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二生物 高二地理 高二历史 高二思想政治

语文试卷-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更新时间:2025-03-28 11:32:34

试卷分类:高二语文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高中、高二、2025年语文试卷、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语文试卷-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语文试卷-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图1)

语文试卷-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图2)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答案:BB“‘接着讲’不仅要突破诸子之学原有的内在品格”有误,材料一开头说“其内在品
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可知,“突破性”是诸子之学原有的内在品格,
所以“接着讲”不是要突破其内在品格,而是“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
2。答案:CA.“内涵完全不同”有误,根据材一“‘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
‘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
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若讲””可知,二者相互渗入和包含。B.“逐渐过
渡”有误,材料一指出两者“无法分离”,“逐渐过渡”意味着二者的分离,选项与原文矛盾。D
“脱离社会实际”有误,墨家关注穷苦人民和弱国,不能说是脱离社会实际,这点所谓的不足更不
是造成中国历史选择儒家作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3。答案:DA.是对待贤明者的态度:意思是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
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B.是对待学间的态度: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
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没有思想的突破,仍然
是‘照着讲’的表现。C.是对待老师和真理的态度。D.强调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守正”“尊
古”接近“照着讲”,“不守旧”“不复古”接近“接着讲”,最符合材料一最后一段“照着讲”
“接着讲”无法分离、相互渗透的观点。
4。答案:①兼爱思想打破了亲疏和等级之间的差别,是《礼记·礼运》中“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了
其子”思想的来源。(2分)②兼爱思想打破了穷富界限和强弱界限,对穷苦人民和弱小国家兼爱,
是“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思想的来源。(2分)
5。答案:①“四个坚持”是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的体现,(2分)是墨子、康有为、孙中山等人思
想的延续,具有“照着讲”的特征:(1分)②“四个坚持”的目标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分)目的是解决当前全球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具有“接着讲”的特征。(1分)
6。答案:CC“不惜与妻子、哥哥串通做局行骗”于文无据。根据原文,那人的哥哥在文中仅出
现了一次。作者运用了有限视角来叙述,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哥哥到底是被弟弟谋害而死,
还是死得恰逢其时?有多种可能。故不能认定那人与哥哥串通行骗。
7,答案:CC项,“本文善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分析错误。肖玉楼原先药到病除,免除穷人的
药钱,可见其医德淳厚:后来发现自己医术上的不足之处,看病更加谦虚谨慎,表现了其成长。肖
玉楼前后的变化不是对立的,故不构成对比。“良心发现”解读不准确。女人在告知肖玉楼自己丈
夫的死讯时,“声音很轻,像枯叶随风而落”,且在接钱时一直低着头,目光躲闪,可见其心虚,
说明她本身良心未泯,故而不存在“良心发现”。
8。答案:①表现了不同的人物心理。(1分)女人报丧的声音很轻,暗示了她内心很虚:肖玉楼闻
讯后,如寒冬腊月在耳边响起炸雷,写出了他的不相信。(2分)②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1分)
肖玉楼为了履行诺言,再次来到女人家中,看到女人丈夫已死,于是赔钱、摘牌、遍访名医,一年
后成为真正的神医。(2分)】
9.答案:①指肖玉楼外出学习一年后重新挂起肖氏诊所的牌子的事实。(2分)②经过学习,肖玉
楼的医术得到提高,回归本心,没有了神医的派头。(2分)③经过变故,肖玉楼的医德得到提升,
真正成为一位德艺双馨的神医。(2分)
10.答案:CTG
11.答案:B
B.错误。经过:责备。句意:经过郑国。/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C正确。句
意:晋献公用珍贵璧玉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借助船只的人·D.正确。讨伐:夸耀。句意:举兵
讨伐郑国。/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
12。答案:CC,“做事只争于腠理没有意义”错误,文章中说二位臣子在小处认识到事情的严重
性,但国君并未重视,才导致灭国。由此可见应当“争于腠理”。
13.答案:(1)大王的军队在和秦、晋的战争中被打败,丢失了几百里的土地,这就是军队软弱的
