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2025年语文试卷、河南省新乡市、安阳市等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语文试卷-河南省新乡市、安阳市等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2024一2025学年高一3月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A【解析】A.“达到最高人格境界的最佳途径错误,选项无中生有,材料一说“在他的教育生涯中,诗礼乐作为 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被视为达到最高人格境界的途径”,这里是说诗礼乐被视为“达到最高人格境界的途径”, 而非“最佳途径”。故选A。 2.C【解析】C“仅仅是为了改善民生,发展生产”错误。由原文“虽然大都是为了·存社稷、固君位,达邦宁·,但客 观上对于改善人民的生存状况、发展社会生产也有积极作用”可知,儒家德政并非仅仅为了改善民生,发展生产, 选项表述片面。故选C。 3C【解析】A“实施仁政,制民之产”符合“主张以德治国,强调民为邦本”的儒家政治主张。B.“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符合“倡导善待他人,营造和请人际关系”的儒家政治主张。C“认为民为·下愚’,‘不可使知”不符合“主 张以德治国,强调民为邦本”的儒家政治主张。D.“德礼兼治”符合“注重修身立德,成就理想人格”的儒家政治主 张。故选C。 4.①论证方法相同。都运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论述观点。②论证结构相同。都是总分总结构。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4分。言之有理即可) 5,①以经世济民为志向,具有独立人格和坚强意志。②谦逊礼让,仁爱宽容,营造和谐社会,重视礼乐教化,富 国安民。④德教为先,因材施教。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答出任意3点,言之有理即可) 6.C【解析】C“他知道国王的阴谋,也知道哈姆莱特无法取胜”错,文中霍拉旭虽担心哈姆菜特在比剑中失败,但 并没有明确表明他知道国王的阴谋,也不能就此推断出他知道哈姆莱特无法取胜,他只是基于朋友的关心提出 建议。故选C。 7,A【解析】A“句子①通过问句表明哈姆菜特不认识奥斯里克”错,哈姆莱特问霍拉旭“你认识这只水苍蝇吗”,这 里并不是因为他真的不认识奥斯里克而询问霍拉旭,实际上是哈姆莱特通过这种略带轻蔑的方式表达对奥斯里 克的不屑,把奥斯里克比作“水苍蝇”,暗示其令人讨厌,轻浮的特点。故选A。 8.①虚伪善变。哈姆莱特说天气的冷和热,奥斯里克就随声附和。 ②阿谀逢迎。奥斯里克极力吹捧哈姆菜特和雷欧提斯。 ③讲求繁文舞礼。表面上讲究礼节,靠着一些繁文舞礼撑撑场面。 (评分参考:每点1分,答出2点3分,3点4分。言之有理即可) 9①先是拒绝。面对奥斯里克的极力劝说,哈姆莱特先是表态拒绝一“要是我答应个·不字呢”。 ②无奈接受,但对比剑也有信心,不认为会失败。迫于无奈,哈姆莱特愿意接受比剑,“愿意尽力为他博取一次胜 利”,但他“练习得很勤”,对比剑有信心, ③勇敢面对,认为是命运的安排。哈姆莱特认为死生都是命运预先注定的,相信天命。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 10.CEF【解析】句意: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晴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 人。“项王”作“引兵而东”的主语,“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句意完整,可独立成句,故应在C处斯开:且“至东城”为 动宾结构,省略了主语“项王”,句意完整,故应在E处断开,“汉骑追者”作后句的主语,故应在F处断开。故 选CEF. (评分参考:每涂对一处给1分,共3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A【解析】A.“意思不同”错。“卒”,均为“最终”的意思。B.正确。“固”,均为“本来”的意思。C正确。D.正 确。后一个“从”是听从的意思。故选A, 12.C【解析】C.“随后为了绝境求生"错,由原文“今日周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遗围,斩将,刈旗, 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可知,东城快战并不是为了求生,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勇猛无敌。故选C, 13.(1)(项羽)部下骑马跟在后面的壮士有八百多人,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奔迹跑。 (评分标准:“麾下”,部下,“遗”,突破;“南”,向南;“走”,逃跑。关键词各1分,共4分) (2)范增多次给项王递眼色,多次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来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评分标准:“数”,多次,委次,“目”,递服色:“三”,指多次。关键词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14.①项羽迷信武力,穷途末路时,仍遥武力之快,情勇好战。 ②项羽缺乏远见,在仍有机会时不愿菠江逃生,自断后路。 )项羽寡谋轻信,对敌人毫无防备,轻易出卖自己的内应。 ④项羽刚愎自用,对范增的暗示视而不见,集团内部人心涣散, (评分参考:每点1分,共3分,答出任意3点,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项王的军队驻扎在城下,士兵很少,粮食耗尽,汉军以及各个诸侯的军队把他们重重围围起来。项王夜晚 听到汉军在四面都唱起了楚歌,大吃一惊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那么多呀!”项王 于是在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被马名雕,(项羽)一直骑着。这时候, 项羽不禁情绪激昂唱起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时雅马不再奔 跑!雕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我》将怎么安排你才要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短应和着一同 唱歌。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骑马限在后面的壮士有入百多人,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奔递跑。