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份联合考试(2025年3月4日),高中\高三\辽宁省\2024-2025学年下\语文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辽宁名校联盟高三3月联考 ·语文: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解析】A项“部分著作缺乏理论概括和理论思维”错误(材料一第2段:但科学家 不可能没有理论思维一缺乏理论概括,但不缺乏理论思维);C项“追问依据:科学 家在科研中自发形成的哲学思想”错误(材料一第4段:这两种“追问”必须以科学家 的经验成果和科学理论思想为根据一科学思想的追问依据应该是科学家的经验成果); D项“研究牛顿的力学理论”错误(材料一第3段:我们可以从牛顿的力学理论中概括 出这些思想,也就是说可以从科学家的科学理论出发,“追问”其哲学思想一牛顿的 力学理论只是作者举的一个例子)。 2A【解析】“著作是否具有科学理论思想和哲学思想”错误(材料一第1段:有的科学 著作叙述了概括程度较高的科学理论思想和哲学思想,有的则缺少这方面的叙述一应 该是科学理论思想和哲学思想概括程度的高低,而非是否具有)。 3.C【解析】材料二中的观点有“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哲学的巨大飞跃”“必然 要引起哲学对象哲学内容和哲学方法的重大变化”等,C项符合题意。 4①D主观思考②哲学思想③科学活动④科学思想(每答对一空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5①重视对学科著作的研究,加强理论体系建设;②以科学活动为依据,“追问”其中 的科学理论思想和哲学思想;③将自然科学成果与哲学原理有机结合,助推二者共同发 展;④坚持创新,以自然科学和哲学分析解决时代问题。(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 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D【解析】“庄重严肃的语言情境”错误。文中师生在课堂上作“锈蟀”文章的一段对 话,莫须有先生改“枫树”卷子时发现“事情不妙”,以及文末“心想,你同鲁迅是朋 友吗?至于话里的教训,反而不暇理会了”等情境,都体现出活泼幽默的语言氛围。不 能因为莫须有先生“大发雷霆”,就认为小说的整体风格是庄重严肃的。 7B【解析】A项错误。莫须有先生感到喜悦是因为“得了这个发现”,即读到了鲁迅《秋 夜》里“两株枣树”的句子;C项错误。莫须有先生大发雷霆,主要是因为学生一味地 模仿和抄袭。文中说“用心故不免做作的痕迹,随便就能自然流露”,所以他对此并不 持否定态度,而是想以此告诉学生“写实”的道理;D项错误。“进而对中国文学感到 失望”错误,开篇写道:只有莫须有先生胜任愉快“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可 见这一说法夸大其词。 8①第一处:以学生写“过中秋”为例,批评了不写实的文章风格;②第二处:幽默地 “模仿”学生文章中的语句,体现出莫须有先生改卷子时的真实感受。(每点2分,意 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作为一种写作方式,写实区别于虚构、模仿,要求作者观察并记录生活,反对描写 与之无关的内容;②写实强调客观描写,不过度地刻意加以修饰,在行文中自然体现出 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③写实也意味若一种入世的、实践的人格修养和生活态度,也就 是人的“自立”。(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10.正G【解析】“明号审令”翻译成明审号令,结构紧密,在“令”后断开;“勇锐目将 之士”结构完整,在“士”后断开;“人操炬火”,整个句子结构表意完整,在“火”后 断开,所以答案为G。 11.D【解析】D项错误,《五代史怜官传序》中“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的“约”意为订立 盟约。C项正确,意思不同。《愚公移山》中“汝心之固,固不可彻”的两个“固”意 为顽固、固执。 12A【解析】“但由于轻敌,结果率军连夜追到介州后,败于敌军”错误。原文“追入 介州,一战败之”,是说率先追到介州后将敌军战败。 13(1)众多贼寇锋芒正锐,不可抵挡,很容易采取计谋使他们屈服,很难单凭武力同 他们争斗。