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语文试卷-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检测

投稿时间:2025-02-27 11:29:24

试卷分类:高三语文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添加收藏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高中\高三\安徽省\安徽省合肥市\2024-2025学年下\语文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语文试卷-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检测(图1)

语文试卷-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检测(图2)


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D(“做出相同发现”错误。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可知,科学家交流后,若信任会接受
观点并更新想法,进而深入或拓展研究,而非做出相同发现。)
2.B(A项,“牛顿在晚年因汞实验而中毒”错误,这一说法在材料一中只是作为一种可能
性提出,并未确定为事实:另外,“他却因此构想出完善成熟的新理论”于文无据,材料一
中并未提及牛顿因此构想出完善成熟的新理论。C项,材料一叙述海托华医生研究汞中毒的
经过,主要是通过具体案例来阐述科学发现的合作性、社会性和信息传播的特点,即科学发
现是多人合作、知识积累和信息传播的结果。D项,“提高科学发现的频率”的说法无中生
有。)
3,A〔材料一中的“凭借直觉”“果不其然”描述的是海托华医生的同事的行为,而不是
海托华医生。)
4.①可以帮助读者理解这本书的写作方法。从材料二第一段的论述中可知该书是以科学活动
为案例,借以探讨信总传插的社会网络模式。②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该书的部分写作内容。读
者可以从材料二第二段中大致了解该书第二章“海托华医生发现汞引起了中毒”一事。③可
以帮助读者理解该书的写作目的。该书旨在以简单模型揭示信息的传播机制,向读者阐明“交
流有助于新知识的传播”的道理。(每点2分,任答两点、意思对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
其他答案也可给分)
5.①提出科学假说,广泛询问调查。海托华医生根据同事对患者进行汞测试的结果以及患者
经常吃鱼的事实,大胆地提出了“汞中毒和鱼有关”的假说。为验证此假说,她广泛询问调
查,深入研究。②记录观察结果,分享假说,共同积累证据,海托华医生向同事分享观察结
果,获得了医生们的支持,他们一起参与研究,积累了大量支持假说的证据。③与各行业人
士交流,共亭想法和证据,达成共识。在海托华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政府、医生、科学家们
共同参与交流,通力合作,最终汞中毒与海鲜消费之间的新的联系得到检验。(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
6.C(“他对死者的态度和其他人不同“错误。后文“您从来没有想过要把他引上正道吗?
体现出此时神父和镇上其他人一样,都把死者当成小偷加以道德评判,而非对一个失去了生
命的年轻人加以同情与悲悯,)
7.C(“人物语言的充分展开”错误。本文中的人物的对话语言是“克制”的,是克制的外
在语言与丰富的内在情感形成了张力。如母亲用“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来表达对神父、对
世俗评判的反抗,用“我们这样很好”来表达内心的坚定,以及对世俗审判眼光的无所畏惧。)
8.①中断叙事:结束之前神父询问、母亲回答的情节,引发读者进一步揣测神父与母亲的
内心世界,同时自然引出儿子死亡的经过。
②缓和叙事节奏:神父不知道死去的儿子的姓名,神父和母亲之间的对话变得紧张,叙事节
奏加快,而随着小女孩“解开鞋扣”的一系列动作,叙事节奏缓和。
③叙事细节上呼应:与前后文反复提及的“鞋”,以及哥哥“光着脚”相呼应,说明小女孩
不适应这双鞋,暗示其家庭的贫困。(每点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9.①人们对儿子的审判:镇上的人们认定儿子是小偷,应该被审判,被人开枪打死是罪有应
得。
②人们对母亲的审判:镇上的人们认为儿子是小偷,母亲也应该背负耻辱与惩罚。
③母亲对神父的审判:神父的职责应是对生命怀有宽忽与关怀,但神父没有真正关心这个年
轻人的身份与背景,对死者缺乏悲悯,未真正履行好职责·
④母亲对镇上人的审判:母亲认为儿子“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杀了他就是对他犯了罪。即
使成了“小偷”,也罪不至死,是贫穷荒凉的社会和冷漠缺乏同情的人心逼迫所致。
(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10.BDF(原文标点为: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相与非法教人。)
11.D(“用法和意思相同”错。文中的“孰与”是宾语前置,即“与谁”:“孰与君少长”
中的“孰与”表比较,相当于“与…相比,孰…”)
12.C(“主张下令将禁止私藏书,凡是私藏书籍都要统统烧掉”错,从文中看,禁止是藏
《诗》《书》和诸子百家之书,而非全部书籍)
13.(1)拿古代的事来诽谤当今朝廷的灭族:官吏见到或知道而不举报的,与犯人同罪。
(4分,“非”“族”“举”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改变自己的原则去与天下人随波逐流,即使有利,但祸患也潜伏其中。(4分。“屈”
“靡”“伏”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①身处乱世而能够研究无用的学问,以广其心志,是圣人之道的真正坚守者:②储藏对
天下有用的东西,而不求被天下人所用,符合君子处事之道:③能与时世共进退而不失去自
己的原则,堪称圣人门徒。(5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