表现
(2)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蔡桓公特意派人问他。
解析:(1)“兵”,军队;被动句:“丧”,丢失、丧失:“此”,这。
(2)“居”,停留,过了:“还”,同“旋”,回转,调转:“走”,跑:“故”,特意。
14答案:①不矛盾。(1分)②《韩非子·喻老》中“自见之谓明”的“见”应解释为看见、认
识,句意为:能够自我认知的人是明智的(显明的),强调内在的自我认知。(2分)③而《老子》
中“自见者不明”的“见”应该通假为“现”,解释为自我彰显、自我夸耀,强调外在的自我表
现。(2分)
参考译文:材料一:
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
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为此事担忧。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
睫毛。大王的军队在和秦、晋的战争中被打败,丧失了几百里的土地,就是军队软弱的表现:有人
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
却要攻打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晴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的念头。国此要
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
察。”
扁鹤拜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鹤说:“您有病在表皮上,不治怕会加深。”桓公说:“我
没有病。”扁鸭走了。桓公说:“医生喜欢医治没病的人来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
拜见桓公说:“您的病到肌肤了,不治就会进一步加深了。”柜侯不理睬。扁鸭走了。桓候再次表
示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又拜见桓侯说:“您的病到了肠胃,不治会更加厉害。”桓候再次不予
理除。扁鹊走了。桓侯再次表示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鸭看见桓侯转身就跑,拉候特意派人问他。
扁鸭说:“病在表皮,药物熏数可以治好:在肌肤,针灸可以治好:在肠胃,清热的汤药可以治
好:在骨髓,属于主宰生命之神管辖的范围,没有办法了。现在君主病入骨髓,因此我就不再求见
了。”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找扁鹊,扁鹊已逃往秦国了。于是桓候死了。所以良医治
病,趁它还在表皮就加以治疗,这都是为了抢在事情细小的时候及早处理。事情的祸福也有刚露苗头的时候,所以圣人应该及早加以处理。
从前晋公子重耳出外流亡,路过郑国,郑国君主不以礼相待。叔瞻动说道:“这是贤明的公
子,您好好待他,可以积德。”郑君不听从。叔瞻又劝说道:“不好好待他,还不如杀了他,不要
让他日后给我们带来祸患。”郑君又不听从。等到重耳返回晋国,起兵伐郑,大败郑国,夺取了郑
国的八座城。晋献公用垂棘的宝玉相赠来向虞国借路去攻打掳国,大夫宫之奇动说道:“不可借
路。唇亡而齿寒,虞、號互相救援,并不是在互相施恩。今天晋灭號,明天虞必定会跟着灭亡。”
虞君不听,接受晋国宝玉,借给晋军道路。晋在攻取就后,返回路上就灭了虞。这两位臣子都抢在
码害刚露苗头时就想出了办法,但两位君主却不采纳。既然这样,那么公叔瞻、宫之奇也是郑、虞
两国的扁鹊,但两位君主不听从他们的建议。所以郑国因此战败了,虞国国此灭亡了。所以《老
子》说:“事情安定时客易维持,事情术露苗头时容易想法处理。”材料二(略)
15。答案:AA“实为作者高洁的人品的化身,表达自己对朝云的情深”错,词中所描写的惠州
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怀念朝云对自己的深情。
16。答案:同:两首词都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凄然伤怀之情。(2分)
异:《江城子》表达了作者仕途不顺的无限悲凉和落寞之情。(2分)《西江月》赞扬朝云像梅花一
样高洁美丽,傲寒开放,感谢朝云与自己共赴苦难的一往情深。(2分)
17.答案:(1)江流宛转绕芳甸可怜楼上月裴回(2)天生我材必有用烹羊宰牛且为乐
(3)明月夜,短松冈(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5)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8.答案:DA.以“礼貌而轻柔”形容风,赋予其人的特点,为比拟。B.以“招手”“纤细的指
尖”描述树枝,赋予其人的特点,为比拟。C以“撑起双臂”“举起”描述楼房,赋予其人的特
点,为比拟。D.把“身影”比作“手”,为比喻。
19。答案:BA.表示递进。B.表示解释说明。C.表示转折。D.对前文内容的总结
20.答案:①“牢牢”是牢固的意思,比“牢”的程度更甚,能突出家的踏实感之重。②“常常”是
经常的意思,比“常”频率更高,突出了妈妈的叮咛、唠叨对孩子的影响之深。③“轻轻”是轻微
之意,突出了家给“我”的踏实感被颠覆的偶然性,顾覆在不经意间。
21.审题:老子观点,隐含条件是物欲,物欲满足内心就会富足,不会受到羞辱,不盲目攀比:鲁迅
观点,隐含条件是人生追求,拼搏、努力、向上才会永远向前:习书记观点,条件是现有成绩,不
满足于现状才会取得更好成绩,才会有所发展、进步。所以,①求同存异,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
此时需界定清楚满足和不满的内涵。②鲁迅、习书记的观点与老子的观点构成转折关系,写作重心
可以放在后面,角度由个人到国家,道理相同,范围可具体到个人,可上升到家国,可两者兼有。
【参考立意】
双翼并举,智慧人生
知足安心,不足奋进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例文
知足以常乐,不足而奋进
林逋有言:“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强调人生当懂得知足,才可安时处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二语文最新

更多>>

高二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