气当”“屈”“竞”各1分,句意1分) (2)现在用少数兵力突然出击,在狭隘道路上击鼓鸣金,敌人虽多,但也没有不惊慌 骚动的。(第二个“卒”、“莫”各1分,句意2分) 14①“不战”是针对一般的作战情形,以此来消耗敌方军力;②“利以出战”是在敌 国境内遭敌军夜袭的特殊情形下所采取的措施。(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凡是作战,如果处于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兵力对比于我方不利的形势下;或者敌 人虽远道而来,但粮饷供应源源不断,这些情况下我方都不能与敌方交战,而应当坚守 壁垒,持久防御以消耗和拖垮敌人,然后再一举消灭他们。诚如兵法所说:“不轻易与 敌人交战的主动权要牢牢掌握在我方手中。”唐朝武德二年,秦王李世民奉命率军东渡 黄河讨伐割据势力刘武周。当时江夏王李道宗只有十七岁,随军出征,与李世民一道登 上五壁城观察敌情。世民回过头来问道宗说:“敌人依仗其兵多势众,企图与我军决战, 你说我们应当怎么办?”道宗回答说:“众多贼寇锋芒正锐,不可抵挡,很容易采取计 谋使他们屈服,很难单凭武力同他们争斗。现在我们应固守深沟高垒,防止他们进攻, 使可挫杀敌人锐气,敌人人数虽多但属乌合之众,不能持久作战,等到他们粮草耗尽, 必定自然离散,那时我们就可以擒获敌人了。”李世民称赞地说:“你的看法跟我一样。” 其后,敌人果然粮尽而连夜北迷,李世民率军追到介州,一战而把刘武周的军队打得大 败。 材料二: 武侯问:“如果敌众我寡,怎么办呢?” 吴起答:“在平坦地形上避免和他作战,而要在险要地形上截击它。所以说:以一 击十,最好是利用狭窄道路:以十击百,最好是利用险要地形;以千击万,最好是利用 阻绝地带。现在用少数兵力突然出击,在狭隘道路上击鼓鸣金,敌人虽多,但也没有不 惊慌骚动的。所以说:使用众多兵力,务必选择平坦地形;使用少数兵力,务必选择险 要地形。” 材料三: 武王询问太公说:“率领军队深入敌国境内,结果正好遭遇敌人突袭,敌众我寡。 敌强我弱,而敌人又利用夜暗掩护前来攻击,有的攻击我左翼,有的攻击我右翼,使我 军恐慌,我想进攻能够取得胜利,防御牢不可破,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这样的敌人叫作震寇。对付这样的敌人,以出战为利,不适合防守。 挑选勇武的士兵,以战车、骑兵为左右两翼,迅猛地攻击敌人正面,快速地攻击敌人侧 后。既攻击敌人阵外,又攻击敌人阵内。这种情况下敌人士兵必然会乱作一团,敌人将 帅必然惊恐骇惧(一定会被打败)。” 武王又问:“敌人如果在远处阻我的前方,并急速地攻击我军后方,遮断我精锐的 部队,阻我应援的材士,使我前后方失去联系,以致全军扰乱,散乱逃走,士卒没有斗 志,将官无心固守,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君王问的这个问题真是高明啊!(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明审号令,出 动我军精锐的士兵,让每个人手持火炬,两人同击一鼓。这样,就一定能探明敌人所在 的位置,然后发起攻击,或攻击敌人的外部,或冲击敌人的内部,攻击的时候,部队都 佩戴暗号,以使互相识别,并扑灭火炬,停止击鼓,之后内外互相策应,各部按预先约 定的计划行动,全军迅猛出击,英勇奋战,敌人必然失败灭亡。” 15.C【解析】“将军骑马迅速冲向围观的人群”错误。根据语境以及该联中“决起”“随 倾斜”等关键词可推知,主语应该是野雉。此处要理解诗人所营造的氛围描写“雉带箭” 时的挣扎景象,使全诗的叙述忽起波澜。盘屈跳荡。 16①运筹之“巧”:将军盘马弯弓却不轻易发弓,而是审情度势,选择最能展现自己本 领的时机发弓;②射技之“巧”:野难受惊乍飞的一刹那,将军从容地将弓引满,迅猛 地将其精准射中,干脆利落。(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可的情给分) 17.(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2分) (2)浴乎沂风乎舞零(2分) (3)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滚滚 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2分,此题为开放性试题) 18第①处:侧重表达质疑,同时能够体现出作者对干巴菌外观所带有的轻视意味。第 ②处:侧重表达赞美,也突出了干巴菌的味道带给作者强烈的惊喜感。(每点2分,意 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