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诊断考试(一模),高中\高三\甘肃省\兰州市\2024-2025学年下\历史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1)历史悠久: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信息收集系统:逐步发展完善:栗道收集多样: 皇帝专断。(6分) (2)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加强对地方农事了解,为政府救灾工作的实施提供依据: 减轻自然灾害对民众生活的冲击,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农业发展,保障政府赋税征收 可以监督地方官员的政务情况,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8分) 18.(1)中国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际话语权被削弱:中国经济上被殖民掠夺: 西学东渐背景下,西方国家拥有学术霸权,中国丧失学术主导权:历史研究方而的考古和实 地考证相对西方较迟滞。(6分) (2)历史传说:具有虚构性和主观色彩,是辅助性史料,文献资料:具有较高的可信 度和史学价值,是重要史料。考古调查资料:可以获取较直接的历史证据,具有科学性和客 观性,是重要史料。(6分) 19.(1)古埃及文字更加写实,古汉字写意程度更高:古埃及文字发展较为稳定,古汉 字长期处于变化中:古埃及文字宗教性突出,面古汉字更加务实。(6分) (2)原因:文字结构复杂,不易于书写和记忆:缺乏社会基础和传承动力:受外来文 化和外族统治的影响。(6分) 重要性:文字是传统文化的根脉,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文明传承的依托。(2分,言 之有理即可) 20.(12分) 分值 基本判分标准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观点明确 能够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一定逻辑关联的具体史实,支持论题 10-12 史实分析准确,论证充分,结论合理 逻组严谨,表述通顺 所拟论题较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体史实,支持论题 7-9 史实分析较准确。论证较充分,结论较合理 逻辑较严谨,表述通顺 能够拟出论题,基本符合要求 能够运用史实支持论题 4-6 有一定的分析、论证 表述较通顺 能够拟出论题 0-3 能够运用史实说明 1。因俗面治政策得到推 B.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C.三教合一推动儒学发展 D。对外交往非常烦繁 来太必时、曾“遣内侍八人,资(携持)救书、金帛,分四纲,各往海南诸擦国勾招进 奉,博买香药、犀牙、珍珠、龙脑,每纲资空名诏书三道.于所至处喝之”,即派团前往 海外诸国开展招榄外商等事务,这一做法 A.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B.加剧了政府财政危机 C.导致了丝绸之路度落 D.适成了政治经济形势 明清时期,出现了大量介绍商业经营知识的“商书”,《客商一览醒迷》《士商类要》等书 籍既介绍各种经密专业知识和经验,又强调商业道德和基本规范。这表明当时 A密人政治地位显著提高 B.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G.商人文化水平明显上升 D.商业作用受到人们重视 据20世纪30年代的周查,自“洋货输入,而洋布遂充斥乡间,至生活稍裕,或出外佣 丁者,则以丝织品为服装,亦数见不鲜。”此现象说明 A.农村商品性消费的变化 B.居民消费结构全面优化 C.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崇洋之风成为消费习尚 1920年5月1日,罗家伦在《新潮》杂志刊文指出:“五四以前的中国是气息奄疮的、静 的中国:五四以后的中国是天机活泼的、动的中国。‘五四运动’的功劳就在使中国‘动。” 其意在强调五四运动 A.挽救了民族危亡 B.推动了社会进步 C.捍卫了民族尊严 0.促进了制度变革 1877年,左宗棠创设的兰州制造局设计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台织呢机,1880年兰州制呢 局正式投严。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毛纺厂,比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我国第一家棉纺厂 早,甚至比日本开设的毛纺织厂还要早一年。这可以印证洋务运动 A.保障了国家安全 B,调整了封建专制制度 C.抵制了外敌侵略 D.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1939钾,随着日本占领蒙古西部大部分地区,成吉思汗陵被迫迁移安厝甘肃榆中兴隆山。 西迁期间,沿途各族民众悲愤激昂、同仇敌忾,《前线日报》记载时人如此感慨:“中华 民族是整个的”。此事件的时代价值在于 A.尊重各地的文化传统 B。提高西北的战略地位 C.强化民族共同体意识 及.扭转战场的不利局面 约】万年前,亚洲、欧洲、非洲大陆各地的人群开始突破技术瓶颈,驯化了为人类提供 食物来源的主要动植物,从而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史称“农业革命”。这一变革的实 质是 A,生产力出现飞跃 B.文明逐步形成 6.步入旧石器时代 D.人口快速增加 13世纪,英国国王签署的《大宪章》规定:“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 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 这一规定 A.加强了君主专制权力 B损害了市民阶层利益 C.强化了战时保障体系 D.有利于保障商业自由 16世纪的欧洲,各个国家开始推动自己的“方言”成为“国语”,改变过去中世纪主要 是拉丁文书写书籍的传统。随着印刷出版业的发展,大量的“方言”书籍开始出版,越 来越多的·般民众和非专业人士加入了阅读的行列。这一现象 A,推动了欧洲语言的统一 B.导致了国家矛盾的激化 C.增强了民族国家认同感 D.引发了社会阶级的变革 1750年前后,第三世界国家人均工业化水平与欧洲相差无几。到1900年,第三世界国 家人均工业化水平是欧洲的1/18,是英国的1/50。这主要是因为 A.人口大范围迁移 B.工业化浪潮推动 C.科学理论的突破 D.政治制度的革新 0世纪初,中国爆发辛亥革命,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 列宁将这一系列运动称为“亚洲的觉醒”。对“觉醒”一词内涵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武装反抗斗争的加剧 B.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 C.发展本国经济的诉求 D.推翻封建统治的渴望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