项王到达阴 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陪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速上了他 们。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入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 不能递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入年,帝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做人都拔打垮,我所攻 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爱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终于拔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 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 重国,新茶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住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项王于是骑马疾驰,又新了汉军一个都时,杀了数十上百人,(项王)再次聚集自已的骑兵,仅仅辆失了两个 人。在此情形下,项王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拢船靠岸等候,(他)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土地方圆(尚 有)千里,民众(也有)数十万人,也足以称王了。希望大王赶紧被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到了(之后),没有 办法渡江,”项王笑着说:“上天要让我灭亡,我液江还有什么用呢!况且我和入千江东子弟(一起)淀江向西(衽 战),现在爱有一个人东还,纵使江东的父见掌们怜情(我)而让我称王,我有什么面日见他们呢?纵然他们不 说,我难道就不于心有愧吗?”(项王)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德是一个年高有德之人。我骑这西马五年了,所遇 到的(马)爱有能战胜它的,(它)曾经一日行千里,(我)不恶心杀它,把(它)送给您,”(项王)于是命令晴兵们都 下马步行,手持短小轻便的或器接着战斗。(项王)回头看见汉军的骑司马吕马堂,说道:“你不是我的老朋友 吗?”马童面对项王,(把项王)指给王臀跳:“这就是项王。”项王就说:“我听说汉军用千金和封邑万户悲赏我的 人头,我送给你个人情吧。”(说完话,项王)就自胡而死了。 材料二: 略 15.B【解析】B.“·情'字表达了他对自己年少无知的懊悔”错误。从全诗看,导致作者壮志难酬的主要原因是清王 朝实行严酷的思想统治,作者曾经希望建立高出韩信、张良那样的功业,但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所以,“惜”是 反语,并不是对年少无知的使悔,是对自己傲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的肯定。故选B。 16.①庄子用“砉”描述庖丁解牛时,牛的皮肉筋骨轻快分离的声音,以合平音乐的美妙节奏来表现庖丁技艺的 纯熟。 ②本诗用“老”描述突破束缚的声音,表现渴望打破社会束缚,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强烈愿望。 ③本诗中“砉”在结构上照应首联“沉沉心事”,引出下文“美人如玉剑如虹”。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 17.(1)浴平沂风乎舞零 (2)非日能之愿学焉 (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评分参考:每空1分,有错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 18.示例:①消耗更多的能量②才能强化跑者的双肺③健康就难以保证 (评分参考:每句2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 19.作为一项全身性运动,长跑赋予跑者的,不只是一颗大心脏,还有一对强韧的肺及其他健康脏器 【解析】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状语“作为一项全身性运动”语序不对,可放在句首:二是“不只是…还有” 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把“长跑赋予跑者”变为名词性词组“长跑赋予跑者的”,三是“不只是一对强韧的肺及其 他健康脏器,还有一颗大心脏”逻辑情误,改为“不只是一颗大心脏,还有一对强韧的肺及其他健康脏器”。 (评分参考:每处1分,共3分,) 20.适量锻炼就是春风,持续健康就是夏雨。 【解析】整句就是句子句式和字数相同,可固定一个句式,把另一句话变为相同句式, (评分参考:每个分句2分,共4分。) 21.C【解析】原文中的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A.表示声音的廷长:B.表示插人语:C.表示补充说明:D.表示总结上 文,故选C, 22①原句运用了修辞手法,“绝好的自然诗篇”是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虫合奏的美妙:“酸酸的麻麻的”是叠 词的使用,精妙细腻地写出了当境者听到秋虫声的微妙心理感受,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真切。②原句“不 独…也…”语意逐层递进,更强调和突出“当境者的感受”,和后文衔接更紧凑、和谐,而改句是并列分句,没 有这个表达效果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4分。言之有理即可) 23【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借助不同身份的三则材料,提到了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当代青年应 具备“批判意识”,当好“批判者”,“批判”意味着不墨守陈规、人云亦云,而是政于质疑,勇于冲破藩篱,如此才能 提升自我,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第二种观点认为当代青年应具备“建设心态”,争当“建设者”,即要求当代青年 不只做“思想上的巨人”,不能坐而论道,面是要具有主人翁的意识,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中,躬身实 践。由此可归纳出:批判者应该是指那些揭开痕疾,针砭时弊的人,建设者应该指那些面对出现的间题与弊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