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历史试卷-陕西省商洛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更新时间:2025-03-02 12:52:51

试卷分类:高三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陕西省商洛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高中\高三\陕西省\陕西省商洛市\2024-2025学年下\历史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历史试卷-陕西省商洛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图1)

历史试卷-陕西省商洛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图2)


商洛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检测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史前文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
实证、历史解释的素养。从遗址中发据出了8000余件石制品,包括多种类型,并且有以刮削
器为主,尖状器次之的工具,还有赤铁矿原料的雕刻器,这表明该遗址的先民能够制作多种工
具,具备一定的生产技能,故选C项:材料未提及任何有关农业起源的内容,无法推断出该遗
址先民见证了人类农业起源,故排除A项:仅从石制品工具不能判断他们是否过上定居生
活,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关于社会关系的描述,故排除D项。
2.D【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政治文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春秋时期,贤臣大夫从熟悉的礼乐文化中提取“闻言”用于
劝谏诸侯国君,这表明传统的礼乐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在当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观念中依然
占有重要地位,故选D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利用传统价值观进行劝谏,无法反映德治思想
的彩响力变化情况,故排除A项:原始民主制主要涉及政治决策等民主参与形式,材料未涉
及这方面的内容,故排除B项:文化下移是指文化从贵族阶层向平民阶层传播,材料没有反映
出这一趋势,故排除C项。
3.A【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宗教与社会救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唐朝推行三教并行的开明文化政策,这使得道教人士可以广泛参
与社会活动,甚至与朝廷官员保持良性的互动关系,故选A项,排除D项:道教只是在卫生事
业和社会救济活动中发挥补充作用,并不能说明当时医疗资源匮乏,故排除B项:道教传教的
需要是这一现象出现的推动因素,并不是根源,故排除C项。
4.C【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君权,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
实证的素养。宋朝前期丞相任职平均年限不断缩短,说明更换丞相的频率提高,由此可说明
丞相权力被削弱,而君主权力强化,故选C项,排除A项:宋朝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
但这与材料现象无直接联系,故排除B项:宋朝制度权力分制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故排除
D项。
5.B【解析】本题考查元代政治统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
历史解释的素养。据材料可知,元代少数民族首领向朝廷进贡方物,元朝对这些地区进行管
理,这表明贡赋在元朝政府与土司之间是一种重要的联系形式,体现了元朝对少数民族地区
的管理,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元代朝贡贸易迅速发展,故排除A项;从元朝少数民族进贡等
情况来看,元朝政府对少数民族是有一定控制和管理的,故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少数民
族进贡以及元朝对其管理措施,并非元代对西南边疆地区的监察,故排除D项。
6.C【解析】本题考查清代商品经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
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乾隆年间平遥有众多商号参与集资修建市楼,商号涉
及的行业种类繁多,包括货栈、旅店、铁铺等。这表明当时平遥地区商业活动频繁,商品经济
活跃程度较高,这些商号积极参与公共事务集资也从侧面反映出其商业经营的活跃,故选C
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商号集资修建市楼,没有体现商业资本介入基层治理的具体措施和内
容,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平遥众多商号的情况,不能据此说明当时整个经济结构是以商
业为主导的,故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商业与手工业之间的关系,故排除D项。
7.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西学东渐,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2年至1904年,中国翻译的
外国书籍从之前以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为主转变为以社会科学为主,这表明中国对西方的学
习从注重技术层面深人到了思想和制度层面,反映了西学东渐在不断深入发展,故选A项;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外国科学书籍的翻译情况,没有涉及近代教育观念的转变,故排除B项:书
籍翻译情况不能反映救亡图存运动的曲折,故排除C项:仅从外国科学书籍的翻译数量和种
类不能判定清末新政的成效显著,故排除D项。
8.D【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唯物
史观的素养。1911年12月处于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驻华公使担心使用强权迫使中国人民接
受他们反对的政体将引起严重后果,并且强调要促进双方直接谈判,这是因为武昌起义后,南
北双方政治斗争加剧,为维护在华利益,英国赞成南北议和,故选D项:英国这一声明是为了
维护在华利益,但不等于英国在华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故排除A项:当时南京临时政府尚未
