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
高二生物 高二地理 高二历史 高二思想政治

语文试卷 -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科素养水平监测

投稿时间:2025-03-26 16:10:45

试卷分类:高二语文

浏览人数:11人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说明:开放式免费下载

高中、高二、2025年语文试卷、山东省临沂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学科素养水平监测,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语文试卷-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语文试卷 -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科素养水平监测(图1)

语文试卷 -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科素养水平监测(图2)


1C(3分。A项,“最”错:B项,原文在“具象的表现是影片的败笔”前面有限制条件:D项,
“发生了”错,原文表达的不是完成)
2B(3分。“不重视”错,前后推理在逻辑上不成立)
3.D(3分。八七版《红楼梦》是普通话电视剧,不是戏曲电影)》
4.①(宋士杰》因过于写实遭遇滑铁卢,而《徐策跑城》多运用写意取得了成功。
②通过对比,证明了传统文化的审美规范是戏曲电影创作的天然优势。
(4分。将结果分别概括出来得2分,指出对比并分析论证作用得2分。意思对即可)
5.①将写意和写实结合,在保留民族文化传统基础上适当迎合现代电影特点。
②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创新戏曲电影的民族文化表现形式,抢占全球市场。
③避免简单移花接木,在推动其发展过程中积极开展多层面的创新融合。
④因应现代传播形势,在遵循艺术规律前提下对创作理念进行“艺术重建”。
⑤借助现代传媒媒介,积极创新其全新的表现形态,创造新的审美特征。
⑥要积极探索如何利用好现代传播手段让戏曲电影焕发新生的路径。
(6分。答出一条得2分,答出三条得6分。不必拘泥于参考要点,只要在原文中有依据
并言之成理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A(3分。青田并非高鸩松好友,只是青田自诩)
7.D(3分。“处于上风”错)
8.①吃饭点了一碗又一碗,“稳操胜券”的行状表现了他得意与自负的嘴脸。
②说相信高鹤松前,先“摸着嘴,琢磨了下”,可见口是心非、为人奸诈。
③听见脚步声后,“青田的脸色一凝”,可以看出其内心阴冷可怕。
④对来者开始测试前,这时他“嘴角露出一丝笑”,可见其阴险狡黠。
⑤“青田悠悠然站到高鹤松背后”以方便观察高鹤松,可见其生性多疑。
(4分。答对一处得2分,答对两处得4分。必须是动作或神态描写,必须分析青田。言
之成理即可,形象概括成褒义不给分9.①交代高二郎要来后不直接揭示谜底,却通过对话、动作等描写放慢情节发展,引人入胜。
②高云山人门并未如人所料直接见到父亲,先穿插邓四的试探,让情节再生波澜和延宕。
3邓四出场让高云山安危难料,小说故意放缓展现他被确认身份的过程,情节惊心动魄。
④高鹤松被问来者身份后悬念再生,但小说先细致刻画他的心理等活动,增强了可读性。
(6分。答出一条得2分,答出三条得6分,每一条对悬念和延完都有准确分析方可得分。
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BD(3分。原文为:“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
11D(3分。“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的“夺”意思为“强取为己有”)
12.C(3分。不能说明此道理)】
13.(1)只有天下那些充满静气的人,才能从细微中看到大的趋势。
