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高中\高三\江西省\2024-2025学年下\语文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参考答案 1.C A选项“就能在阐释性交流中达到相互理解、借鉴和融合”错,原文是 说强调个别文化传统的个性和差异,是为了突出其发展路径中不同的 偏重,以求在阐释性的交流中达到相互的理解、借鉴和融合。 B选项文中并未说是最主要原因。 D选项扩大范围,是休谟的主张,并非西方学者都提倡。 2.C C选项张冠李戴,他们把味视为文章的最高境界”错,该观点是由近 代古文大家林纾提出的。 3.A A选项不具备审美概念,该句的释义为:苦菜的味道本来是苦的,怎 能因为生长在周国的平原上而变得像糖浆一样甜呢? 4①借助其它译本的研究,迂回进入原文,认清汉学意识形态化的误 区,识解再生过程中的误读及背后的原因,不断认清自我。 ②在立足本国研究的基础上,参照他国文论,比较研究,兼取西方之 长,在文化互识、文论互通中发展自身。(每点2分,共4分) 5.同:都经历了由生理感官概念向审美范畴的转换。 异:①taste后期的语义发展还经历了由审美向道德层面的转化,h味” 没有转向道德层面。 ②taste语义从个体的主观感受发展为更具普遍性、客观性的感受,味” 不仅是客观的、普遍的审美标准,还是主观的审美体验、审美感受。 (每点2分,共6分) 6.B 选项B迁怒于人”错,文中并未表现。 7.B 选项B“值接展现了等待时间之久”错,这里是侧面展现等待时间之久。 8.①从老法师手上得到盌”我"对其爱不释手映衬了我的童真;忘带 盌而不肯上船,表现了我的的任性,也恰说明我的孩子气。 ②“我”在母亲面前念了有关名窑的诗句,母亲表现出赞赏而非责怪, 母亲派人上山帮“我”取忘带的盌”等情节突显了母亲的宽容、耐心 以及对“我”的宠爱。(每点2分共4分) 9.①盌”是贯穿全文的重要意象(线索),有关童年的回忆围绕着‘盗进 行,有关成长的感悟也通过盌抒发。 ②“盌”是精巧的、珍贵的,就如同我那懵懂的童年一样美好、珍贵。 童年的一去不复返,就像“盌随水飘走一样让人惋惜。 ③作者借“盌的随水流走传达成长的感悟。美好的东西要珍惜,但未 必要占有;即使失去,也要以平常心对待。(每点2分,共6分】 10.CFH (译文:我想唐代之所以是太平盛世,太宗之所以被称为贤君,前代 的君主之所以比不上太宗,根本原因都出在这里啊!) 11.B 选项A“结党营私”的“党”是同伙,名词;选项B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的“居”意思是停留;选项C文中的者为判断句标志词,村中少年好 事者”的“者”是定语后置标志词;选项D“臣之妻私臣”的“私意思是偏 爱。 12.C 选项C反复叹息,遗憾太宗不慎重思考的是作者曾巩。 13.(1我把自身奉献给国家,遵循正道去行事,一定不敢有任何欺骗 辜负(国家或君主)的行为。(得分点:许,给予,奉献;直道,名词作 动词,遵循正道;欺负,欺骗、辜负,必须翻译出两个单音节词;) (2)因此他比那些人更善于运用此道,所以才能够成就他的功业罢了。 (是以,因此;彼,他,翻译成唐太宗也可以给分;成,成就,动词; 耳,罢了) 14.①曾巩赞扬唐太宗为贤主,肯定他屈己从谏,认为这是唐朝兴盛 的重要原因;朱熹对太宗持批判态度,认为唐太宗不过是凭借仁义之 名行私欲之事。