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历史-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含答题卡

投稿时间:2025-02-11 15:53:28

试卷分类:高三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添加收藏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青海卷S】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金太阳25-L-038C)(9.13-9.14),高中\高三\青海省\2024-2025\青海省西宁市\历史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历史-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含答题卡(图1)

历史-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含答题卡(图2)


青海省大通县教学研究室2025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考查西周的礼乐制度。根据材料可知,在西周地位越高,享有乐队和歌舞队的规模越大,这种规定体现了
西周宗法分封制下等级鲜明的特征,故C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诸侯有较大的自主权,故排除A
项:材料中的规定源于分封等级制度,无法体现对祖先的敏重,故排除B项:材料中的乐队规定是针对统治阶
层,不代表西周整个社会,故排除D项】
2.D考查汉代经济举措。根据材料汉初,盐与五谷同贾,铁器合适便利且实用,但是到汉武帝及昭帝时,由于
实行盐铁官营,随后盐铁价格的昂贵,说明盐铁官营实施后导致盐铁价格上涨,百姓不与购买,且出现官府制
作铁农具质量差,这反映出盐铁官营实施带来的消极影响,需要进行调整,故D项正确。地方势力过大将会
威胁中央集权,而非官营经济冲击中央集权体制,故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不出原有社会秩序遭到破坏,故
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私营手工业发展环境问题,故排除C项。
3.A考查南北朝社会文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封建社会,强调“三纲五常”,而王戎之妻不
顾礼法,常以呢称称呼丈夫:王广之妻在丈夫对其揶揄时,也主动予以反击,这反映出当时部分女性打破封建
纲常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现象,故A项正确。B项说法与史实相悖,故排除:材料只涉及夫妻之间的关系,
这与社会价值观念无关,故排除C项:儒家思想始终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故排除D项。
4.D考查宋代中央集权的加强。根据材料中“事任分立的相互维系态势”“决策过程出令与审核逐渐分离”等
可知,宋代在职官设置中,出现了职级与事类的分离,权力运行中体现了制衡的精神,具备一定的政治理性色
彩,这适应了加强专制集权的需要,故D项正确。“保证了事权的明确与集中”表明,这一定程度上利于提高
决策与行政效能,而不是降低,故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主要反映出对事权和职位上
的互相制约,而非设置官员数量的增长,故排除C项。
5.C考查顾炎武思想。根据材料,顾炎武认为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地方权力过大,郡县制的弊端在于中央权力
过大,如果把封建之意寓于郡县之中,适当将权力下放,那么天下就可以得到有效地治理了,故C项正确。材
料中未涉及行政管理的程序及对君主专制统治的猛烈抨击,故排除A,D两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世致用
强调的是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这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B项。
6.D考查近代中国经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封建行规和社会偏见已成为民族工业者
革新技艺,扩大生产的桎梏,这反映出当时民族工业发展而临着一定困境,故D项正确。近代中国经济结构
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故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经济呈现下滑趋势,故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民族
经济的对外依赖情况,故排除C项。
7,C考查辛亥革命。从材料可以看出,这道“谕旨”须行于1912年2月16日之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道
“谕旨”的须布应该是事关清帝退位的“谕旨”。这一“谕旨"的颁布标志着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寿
终正寝,故C项正确。中华民国正式建立于1912年1月1日,故排除A项:清帝退位的“谕旨”是受多种因素
影响而产生的结果,并非仅仅是南京绅商极限施压的结果,故排除B项:这道“谕旨”是清廷最高统治者颁布
的,从中看不出袁世凯的野心,故排除D项。
8.B考查抗日战争。根据材料,学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可知,该连环画的故事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
东认为中国的抗战具有持久性:“光想法藏不想法打…咱们要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他们的前线,叫他们一天
也不得安生”,这体现的是抗战战路的灵活性,故B项正确,排除A项。这一连环画并不是创作于解放战争
时期,因此不能说适应了解放战争新形势的需要,故排除C项:《论持久战》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
政治著作,且民众对论持久战的学习与对国民政府的态度无关,故排除D项。