(4分。惟、乃、著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今天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即使蒙受酷刑,也实在是甘心以之为乐。
(4分。杀身自效,宾语前置1分:斧钱汤镬,名词作动词,1分。乐,意动用法,1分。句
意通顺,1分)
14.①事物发展趋势的端倪和迹象不明显。
②人疏忽大意,发现迟缓,不加防范。
③爱憎之情和利害关系扰乱了人对事物趋势的判断。
(3分。答出一条得1分,答出三条得3分。如果前两条合在一起答,可以给2分。意思
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天下的祸难,不担心它有可以看到的迹象而发生在眼前,而担心它没有可以看到的迹
象而发生得缓慢。有迹象可以看到,即使很愚蠢法懦的人,也一定会加以警戒防备,祸患发
生迅疾的,其危害常常很小:没有形迹可以看到,即使是很明智果敢的人,也容易疏忽不加
防范,祸患发生迟缓的,其危害常常是很严重的。历史上五代的祸乱(源于)晋朝,不是起
于一朝一夕的原因。探求这祸乱的根源和累积的原因,就在于祸患的发展数百年里的不断
掩盖和放缓。晋朝(西晋)只经历了三代,而后来称帝称王的就有数十个。平时安逸享乐
时,看不到可察的迹象,因此祸乱一旦爆发就不能应付。这些祸患的发生并不是没有形迹,
大概祸患的形迹常常隐伏在幸福中,幸福的形迹也常常隐伏在祸患中。人们一般只看到眼
前经历的祸福罢了,对于那隐伏的祸患常常不能通过预料而觉察到。因此,在祸难没有发生时,谁都不能看到它的明显迹象。这大概就是造成祸患后以至于无可挽救的原因了。先
王的时侯,侯服、句服、荒服、要服都各按照他们的职分来进贡。所以周公在明堂朝见诸侯,
四方诸侯国国君站在四个城门之外,使他们备好贡物参加盛大的朝见天子的礼仪,来深藏
笼络、的束他们不使之放纵之意义。后代的君王对于诸侯的衰败感到庆幸,对于他们来归
顺感到欢欣,于是使他们内迁,同他们亲近。这种现象开始于汉宣帝,在汉光武帝时有了发
展,魏武帝曹操时做到了极致。有的迁空诸侯国并罢除了边塞警戒,有的借用他们的兵力
来抵御敌人挥卫国家。既避免了他们的欺侮而又役使他们的力量,可以说这正是君王的大
欲,国家的盛福。但不知道矛盾积聚得已经很久,大祸就潜伏在那里,一旦像决堤的洪水一
样汹涌暴发,没有谁能阻止住。晋朝实在是不幸适巧遭遇上这祸患,原因就在于他们平日
太安逸,看不到祸乱发生前明显的迹象罢了。
材料二:
事情的结果有必然的趋势,从情理上原本如此。只有天下那些充满静气的人,才能从
细微中看到大的趋势。月亮周国起晕就要刮风,屋柱石础返潮就要下雨,这是人人皆知的
事情。人事的发展变化,道理、情势相互因循,空疏难知、变化莫测的特点,怎能与天地阴阳
之事相比呢?而贤能的人也有不知道的,那是什么缘故呢?是爱憎的感情扰乱了他们的思
想,利害得失的考虑影响了他们的行为。从前,山巨源见到王衍后,说:“将来胎害天下百姓
的,一定是这个人。”郭子仪见到卢杞后,说:“这个人如果得志,我的子孙就没有活口了。”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那道理确实是可预见的。依我看来,王衍这个人,容貌言语方面,本来
就有欺世盗名的地方。然而,他不忌恨、不妾求,只是随波逐流,假使晋朝当时没有惠帝这
个昏君,哪怕得遇一般君主,即使有千百个王衍,又怎么能把天下搞乱呢?卢杞的奸险,固
然足以败坏国家。但是他不学无术,容貌之美也不足以打动人心,口舌之能也不足以在世
间显耀,如果不是唐德宗的鄙陋昏庸,又怎么会得到重用呢?由此说来,山、郭二公对王、卢
二人的预言,或许也未必一定如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C(3分。宁,意为“难道”。诗人并不甘心终老故乡)
16.①“醉斩长鲸”和“笑凌骇浪”使用夸张、想象,展现了英雄主义情怀。
②“长鲸”“骇浪”象征艰难险阻,“斩鲸”“凌浪”隐喻自己的政治理想。
③“醉斩长鲸倚天剑”是用典,化用李白诗句表达了杀敌建功的雄心壮志。
(答出一条得2分,答出三条得6分。每条手法1分,主题1分。在本题中,对偶不能表
现主题,不给分:炼字等不是手法,也不给分:情感出现消极色彩,感情部分不给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二语文最新

更多>>

高二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