,排除A项;进口关税是限制外国货物进口的手段,材料中仅提及部分商品的进口税
率,无法因此推知国内民族工业发展成本的变化,排除B项;官僚资本的膨张出现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后
期,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
8、【答案】A【解析】据题干时问可知,其所迷史实出现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结合所学可知,针对国民
党的严密封锁,共产党在苏区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助组、合作社等,促进了苏区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粉碎国
民党的经济封锁,故选A项:题干述及的是共产党在苏区一些做法的彩响,并且题干也未述及苏区土地的
归属问题,也就不能得出“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所迟史实出现于国共十年
对峙时期,而不是“抗日战◆时期”,排除0项:据题干可知,互助组、合作社等形式主要是调配劳动力
和耕牛的使用,而不是要“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排除D项。
9、【答案】D【解析】中美双方的关系早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就已经实现了正常化,故A项错误:
中美会谈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并没有促使世界格局的改变,故B项错误;中美两国从来没
有结成牢固的政治联盟,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73年,毛泽东会见美国基辛格博士时说:‘我们两家
出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HAND一N一HAND”,“要摘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
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基辛格表示赞同”可知,毛泽东的这条横线,就是为了
孤立和剂割裂苏联,故D项正确。
10、【答案】C【解析】图中可以看出1985年以后城乡居民收人比迅速增加,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结合所
学可知,这得益于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故选C项;图中③部分反映的是城市居民
收入增加,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上才确立,排除B项;图③反
映的是城市居民收人增加,主要原因是中国自身的城市经济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全球化关系不大,排除D
项。
11、【答案】A【解析】据材料“然后按照公民财产的多少将公民划分等级”可知,将公民按照财产的多少
划分等级,按照等级享有政治权利,是塞维·图里乌斯改革的初衷,故选A项;罗马帝国成立于公元前
27年,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公元前578年的罗马是奴隶制国家,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排
除C项;罗马第一步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5世纪,这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
12、【答案】C【解析】紧扣“6世纪末,拜占庭史料首次以‘桃花石'(Taugast)指称中国”,而唐朝建
立于618年(7世纪初),可见“唐家”说是桃花石的渊源不晟立,故选C项:夏德与伯希和均为法国人,
不能作为解读正确与否的标准,研究历史应以事实为依据,排除A项:“唐家”说最为可靠与题干中“6世
纪末,拜占庭史料首次以‘桃花石’(Taugast)指称中国”明显相悖,排除B项:李志常只是听闻了元代
阿力麻里的当地人的一句话,不可算作第一手史朴,且蓝证不立,无法证实“桃花石”这一名称的源流,
排除D项。
13、【答案】C【解析】据题千可知,自16世纪中期起,英国政府主张对经济发展进行干预,如“颁布了
《学徒法令》”、“对雇工工资进行管制”、“明确规定应根据物价水平来厘定工资标准”等,到19世纪初,
议会宣布废除该法令,再结合所学(工业革偷)可知,之所以出现这种转变,其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工业革
命的深人发展,政府主张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即经济指导思想由重商主义转变为自由资本主义,故
选C项;据所学,欧洲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是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排除A项;题干述及的是英国经济,
指导思想的转变,与政治(代议制)无关,排除B项;18世纪中期起,启蒙思想广为流传,但是题干内
容述及的是经济层面,与思想文化无关,排除D项。
14、【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国家给予企业一定的独立性,这与新经济政策时期承认企业是独立的
经营单位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处,故选B项;1930年苏联正处于向斯大林模式过波时期,结合材料“企
业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可知,“突破”说法错误,排除A项;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50年代的
赫鲁晓夫当政时期,排除C项;市场经济体制指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资源基本手段的一种经济体制,
苏联没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
15、【答案】A【解析】据材料“1910一1937年英德等同家的经济数据表”和表格数据可知,1910一
1937年,甲国原油产量和钢产量都在增长,且1937年原油产量在四国中位居第2,结合所学可知,在斯
大林领导下,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其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
第二,因此甲是俄(苏联):据表格数据1910一1937乙的原油和钢产量都超过了丁其中1910年钢产量位
居第2名,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德国迎头赶上,到1913年德国的铜铁产量已超过法国和
英国之和,仅次于美国,因此乙是德国;据表格数据丙在1910一1937年钢和原油产量在四国中位列第
一,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超越英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钢铁产量1886年超过英国
成为成为全球第一大钢铁生产国,20世纪60年代以前,石油的生产和需求均受美国和西方跨国石油公司
控制,工业实力全球第一,因此丙是国;据表格丁在1910一1937未有原油产量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
可知,一战前,英国非常依赖进口石油,20世纪30年代,英国和其他北欧国家一起发现了一些小型油田,
标志着英国开始了自产自供的石油生产,英国北海油田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被发现,1971年首次开采
石油,此后英国石油产量逐年增长,因此丁是英国;所以甲、乙、丙、丁分别是俄、德、美、英,故选
A项;排除BCD项。
16、【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关税越低则贸易总额越高,关税属于贸易保护政策,不利
于国际之间的经济交流,而在二战后各国削减关税的机制推动了国际间自由贸易的发展,使得贸易总额上
升,故选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主要是为了规范世界经济秩序,且在20世纪70年代初解体,排除A
项;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排除B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表现在国内经济的走向上,
而材料反映的是国际贸易总额,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
变化:①从农业生产地域发展的角度,如唐朝主要农业区分布在南北方大多数平原沿
海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两岸、东南沿海地区);明朝时期湖广地区(湘江、赣江)农
业迅速发展。
②从棉花种植的角度,如唐朝时期,棉花尚未传人中国,明朝时期棉花在北方广泛种植。
③从美洲高产作物传人的角度,如明朝时期,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烟草、花生等经济作物传人中国。
④从经济作物种类增多的角度,如唐朝时期茶叶和桑作为主要经济作物,明朝时不但有茶、桑,而且
出现棉花和烟草。(一点2分,共4分)】
趋势:①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棉布日新成为主要衣料。
③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④新航路开辟后,全球性经济互动对中国的影响加深。(一点2分,任答2点,共4分)
18、【答案】
示例1:内容:工业革命进行到底!(2分)
理由:“维多利亚时代”两次工业革命相继进行,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对于发展本国资本主义与提升同家
实力是不可或缺的。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获得更多席位,坚持工业
革命可以获得工业资产阶级的支持。(6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内容:继续扩张我们的大英帝国,打压殖民地的独立革命,让殖民地廉价的原料、劳动力与广阔
的市场,雏持帝国永不下落的太阳!(2分)
理由:“维多利亚时代”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独立运动相继开展,对殖民统治造成了耳大冲击。该时期
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进一步加剧,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确立,殖民国家间的竞争激烈,该
广告内容符合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需求。(6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仅为阅卷参考,其他答聚言之有理亦可)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