9.D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发展与国家认同。随着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和“一五”计划的实行,全国人民
都积极参与国家的建设,木工青年突击队的劳动干劲正是这一体现,故D项正确。仅有木工超额完成任务的
热情不能反映出技术的高超,故排除A项;1954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故排除B项;“左”倾错误是
指超出实际的、盲目的政策而导致的错误,材料与此无关,故排除C项。
10.B考查中国外交。根据材料新时期中国外交强调与第三世界国家团结合作,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
位不断提升及世界局势的变化,“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
国不能缺席”可知,中国外交政策更加的积极主动,反映了随着国力的提升,中国已有能力和信心在国际问
题上表达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并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故B项正确。中国坚持“不结盟”的原则,并未放
弃,故排除A项:中国外交主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非仅是睦邻友好,故排除C项:虽然中国
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日益重要,但报告中并未表明中国将主导世界新秩序,故排除D项。
11.C考查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3100年之间,古埃及是“被灌概渠分隔开的土地”,
说明这一时期埃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公元前3100年以后,埃及初步实现统一,故一块块被灌溉渠分隔
开的土地连接起来,体系化了,这一变化缘于古代埃及实现初步的统一,具有了强大的政权,进行推动灌溉
系统的连接,故C项正确。农业藩溉工具一直在进步,不足以说明公元前3100年左右的体系化,故排除A
项: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与“帕斯特”连接起来关系不大,因为公元前3100年以前也有定期泛滥,故排除B项:
土地私有制反而是难以将灌溉的土地连接起来,这是依靠强大的王权来推动灌溉统一化的,故排除D项。
12.D考查西欧的王权与神权统治。材料反映了法兰西王室势力壮大,削弱了教会势力,王国的形成与王权
的强化是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基础,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大约是在十
五、十六世纪的时候,故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法兰西封建专制统治的衰落,故排除B项;材料中是世俗
王权与教会教皇权力的冲突,并未涉及诸侯势力的扩大,故排除C项。
13.A考查近代欧洲殖民扩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虽然在新航路开辟中拔得头筹,攫取
了大量殖民地的财富,但由于本国忽视国内工业的发展,这些财富徒为英、荷等国作嫁衣,以致最后自己的
全球殖民霸权被英,荷所取代,这反映出国家经济发展道路选择对国家发展前途的重要影响,故A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早期殖民国家对待工业发展态度差异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影响,B项与之无关,故排除:材料与
价格革命对欧洲社会近代化转型的影响无关,故排除C项:西班牙的对外殖民掠夺促进了其国内资本原始
积累,故排除D项。
14.B考查巴黎公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法国的无产阶级还没有足够力
量完成反资产阶级的革命任务,故B项正确。虽然巴黎公社运动是当时法国社会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
物,但这与无产阶级和农民的联合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故排除A项:农民不其有革命彻底性,故排除C
项,早在19世纪30年代法国里昂就爆发了两次反对资产阶级的武装起义,D项说法欠妥且与材料主旨无
关,故排除。
15.C考查一战后美国的对外扩张。一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增强,“十四点”计划中的“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
行自由”“裁减军费”“建立国际联盟”等条款体现了美国对外扩张的意图,故C项正确。其余选项不是美国
提出“十四点”计划的主要目的,故排除。
16.D考查苏联经济模式。根据图表,1966一1990年苏联国民收人年增长率逐年降低,体现了苏联模式下苏
联经济发展缓慢,印证了传统经济模式日益僵化,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苏联国民收人的变化情况,并未
涉及苏共的政治信仰,故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后半期苏联国民收人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
的根源是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故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不出国民经济比例情况,故排除C项。
17.(1)表现形式:祖源认同(或改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疆域认同;制度(政治)认同:思想认同。(4分,任答两
点即可)主要原因:各民族之间的交融加强: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少数民族统治者为维护其政治寻求法理
依据:民族地区与中原地区一体化治理的需要,需学影响力的扩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
(2)深远影响: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促进中华文明形成尊重,包容多