成立,故排除B项:在义和团运动后,西方列强采取“以华制华”的侵略方针,故排除C项
9.B【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时期的内政外交,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国内民族主义精神高扬,国民政府内部对待外
国顾问的意见也愈发谨慎,但由于国民政府专业领域人才匮乏,在重大国际事务中,又不得不
倚重这些外国专家,材料便是当时民族情怀和现实需要冲突的印证,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
币制改革,且国民政府推行货币改革就是为了减少世界经济危机对国内的冲击,而不是要强
化同国际接轨,故排除A项:聘用外国专家担任顾问是各国通行的做法,无法用于解释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排除C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国际援助,故排除D项。
10.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工农教育,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和家国情怀的素养。据材料信息可知,工农速成中学(班)的创办从根本上服务于劳动人民
翻身做主人,其宗旨在于巩固人民政权,故选D项;材料信息与工业化没有必然联系,故排
除A项:B项夸大了工农速成中学(班)创办的影响,故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该举措
和苏联经验的关系,故排除C项。
11.B【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外交,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
史解释的素养。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十”模式等多种合作倡议和思路,旨在
与不同国家和地区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故选B项:“一带一路”倡
议涉及的国家并不都是周边国家,“金砖十”模式也不局限于周边地区,故排除A项;材料并
未体现以联合国为中心这一一特点,故排除C项,中国提出的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发展中国
家的话语权,还面向更广泛的国家和地区,促进共同发展与合作,故排除D项。
12,B【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航海贸易,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据材料可知,阿拉伯人继承了波斯人的航海传统和经验,还
雇用众多波斯水手,这体现了他们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他们的远洋贸易船选用印
度马拉巴尔出产的柚木和马尔代夫、拉克代夫岛出产的椰子树作为优质木材,这表明他们在
航海贸易活动中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来推动航海贸易的进步,故选B项;虽然阿拉伯人雇用了
波斯人的水手,但不能就此得出他们主要依赖外部力量开展航海活动的结论,故排除A项:
材料仅提及了阿拉伯航海贸易船木材的来源包括印度洋地区的一些地方,但不能据此推断
出他们的海外贸易范围局限于印度洋地区,故排除C项:材料只说明了木材的来源,没有体
现航海贸易发展受到木材资源的制约,故排除D项。
13.A【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意大利城市的发展状况,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
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据材料可知,13世纪中后期到14世纪,意大
利北部城市从原本相对自由的状态逐渐被少数家族和领主控制,这种情况必然会使城市原
本的民主氛围遭到严重破坏,故选A项;材料没有任何关于城市阶层结构变化的相关信息,
故排除B项:虽然城市被少数家族和领主控制,但不能直接说明城市自治模式就此逐渐崩
遗,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文艺复兴的相关内容,无法得出文艺复兴从城市中萌发的结
论,故排除D项。
14.D【解析】本题考查东亚地区历法的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十年间东亚各国先后
完成从中国历法到西方历法的转变,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一时期,东亚国家在西方列强的冲击
下,以中国为主导的地区的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东亚各国在诸多方面包括历法方面也
开始向西方靠拢,故选D项;这一时期东亚各国社会性质并不相同,故排除A项:民族意识
觉醒主要体现为争取民族独立等相关内容,与历法的改变没有直接关联,故排除B项:历法
的改变主要是由外部因素导致的,并非主要源于传统观念瓦解,故排除C项。
15,B【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漫画中“美国鹰”给“英国狮”戴上胜利花
环,寓意美国对英国的支持和援助,这与美国宣布对德作战的背景相符合,故选B项;美国宣
布对德作战,只是暂时放弃了中立政策,并不意味着美国中立政策的终止,美国在二战初期
仍实行中立政策,故排除A项:漫画体现的主要是美国和英国之间的关系以及美国的参战
态度,与西线战场的具体形势关联不大,故排除C项;一战爆发前,协约国集团就已建立,故
排除D项。
16,C【解析】本题考查冷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
念、历史解释的素养。1958年美国政府审核通过了一批书籍并在日本出版发行,在冷战的
背景下,美国此举有着明确的意图。美国试图通过这些书籍引导日本民众对苏联以及社会
主义制度产生偏见,同时宣扬美国的价值观,从而在意识形态层面展开与苏联的对抗,故选
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美国通过书籍进行文化宜传,而非直接体现对日本的控制手段,故
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两极格局演变的具体动态,如新兴力量堀起、力量对比变化等内
容,所以不符合探究两极格局演变趋势的主题,故排除B项:材料中的书籍虽然涉及苏联,但
体现不出苏联国际影响力上升,故排除D项。
17,(1)主要特点:分工细致:因事设官:来源多元:级别较低。(8分】
(2)认识:中国古代通过合理设置官职及明确其运行机制,来实现有效的国家治理。以司隶
校尉属官为例,不同属官负责不同事务,都官从事主察举百官犯法,有助于维护官场秩序:功
曹从事负责主州选署及众事,在官员选拔任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以保障地方行政人员的合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