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2025年历史试卷、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历史试卷-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解析】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种类众多,图片所示的四件青铜器中,四羊方 尊、人面纹方鼎、乐府钟都是礼器,三角援戈是兵器,说明当时青铜 器主要属于兵器和礼器,A项正确:图片所示的四件青铜器中,四羊方 尊、人面纹方鼎、乐府钟都是礼器,三角援戈是兵器,没有涉及农具, 排除B、C、D三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结束了过去那种‘兵革不休》‘流血满野》的战乱局面”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结束了东周以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 并且推动大一统国家的建立,C项正确: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是西汉 时期的“独尊儒术”的观点提出排除A项:本题主旨“大一统”,而“ 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秦朝开创的是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不是“政教合一”的政体,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部分节日延续两千多年都没有很大的变更”可知, 中国传统节日基本定型于两汉时期,此时国家统一,社会出现了各种节 日风俗得以定型的土壤和条件,即形成了文化共同体,故选D项:中央 集权程度与节日定型无直接因果关系,排除A项:全国经济平衡发展 与当时历史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节日定型,不能体现社会精 神生活贫乏,排除C项。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太宗在表达一种节俭和务实的心态,不主张过 分追求奢华和劳民伤财的行为,即与民休养生息,故B项正确。人才 选拔、宫室营建、加强中央集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C、D三项 【解析】据材料可知,辽朝时期,汉人与契丹人杂居,汉人可以担任辽朝 官员并受到重用,且出现“汉官不思归”的现象,反映出当时民族交 融趋势逐渐加强,D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辽朝的文字体系,排除A项: 三省六部制度初步确立不符合材料时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辽宋 经济交流情况,排除C项。 【答案】A 【解析】根据“五胡乱华”“黄巢起义”“金人南下、元人入主中原”等信息 可知,这些都反映了政局不稳,所以客 家人被迫南迁都是因为政局的动荡,A项正确:客家人南迁主要是因为战 争出现,政局动荡,而不是因为宗教下表为客家人历史上三次大规模南迁的概况。据此分析,客家人被迫南迁是因为 时间 原因 目的地 317一879年 东晋五胡乱华 鄂豫南部、皖赣沿长江南部,赣江上下游 8801126年 唐末黄巢起义 皖南、赣东南、闽西南、粤东北 宋高宗南被、金人南下,元人 1127一1644年 粤东、粤北等 人主中原 A.政局动荡 B.宗教传播 C.民族迫害 D.江南开发 明初,朱元璋指出:”礼者所以美教化而定民志。成周设大司徒,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 之中。夫制中莫如礼修政莫如礼。故有礼则治,无礼则乱。居家有礼,则长幼序而宗族 和:朝廷有礼,则尊卑定而等威辨。”其目的是 A.维护宗族内部和谐 B.构建礼乐宗法制度 C,确立儒学统治地位 D.重构国家统治秩序 军机处是一个顾问应对的智囊机构,负责起草谕旨,管理机密档案。它最显著的特点是“ 承旨”,其使命是承认和服从这种权力。据此可知,军机处的设立 A.强化了皇权专制体制 B.避免了皇帝任意妄为 C.未影响中央机构职权 D.完善了中央集权统治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出现了繁荣局面,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 《西游记》和《水浒传》等名著,“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情节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明 清小说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主流价值观发生改变 .思想环境开放包容 D.中外交流日益密切 1860年以后,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和以李鸿章为首的准军逐渐取代八旗、绿营兵,成为清 军主力,全国绝大多数督抚都出自湘准系,各地的军政大权也多落人湘淮系势力的手中。 这一现象反映出晚清 A.军队近代化改革加速 B.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C.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 D.君主治国理念的转变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改制说成是“与时变化”,向往“民主”之“太平”。他用自 己的观点阐释儒家经典,把孔子装扮成维新变法的祖师,“以便镇压反对变法的士大夫“。 康有为此举折射出当时() A.维新变法的急于求成 B.学习西方的条件不具备 C.“中体西用”流行于世 D.晚清内政变革的艰难性 下表反映的是1916一1925年我国面粉进出口量(单位:千关担)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919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闭。成立之初.讲演团的演讲话题以生活常 识的教育居多。不久后,其讲演的报告中“国家”“爱国”“强权”等话题显著增加。异致这 种转变的原因是 A.五四运动取得完全胜利 B.甲午战争的爆发 C.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D,北洋政府的腐败 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该理论 A.只在井冈山成功实践 B.标志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D.指导地主减租减息的政策 938年5月,毛泽东相继发表《抗日游击战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全面分析中日双方 存在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即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失道寡助我得道 多助。这些论述在当时( .粉碎了日本速决战的企图 B.揭露了汪伪集团的卖国行径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948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 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在大会选举产生 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这次会议 A.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 B.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宣告社会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大一统”的追求始终未变。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14分) 材料一 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钢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提到周武王灭商后 决定建(东)都于天下的中心(绵邑),“余其宅兹中国”(我且安顿在这个称为中国的地 方)。 材料二省起源甚早,魏晋已有尚书省、中书省之称,然皆为中框要署,不辖地方。金入 主中原之初,曾在外地设立行尚书省,但也未时短暂。元仿金实行行省制度,元世祖忽必 烈一方面将尚书省并为中书省,作为朝廷中书省在外地的办事代理机构,其职责最初只管 军事,后演变为兼管民政,“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代实 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省有政令则布于天下,郡县有请则达于省”。 一摘编自梁励《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沿革述论》 材料三清以前,历代实行两种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一是内地行郡县制,二是边疆少数民 族行朝贡制…清朝一改历代王朝的传统做法,把郡县制深入推进到边疆地区,在此设 治,一如内地,直接纳入到国家管理,废其世囊制,国家直接派官治理,一句话,一切由皇帝掌控。如在东北地区,分设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