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2025年历史试卷、福建省漳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历史试卷-福建省漳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1)农产品商品化:长途贩运、大额贸易发展:工商业市镇兴盛:白银货币化。(8分) (2)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材料二中的文学世俗化表现,体现了材料一明清时期商 品经济发展的社会现实。(4分) 32.(20分) (1)变化:由被动转向主动。(2分) 历史背景:近代海战失败的教训:民族危机加剧:西方海权思想的影响: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有识之士的侣导。(任答四点,8分) (2)成就:实施近海防御战略,扩大了海军防御范围:海军科技实力、现代化作战能力增强:实施远洋护 卫,提高了中国海军国际影响力:建成海上粽合作战体系。(任答三点,6分) 主要因素:国家战路需求:经济实力发展: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环境变化。(任答两点,4分) 33.(8分) 示例一:1949一1960年:新中国成立后,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建设社会主义,为建设新中国而强身健体。 示例二:1980一2000年:改革开放: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目标的确立及深化: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示例三:2001年至今: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联系紧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确立:国家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显著增强):侣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府重视 民生,追求健康成为潮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政府侣导可持续发展理念。 A江南开发缩小了南北差距 B文化交流奠定了统一基础 C民族交融丰富了文化内涵 D.民族内迁拓展了文学题材 9.唐代进士科考试由礼部侍娜主持,应试者与侍郎有亲戚故旧关系的,由考功员外郎主试:宋代规定应试者 有亲戚在本州为官或为主试官时,由各路转运司主试。这一规定 A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B.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C.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D.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 10欧阳修《归田录》里讲了一则轶事:一位余杭昆姓少卿喜欢吃螃蟹,曾请求到外地当个知州。有人问他 希望到哪个州上任,他说“但得有蟹、无通判处,则可矣”,成为一时之笑该。昆姓少思不喜通判是由于通 判 A.掌捏地方军权 B控制地方财政 C.负责官员考核 D.制约知州权力 11.《金史·地理志》中曾记载,金朝都城会宁府宫殿庙宇众多,段宇名字有“明德”“武德”“泰和”等, 城中有五重建筑基址整齐地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这反映出 A民族隔阀的消除 B.宗法观念的强化 C.建筑风格的独特 D.中原文化的扩展 121393年,明朝开始实行“金牌信符制”,通过发放金牌信符,定期与边疆地区以马易茶,茶50万斤可换 马1万多匹。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A推动了民族经济交流 B.传播了中原农耕技术 C解决了明朝边忠问题 D.丰富了内地物资种类 13起居注是古代由近侍臣工负责记录帝王言行的档册,名义上连皇帝本人都不得索阅。康熙帝曾要求起居 注官给自己保留一点私人空间,后直接裁撤起居注衙门。这反映当时 A中枢权力机构异化 B.专制皇权空前强化 C君主忽视治史传统 D,君臣之间矛盾尖锐 14康熙年间,朝廷首次对台湾、西藏进行实地测绘,并绘制《皇奥全览图》:乾隆平准之后,继续对新疆、 西藏进行测绘,最终制成更为完整、详细的全国性地图。此举旨在 A彰显大一统疆域辽阔 B.传播西方测绘技术 C.推进军事战略的部署 D.精准征收地方赋税 15徐继畲认为西方并非“但知贸易,无他技能”,而是科学昌明、繁荣富强且自有一套良法美意、文明有序 的教化之国。西方不仅经济繁荣,且文教制度完备。这表明他 A全面接受西方文明 B.认识洋务运动不足 C.改变传统华夷观念 D.主张变苹政治制度 16.《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的“五口”,是英因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 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精心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意在 A扩大在华势力范围 B破坏中国贸易主权 C.传播西方宗教文化 D.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17.1863年清廷共设8个总督,15个巡抚,其中湘军集团竞占了5个总督9个巡抚。湘军集团不仅拥有军事 大权,而且掌握了地方政权和财权。这一局面的形成源于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 18图1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用的一幅地图。据图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A清末”新玫”的开始 B.观清目救运动的买庭 C.早期军事工业的发展 D,列强经济侵略的深入 19,甲午战后,部分仁人志士纷纷提出救国主张。严复认为“国之强弱贫富治乱者,其民力、民智、民德三 者之验证也”;梁启超提出“民弱者国弱,民强者国强”,改造“国民性”,造就“新民”。两者都强调了 A.教化大众与民智启迪的重要性 B.塑造新民与国家命运的关联性 C.国家救亡与经济发展的互补性 D.普及教育与民族觉醒的必要性 20.南京临时政府在中央设立实业部,管理农、工、商、矿等业,要求各省设立实业司,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并须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商业注册章程》《商业银行条例多等。这些措施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推动了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 C加剧了官修资本主义恶性膨胀 D,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21.表1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表1 《新青年》关于“社会主义”一词的统计数据(节选) 时间 次数 1919年之前 34 1919年 104 1921一1922年 685 A.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紧密结合 B.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C社会主义成为当时中国主流思想 D.中国共产党诞生具备思想基础 221924年,孙中山在支持工人运动的同时,下令广东革命政府控制区的“田租在百分之五十者减成百分之 二十五”,他还派出军队支持广宁县农民的减租运动。孙中山的这些举措 A践行新三民主义纲领 B.推动北伐战争进程 C.打击军阀混战的局面 D.保障农民经济权益 23.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根据地用标语口号、传单漫画、报刊书籍为主的文学艺术作品和歌谣、戏剧、舞 增为主的群众文化活动等方式做宜传动员工作。这些做法昌在 A丰富人民精神生活 B.激发群众革命热情 C.宜传减租减息政策 D.传播先进革命理念 24,抗战期间,以陈嘉庚等人为代表的侨胞在西南积极投资工矿、垦殖、医药等产业,所获利润成为国民政 府财政的重要补充。同时,海外侨胞向各国积极宜传抗日决心并悬请各国援助,获得很好反响。这表明 A政府财政依靠海外捐助 B.华侨推动国际援助抗日 C.中华民族意识空前觉醒 D.海外力量支持中因抗战 25.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图2呈现的是 粉碎敌人进攻 转入战略进攻 进行主力决战 推翻反动统治 (转战陕北) (挺进中原)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图2 A.土地革命 B.国民大革命 C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 26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做出了土地改革、稳定物价、则匪镇反、抗美援朗等一系列重大决策。这些 举措旨在 A调整国民经济 B.建立民主制度 C巩固人民政权 D.缓和阶级矛盾 27,读图3 图3顾生岳《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1955年) 该作品反映了中国农村 A.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 B.农业机械化得到了普及 C生产关系正发生重大变革 D.实现集体农庄自主经营 28.1949一1960年,以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为代表的大批科学家和留学生放弃了国外的优越条件、历 经坎坷回到祖国,相关统计数据如图4所示。这些精英的回归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