15.C(“再写茅屋之内之所见”错误,从尾联可知,诗人是站立在茅屋之下,所写依然是
茅屋之外的所见所感。)
16.①颈联写河水日深,诗人有渡河之心却又无可奈何,以此象征诗人怀有报国之志而壮志
难酬,这体现了诗人“兼济天下”的理想追求。②尾联写诗人袖手归来,栖居茅屋,不惊鸥
鸟,任其浮沉,以此表达隐居山林、不再以世事为怀的决心,这体现了诗人“独善其身”的
精神追求。(每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
17.(1)宝马雕车香满路
东风夜放花千树
(2)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3)示例一: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示例二: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示例三:一声梧叶一声秋
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复《水仙子·秋雨多)
示例四:缺月挂疏桐
雨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示例五:梧桐枯峥嵘
声响如哀弹(孟郊《秋怀》)
(每空1分,有错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
18.B(都是“有意义,耐人寻味,值得思考”的意思。A项有情趣、有趣味等。C项,
有意义、价值。D项,反语奇怪,相当于“没意思”。)
19.A.之所以B.是因为
C.无论D.都(每空1分)
20.“译”改为“绎”
“泻”改为“泄”
“拨”改为“拔”(指出及修改正确得1
分,答出两个即可)
21.示例一:有语病,“听到影子”不搭配,应把“听到"改为"看到”。(类似作答的给2分)
示例二:用“听到”“看到”都不通顺。“听到影子”固然不搭配,而音乐是用来“听”的,
也不能说“看到影子”。可以把“听到莫扎特的影子”改为“感受到莫扎特的音乐特色”。
(类似作答未考虑文段的整体风格,给3分)
示例三:没语病(也讲得通),这里的“影子”是指“带有〔莫扎特)痕迹的音乐”“与(莫
扎特)相似的音乐特色”,是一个比喻说法,与文段文艺化的表述保持一致。(类似作答的
给4分)
22,示例: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开启一场音乐之旅。莫扎特、贝多芬这两位音乐史上
的巨匠,都饱受生活的磨难,但他们都把磨难转化为伟大的音乐。同样是苦难,呈现在音乐
上的特色却逗然不同:莫扎特的音乐宛如天籁,温柔优美:贝多芬的音乐则像汹涌的波涛,
饱含激情与力量。下面,让我们一同感受他们音乐中的苦难与伟大。
(符合主持稿的口吻且整体流畅1分,关键词“苦难与音乐”2分,二人的音乐特色2分。)
23,题目解读:这是一道由日常生活感悟人生道理的题目考生需要关注引拍这一动作的过程
和作用。
乒乓球和羽毛球等运动的动作都需要巧妙发力:当球飞过来时,不是下意识地向前迎击,
而是先向后引拍,借助拍子的惯性,手臂适当发力可能打出一个好球。引拍的过程,克制住
了马上击球的冲动,却是为击球做好准备,也是蓄力的过程。引拍之后击球,击球时借助了
球拍惯性的力量,实际上也减轻了手的负力。
人生也需要巧妙发力。作为青少年,我们有时候难免冲动,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就着
急行动,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面对问题,我们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积蓄好力量再行
动。同时,也要懂得借助外部力量,这样既能取得更高的效率,也可以省力。
参考立意:①做好准备,迎接挑战:②懂得借力,方能巧取:③蓄势而为,搏击青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子张问道:“圣人的任命必定是从上天那里接父下来的,但《尚节》上说又是在文祖那
里接受的。为什么呢?”孔子说:“从上天那里接受任命的,是商汤王和周武王。从人那里
接父任命的。是痒和禹。如果不读《诗》《书》《易》《春秋》,就不知道圣人的心意,也
不能分辨尧痒的禅让与商汤、周武王的征伐有什么不同。”
材料二:
丞相李斯上书说:“过去诸侯各国纷争,用丰厚的待退广泛招慕游学的人,让他们为诸
候效力。如今天下一统,法令出自朝廷,百姓在家就应该致力于农工生产,读节人就应该学
习法令规章。现在儒生们不学可现行的玫策,却一味地学习古代的典籍,用这些来诽清当世,
惑乱民心。他们在私下里相互传授,非法教深:听到朝延下达的法令,就依据各自的学说妾
加评论,入朝则口是心非,出朝就在街巷里议论,用夸大主上的错误来博取名声,标新立异
来显示自己的高明,率领着众人制造诽谤。加果不禁止这类活动,那么君主的权或就会下降,
臣下就会结成私党,只有严加禁止才有利于国家!我请求皇上让史官把不是秦国的典籍企部
烧掉:除博士官依积责所藏图书,凡有敢私藏《诗》《节》和诺子百家著作的,都交到那守、
郡时那里烧掉。有敢在一起谈论《诗》《书》的人处以弃市的死刑:拿古代的事来诽谤当今
州廷的灭族:官吏见到成知道而不举报的,与犯人同罪。法令下达后三十天不烧的,处以障
刑并到筑长城。医药、卜范、种树的书不在焚烧之列。如果有人想要学习法令,就以官吏为
师。”秦始皇批示说:“可以,”魏国人陈余对孔射说:“秦朝将要焚烧先王的典籍,而您
是掌管书麻的人,您处境危检啊!”孔鲋说:“我研究的是无用的学问,理解我的人只有朋
友。秦朝不是找的朋友,我有什么危险呢!找将会把这些书藏起来,等待他们来搜:擅查的
人来了,也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
材料三:
孔附藏书,陈余担心这会给他带来危险。扎鳞说:“我研完的是无用的学问,了解我的
人只有我的丽友。秦朝不是我的丽友,我有什么危险呢?”奖!能够研究无用的学问,以此
开闲自己的心的,在乱世中游走,如果不是圣人的门徒又怎能做到呢?《诗经》说:“手里
捧着米去占卜一卦,看我何时能吉利?”吉的祸福,只在于我们自己,亦里用得着占卜来决
定呢?改变自己的原则去与天下人随波逐流,即使有利,但祸患也潜伏其中:坚村自己的原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语文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