元文化的传统与优良品质:为现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莫定了基础。(6分,任答三点即可)
18.(1)动因:丝织业发展历史悠久:战争和移民的推动;相对先进的技术;地理区位优势:巩固少数民族政权的
需要。(6分,任答三点即可)
(2)特点:贸易发展呈现不连贯性,贸易种类日趋丰富,日本逐渐取代美国占据主导地位。(4分,任答两点
即可)建议:以对俄贸易为重点: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经济贸易活动:加强边境贸易管理和口岸建设:
培养优秀人才:注重对外贸易产品的质量:国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4分,任答两点即可)
19.(1)内外因素:印度社会发展的相对落后:英国政府的支持:英丙资本原始积累和工业革命的需要;东印度公
司的殖民统治。(4分,内外因素各答一点即可)
(2)主张:英国坚持反对立即给予印度独立权利,主张战后给予印度自治领的地位:美国要求英国允许印度
独立,组建临时政府,最终完全独立。(4分)原因:美国希望在战后夺取世界霸权,因此需要打击殖民势力:
美国参战后,向英国施压:印度国内民族独立浪潮高涨;美国希望利用印度,抵制日本的扩张:英国需要维持
旧有殖民帝国地位。(4分,任答两点即可)
20.示例:
论题:古代世界不同区域之间的交往过程也是不同文化汇聚、升华(剑新)的过程。(2分)
阐述:自了世纪中期起,阿拉伯帝国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
区,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期间,阿拉伯人把古代埃及、希腊、西亚,罗马以及印度
等地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并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同时,阿拉伯
商人和旅行家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例如,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
“阿拉伯数字”。(8分)
由此可见,在古代,人类各文明之间通过不断交往,不同区域的文明汇聚交融,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区域
文明。(2分)
(也可以从战争是古代文明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人类的交往过程也是不同文明交融的过程:中部亚洲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等角度进行阐述》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零论坛(课件、试卷)下载
A.降低了中央决策与行政效能
B.反映出体制变动具有随意性
C.加剧了地方元官元员的现象
D.适应了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
5.顾炎武指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如果把封建之意寓于郡县之中,就
可以纠正“其专在上”的偏频,就使得“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从而“天下治矣”。由此可
知,顾炎武
A.倡导简化行政管理的程序
B.强调经世致用理念的重要性
C.主张适当扩大地方的权力
D.猛烈地抨击了君主专制统治
6.19世纪中后期,关于当时中国社会的现象有时文写道:“激励工艺,反为行规压制:制造新颖,
指为搀夺;烟通机器,伐木开矿,毁为妨碍风水;工厂女工,毁为藏垢纳污…土货仿照洋式,
捏为妨碍厘规”。这反映出当时
A.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
B.晚清国民经济呈现持续下滑趋势
C.民族经济发展对外依赖度较高
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面临一定困境
7.1912年2月16日,英国驻南京领事伟晋颂在写给朱尔典的信中说:“除官方人士外,似乎对
谕旨没有任何兴奋情绪,若干时候以来人们便已期待着它的颁布。在南京的绅士和商人们中
间,相信袁世凯具有诚意的人始终要比官员们多得多”。该“谕旨”
A.标志着中华民国的正式建立
B.是南京绅商极限施压的结果
C.宜告了清王朝统治寿终正寝
D.透露了袁世凯欲夺权的野心
8.如图所示是浙江美术学院创作的某时期连环画中的一幅,描绘的是这一时期人民群众学习毛
泽东的《论持久战》。该连环画的故事
传宝说:“这就是说,光想法藏不想法打,结果是挨打。往后,咱们要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他
们的前线,叫他们一天也不得安生。”民兵们学了毛主席的著作,个个斗志品扬,信心倍增。
A.体现出工农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B.折射出中国抗战的持久性与灵活性
C.适应了解放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D.改变了广大民众对国民政府的认同
9.1954年1月,在北京展览馆的建设工地上,当工程进人冬季施工最紧张的时候,18名青年团员
自发地成立木工青年突击队,以181个工日完成原计划478个工日的任务。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青年木工技术水平高超
B.社会主义社会的氛围良好
C.“左”倾的错误有所拾抬头
D.人民参与国家建设的热情
10.新时期,中国外交强调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当今世界保护
主义、霸权主义依然横行,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世界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
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这说明
A.中国已放弃“不结盟”外交
B.国力提升客观上增强了中国外交的自信
C睦邻友好是中国外交宗旨
D.中国开始主导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提取码:30lt95
  • 百度云盘 『 提取码:m94s
下载插图

高三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