(2分) ②评价历史人物不能仅凭单一事件或单一观点,要综合多方面的史实 资料(1分);从人物的行为、决策、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等多个角度 进行分析,避免以今人的观念过度苛求或美化古人(1分);不能盲目 的认同作者的观点,而要有自己的判断1分)。(答全面、多角度、客 观、不盲目等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文言文译文: 材料一:贞观六年,有人告发尚书右丞魏征,说他袒护亲戚。唐 太宗便派御史大夫温彦博去查办这件事。结果是告发的人歪曲事实。 温彦博上奏说:魏征既然被人讲了坏话,虽然并无偏袒徇私,但也还 是有可以责备的地方。”太宗就叫温彦博对魏征传话说:“你直言谏诤了 我几百件事,我怎会因这点小事,就否定你那么多的好处。但是从今 以后,你也不能不检点一下自己的举止言行了。”过了几天,太宗问魏 征说:这两天你在外边,有没有听到什么不对的事情?魏征说:前天 陛下叫温彦博向我传达圣意,说:为什么不检点自己的举止言行?这 话说得太不对。我听说君臣之间意气相投,从道理上讲等于是一个整 体。没有听说过不心存公道,只去检点举止言行。如果君臣上下,都 去走后一条路,小心翼翼,那国家的兴亡,就很难说了!太宗这才醒 悟,脸色一变说道:“前次说了这话,不久已觉后悔,实在讲得很不对。 你也不要因此就存退避之心。魏征于是下拜说:“我把身子交给国家, 沿正道办事,绝不敢有什么欺罔辜负,但愿陛下让我做一个良臣,不 要让我去做忠臣。”太宗问道:“忠臣、良臣有哪里不一样?魏征回答说: “良臣使自身获得好名声,君上也能得显耀的称号,子孙代代传下去, 荣华富贵无穷无尽。忠臣自身蒙受诛戮,也使圣上陷于极大的恶名, 家与国都丧失,只留下个忠臣空名。从这点来说,忠臣与良臣相差甚 远。”太宗说:“你只要不违背所说的话,我必定不会忘记治理国家的大 计。”于是太宗赏赐给魏征绢二百匹。 材料二:我看到唐太宗常常委屈自己,听从群臣的意见,而魏郑 公这些人为碰上了好时代而高兴,感激太宗知遇之恩,因此大大小小 事情,没有不直言进谏的,虽然这是由于他们的忠诚,但也是因为能 遇上圣明的君主的结果!那么,我想唐代之所以是太平盛世,太宗之 所以被称为贤君,前代的君主之所以比不上太宗,根本原因都出在这 里啊!能够知道这些,是因为相关历史有记载。等我看到郑公把谏诤 的事记录下来交付给史官,太宗因此大怒,减轻了对他的恩宠礼遇, 丧失了始终如一的群臣道义,我没有一次不反复叹惜,遗憾太宗不慎 重思考,而更加理解郑公的贤良了。 材料三:唐太宗的内心,我恐怕他没有一个念头不是出于人的私 欲,只是因为他能够假借仁义的名义,来施行他的私心。而当时和他 争夺天下的人,才能、智谋都在他之下,又不知道可以假借仁义之名 行事。因此他比那些人更善于运用此道,所以才能够成就他的功业罢 了。 15.C 选项C不事雕琢”错,高适诗中“悲歌数年泪如雨”一句采用了比喻和 夸张的修辞说法,并不全是直白叙述。 16答案示例: 同:两首诗中的诗人都有怀才不遇之感,都处于人生的不如意阶段, 如李白世人自弃我?高适我今蹭蹬无所似”都表达出对自身境遇的 无奈与感慨。(2分) 异:李白在诗中的形象更加洒脱不羁、豪放自由,如“一乘无倪舟, 八极纵远舵”展现出其不受拘束、追求精神自由的一面(2分); 高适在诗中形象则更显沉郁顿挫,在感慨命运的同时,多了一份对蔡 山人的同情和对人生艰难的深刻体会,情感更为内敛深沉(2分)。(共 6分) 17.(1)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