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历史试卷-安徽省江南十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

更新时间:2025-03-06 13:18:09

试卷分类:高三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2025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高中\高三\安徽省\安徽省江南十校\2024-2025学年下\历史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历史试卷-安徽省江南十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图1)

历史试卷-安徽省江南十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图2)


1,【B】从材料中“八里桥遗址是豫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二里头文化中心聚落”以及出
土很多高等级器物等信息可知,八里桥遗址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且在二里头文化
圈中占据较高地位,故选B.二里头遗址与八里桥遗址都位于中原地区,无法体现南北
贸易频繁,排除A,八里桥遗址是豫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二里头文化中心,而非整个二
里头文化中心,故排除C,中原地区已经形成完备的国家形态无法体现,故排除D.
2.【B】军功嚼制的实施使得庶民可以通过军功获取爵位,同时削弱贵族特权,从而利
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选择B。郡县制的实施标志着官僚制度的形成。故排除A,
推动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说法错误,故排除C,军功爵制是选官制度,与官员考核制
度无关,故排除D.
3.【D】根据材料“面北而立”通常用于表示臣子的站立姿势,象征着对君主的尊敬和
服从.唐太宗命人在太极宫凌烟阁内绘制二十四位功臣画像的目的显然是为了驱驾英才,
巩固统治之目的,故选D.材料中未体现分权制衡.打压士族和复兴儒学,故排除A、
B和C.
4.【C】根据材料“善价不轻鬻·“商贩给南北”,徽州人将本土特产茶和木材等农产
品销往外地市场以赚取利润,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所以C项正确。传统经济结构发
生质变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明清时期,地域性商帮兴盛,时间不符,故排除B;经
济重心南移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D,
5.【A】“金铜信符来保障茶马贸易”与“明朝和西北地区诸羁感卫所都保持着厚往薄
来的贡使贸易”等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原与边疆地区的经济联系,故选择A。这些举措并
未削弱羁摩卫所的自治性质,故排除B,明朝时期并未控制西域全境,故排除C,该措
施与边疆内地一体化无关,故排除D.
6.【C】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轮船招商局采用近代企业的经营模式,符合近代工
业的发展的要求,利于推动中国早期的工业化。故C项正确。遏制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
过于绝对,排除A,突破“中体西用”思想不符合史实,排除B,19世纪七十年代尚未
形成实业救国思潮,故D项错误,
7.【A】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逐渐把发展党员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农村地区,吸纳优秀分
子加入党组织”“1935年末,党团员成分中,工人成分占10%至15%,雇农占25%至
35%,贫农占绝对多数”等信息表明当中国共产党注重发挥群众力量,动员民众参加抗
日救亡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去,故A项正确。工作重心转移至农村开始于农村,材料里只
的仅是党在东北发展党员工作重心的转移,故排除B,“三三制”此时尚未实行,故排
除C,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形成于1937年洛川会议,故D项错误,
8.【A】据材料可知,对失业工人有计划地进行转业培训,这有利于提高工人改治、文
化,技术水平,为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故A项正确。1957年
一五计划的完成,览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时间不符,排除B,改革开放后,我
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才逐渐完善,故排除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此时尚未建立,故排除D
9.【C】根据表格信息,新中国在不同年代对外交对象国存在不同表述,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这些表述是受新中国所处不同年代的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体现了新中国
根据具体实际调整外交政策,表明我国践行灵活务实的外交理念,故选C项,表格信息
无法体现地缘政治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故排除A:表格信息不能反映我国仍延续传
统革命外交思想,故排除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故
排除D.
10.【C】史诗记载了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出现,文字是文明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故选
C项,楔形文字不属于字母文字,排除B项.材料内容看不出帝国版图的扩张、商业贸
易的频繁,排除A、D两项
11.【B】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德意志商人购买商品来自诸多地区,可见这一时期欧洲集市
贸易得到发展,故选B项。表格信息无法看出雇佣关系出现,所以无法体现资本主义萌
芽,故排除A,表格信息无法体现庄园经济瓦解,故排除C,欧洲商业中心转移开始于
新航路开辟后,故排除D项
12.【A】英国保守派看到法国大革命形势的发展到处死国王,结束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担心影响到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态度发生转变,意在稳定国内现存秩序,枚选A.英国
世界工厂地位地位的形成于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排除B项,保守派对
法国大革命态度转变,与激进派发生分歧,此举主要意图与防范法国称莉欧洲无关,排
除C,材料无法体现英国维护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且英国未加入该体系,故排除D项
13.【D】漫画揭示了美国门罗主义的实质,意图将拉美变成自己的后院,控制拉美,故
选择D,漫画无法反应美国支持拉美民族独立,且19世纪上半叶拉美地区基本获得了
民族独立,故排除C项。19世纪末,美国实力在增长,但美欧实力对比尚未逆转,故
排除A;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在二战结束后初期。故排除B.
14.【B】赫鲁晓夫的改革一定程度上触及到苏联体制的弊端,但未从根本上纠正该体制
效果也很有限,故选B项。赫鲁晓夫改革未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故排除A,材斜体现不
出改革延续了新经济政策,排除C,赫鲁晓夫改革未促进苏联经济转型,故排除D,
15.【A】伊巴丹学院历史教学逐步增加非洲史的内容,顺应了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
呼求,反映了独立后的非洲构建民族国家意识的愿望,选A项。结束了西方殖民主义彩
响过于夸大历史教学作用,故排除B项目,材料未能体现还原了非洲历史的真实面貌,
故排除C项,该校历史教学变化与不结盟运动无关,故排除D,
16.【C】材料揭示了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表明全球治理体系亟待变革,
故选C项,旧有国际秩序已经瓦解表述绝对化,排除A:全球南方影响力上升材料中无
从体现,故排除B,经济全球化仍是发展趋势,所以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7.(25分)答案:(1)政府重视,统一管理:广设仓、禀等储粮设施:建立起官方与民
间相互辅助的储粮体系:管控粮食重视赈灾等.(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共6分)
(2)特征:进口粮食作物种类增加:粮食进口总量大:粮食进出口整体呈入超状态.(每
点2分,共6分)
原因:世界联系加强。市场上流通的粮食类型增加:传统小农经济的制约:近代中国政局动
荡,影响粮食生产,农业科技落后,粮食产能低下:中国被卷人世界市场,列强倾销粮食等.
(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共6分)
(3)意义:提升了粮食自给率,满足了国内市场的基本需求: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促进
了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了中国力量.(每点2分,任签3
点即可,总分不超过5分)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获取全科
关系:粮食安全生产关乎国家安全;国家治理的改善有利于粮食生产:守住耕地红线;国家
要重视农业科技投人;要维护农民利益等。(任答1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共2分)】
18.(15分)答案:(1)衣服色彩日益丰富;衣料来源更加多样;制作方式机器化、工厂
化:服饰穿戴反映的等级色彩日益淡化:服饰穿着追求健康舒适化等。(每点2分,任答4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