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历史试卷-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更新时间:2025-04-03 11:58:40

试卷分类:高三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高三、2025年历史试卷、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历史试卷-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历史试卷-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图1)

历史试卷-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图2)


1.答案:D。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巫觋相关图案,体现远
古先民借助龙、虎等形象,表达对驾驭自然的渴望。A选项“最早”
表述绝对:B选项材料未涉及龙山文化:C选项“十分盛行”无法从
材料得出。
2.答案:A。吴国公子季札对郑、晋两国违背“礼”的行为进行评判,
侧面反映吴国积极认同和融入华夏秩序。B选项春秋时期儒家思想
尚未形成广泛影响:C选项材料无法体现晋国挑战旧秩序:D选项材
料未涉及传统经济基础瓦解。
3.答案:A。东汉边郡官吏改善西南夷道交通条件,加强了西南地区
与内地联系,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B选项“灵活”在材料中未
体现:C选项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并非主要目的:D选项“确保”表述
过于绝对。
4.答案:B。《新唐书》强调藩镇危害,《新五代史》指出藩镇对唐
有维系作用,说明历史解释具有多样性。A选项与《新五代史》观点
不符:C选项未涵盖两则史料全部内容:D选项材料未提及推动藩镇
制度改革。
5.答案:C。北宋科举改革重视策论和德行,是儒学走向复兴的重要
表现。A选项改革不利于以诗赋为代表的文学繁荣:B选项“极大促
进”表述夸大;D选项改革源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儒学复兴需求,而非
商品经济发展。
6.答案:B。从隋唐到明,乡里制度不断变化,适应了不同时期加强
基层治理的需要。A选项乡里制度变化主要针对基层,与君主专制加
强关系不大:C选项材料未突出乡约作用:D选项生产力未发生革命
性变化。
7,答案:D。清政府派遣常驻使节、鼓励考察并汇报,反映出外交近
代化趋势逐渐加强。A选项当时宗藩体系依然存在:B选项“开始”
表述错误:C选项这些举措未有效推动清政府政治变革。
8.答案:C。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受西方对中国认知影响,攻击
被误认的“中国传统”,说明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影响。A选项材料
强调受西方影响,而非新文化运动改变国人认知:B选项“共识”表
述错误:D选项材料体现的是误解,而非文化融合。
9.答案:A。抗日战争期间山西沁源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抗战,说明人
民群众是抗战胜利的深厚伟力。B选项材料未提及国共合作:C选项
材料未体现政权性质:D选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于解放战争时期。
10.答案:C。土改后农民经济状况不同,部分要求“单干”,部分
经济下降,反映向社会主义过渡存在曲折。A选项不能说明土改政策
存在不足;B选项封建生产关系已被废除:D选项“严重阻碍”表述
错误。
11.答案:B。对国营小型企业实行租赁经营,提高了职工收入,给
企业发展带来生机。A选项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C选项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于20世纪90年代:D选项材料与对外
开放无关。
12.答案:D。欧洲中世纪不同地区贵族财官差异,影响了各地的发
展趋势。A选项当时各国未大规模对外扩张:B选项材料未提及东欧
农民自由:C选项贵族财富差异不利于庄园经济持续发展。
13.答案:B。达朗贝尔赞美知识分子研究物质世界和道德世界,体
现自然哲学与道德哲学的统一。A选项“全新”表述错误:C选项材
料未批判天主教教权:D选项“颠覆和重构”在材料中未体现。
14.答案:D。美国独立战争前及期间,北美殖民地人对英国有认同
感,说明美利坚民族是在革命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非先于革命产生。
A选项美国独立战争时机已成熟:B选项材料未提及对英国政治体制
的认可:C选项北美殖民地和英国矛盾日益尖锐。
15.答案:D。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和
强化政府干预,反映了垄断资本的政治影响。A选项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最终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选项此时资本主义处于上
升阶段;C选项政策调整源于垄断资本发展需求。
16.答案:A。苏联积极拉拢中立国家,试图增强自身阵营力量,与
美国对抗。B选项中立国家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C选项推动第三世
界国家解放并非主要目的:D选项缓和美苏冷战紧张态势并非直接意
图。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1)特点:会首管理村务:会首以庶民居多:会首主要负责村庄内部
管理:担任会首需人品好且拥有相当土地。(6分)
2)背景:民国建立,政治体制变革:抗日战争爆发,社会动荡:国
民政府推行保甲制。(4分)
不同:清末农村领导自然生成,民国后由选举产生:清末会首主要负
责内部管理,民国后村长需协调国家与村庄关系:清末会首多为庶民,
民国后村长成为“盈利型国家经纪”。(4分)
8.
)原因:解放区经济建设需要:稳定社会秩序的要求:为新中国货
币统一奠定基础。(4分)
错施:设立相关机构:压低旧币牌价,取缔旧币:禁用银元:限期收
可中州币,推广人民币。(4分)
2)意义:保障了国家经济安全:稳定了物价,缓解了物资短缺危机:
准动了对外贸易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6分)
9.示例:
观点:中原帝国的秩序建构需要北方游牧民族的激情和西域(大中亚)
异种文明的理性共同作用。(2分)
平析:以唐朝为例,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南迁,他们
勇猛善战,充满激情,为中原地区注入新活力。北魏孝文帝改革,促
进民族融合,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等融入中原文化。同时,唐朝时期
对外交流频繁,西域等地的文化、科技等传入中原。佛教在唐朝进
步发展,带来新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元素,丰富了中原原有的理性文化。
北方游牧民族的激情和西域文明的理性与中原原有的文化等要素融
合,催生出唐朝繁荣开放的新秩序。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
昌盛,东亚大陆的体系演化达到新高度,形成以唐朝为中心的东亚文
化圈。(8分)
综上所述,材料观点具有一定合理性,中原帝国的发展演变确实离不
开不同区域文化和力量的相互作用。(2分)
20.
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议会权力增强:
重商主义政策推行:对外殖民扩张需求。(6分)
2)影响: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英国对外殖民扩张:
为现代公司制度奠定基础:保障了资产阶级利益。(6分)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