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语文试卷-江西省上进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统一调研测试

更新时间:2025-02-25 16:08:55

试卷分类:高三语文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江西省上进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统一调研测试,高中\高三\江西省\2024-2025学年下\语文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语文试卷-江西省上进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统一调研测试(图1)

语文试卷-江西省上进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统一调研测试(图2)


江西省2024一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礼’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文化符号之一“错误,材料一第二段只是说“·礼'是其中最具中
华特色的文化符号之一“,并没有说“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
2.【答案】C
【解析】“但包含的礼仪文化是相同的”错误,从材料一第四段看,天子所穿的衮服包含的礼仪文化是天人合一
等,大臣所穿的玄端包含的礼仪文化是正直端方。
3.【答案】D
【解析】材料一第二段主要观点是礼对服饰有规范、影响作用。D项的意思是,礼服兴起,是用来表彰功勋,彩显
美德,尊重仁者,崇尚贤者的。如果不是这一类人就不能穿这一类的礼服,这是用来遵循礼的做法。它体现了
“礼”对礼服的影响,因而可以用来论证材料一第二段的主要观点。A项,主要是解释“夏”“华”的内涵:B项,主
要说明礼义的重要作用:C项,描写人们穿着春服游玩的情形,表现的是古代礼乐之治下的太平盛世图景。这三
项都和材料一第二段的主要观点无关。
4.【答案】①礼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精密的礼仅“符号之网”,使人们产生了集体记忆,形成了
遵循礼的文化自觉。②礼能够兼顾、顺应人情民俗,迎合人们的实际需求,使人们乐意遵循礼。(每点2分,意思
相近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共他答案也可给分)】
5.【答案】①要融人尊卑有序,天人合一、礼法自然,忠孝仁义等礼治思想,设计的汉服要成为中国礼文化的传播载
体。②要根据不同的人物身份、礼仪场合,设计具有不同象征意义的礼仪服饰,如在朝见皇帝等正式朝堂场合,
应为角色设计符合上朝要求的朝服等。③要兼顾人情和民俗,如在人物大婚等场合,允许一定程度上突破常规
的服饰穿着,以显示对特定仪式的重视,使汉服设计既遵循传统礼制精神,又能展现出文化发展中包容、灵活的
一面。(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
6.【答案】B
【解析】A项,“这是因为母亲对“我'期望很高,希望“我“能重振家业“错误,母亲这样说更多的是对家境艰难的
诉说和对父亲的怀念:C项,”这说明村里人都认为母亲的做法不合情理”错误,村里人的围观、谈论,体现的是对
这棵树的不舍:D项,“还写了…父老乡亲的勤劳”错误,文章设有写父老乡亲的勤劳。
7.【答案】D
【解析】“反衬”错误,“我”学有所成离不开母亲对“我”的养育、教导,应是“我”的成长对母亲的形象起到了正村
作用
8.【答案】①画线部分以平淡的记叙写了母亲对“我”的教导,融人了深沉的情感,同时又通过议论表现出理性思
考,升华了母亲对“我”的人生影响。②画线部分以一组感叹句构成排比,直抒胸臆,情感浓烈,表达了对母爱及
故乡由衷的赞美,同时又带有理性思考,写出了故乡对“我”各个方面的影响。(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源于
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
9.【答案】①苦楝树其皮其木其果其根皆苦,而母亲很早就成为寡妇,命运凄苦,就如同苦楝树。②苦楝树虽然花微
小,花香清淡,但是材质好,全身皆可入药,就如同平凡普通而无私奉献的母亲。③苦楝树见证了母亲对“我”的
养育,教导,象征着伟大的母爱,在“我”的心目中,母亲和苦楝树已经合二为一。(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源
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
10.【答案】CEG(每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整题不给分)
【解析】原文标点为:行人烛过可谓能谏其君矣。赏不加厚,罚不加重,一言而士皆乐为其上死
11.【答案】A
【解析】“用法不相同”错误,两者用法相同,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项,第二个“疾”是憎恨”“痛恨”的意思。
12.【答案】B
【解析】“这是因为他们把千乘之国、万亩之田看成是对自己修身有害的外物”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君子重
正言之惠,贤于轩壁之赠:乐闻其过,胜于德义之名”“由此观之,轩壁之与田邑,岂能与善言齐价哉!”等句子可
知,楚庄王看轻千乘之国,范献子轻视万亩之田,是因为他们重视善言,面不是认为这些物质财富是对修身有害
的外物。
13.【答案】(1)先世圣贤尚且能够向割草打柴的人采集言论,何况平民百姓,难道可以不重视良言吗?(“采言于刍
尧”状语后置句,1分:“布衣”1分,译为“平民百姓”等:“贵”1分,译为“重视”“看重”等:句意1分)
(2)赵简子击鼓而士兵却不起身进攻。赵简子扔下鼓槌感叹说:“士卒都像这样很快困乏了吗!”(“鼓”1分,译
为“击鼓”“敲鼓”等:“不起”1分,译为“不起身进攻”“不振作”等:“弊”1分,译为“困乏”“疲散”等:句意1分)》
14.【答案】选择“察相公讳疾忌医”。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是要善于听取善言。察相公没有听从扁鹃的善言,拒绝治
疗,导致自已丧命。这个故事可以用作反面事例论证材料一的主要观点。(选择正确!分.对材料一的主要观
点概括正确!分,对“蔡框公讳疾忌医”分析正确1分:意思相近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越地的宝剑本性锋利,但要经过经炼,才能成为她钩宝剑:人的天性即使聪敏,但也一定要借助良言,才能成就
美好的德行。所以糙砧是用来打磨不平的,良言是用来纠正缺点的
人的眼晴在看自己方面有不足,所以佛助镜子来照脸:人们在梳理自己头发方面有不是,所以一定要利用梳子
来梳理:内心不能明察自己,就要凭借度言来使自己的德行荣耀。脸面能够被燕出来,是镜子的功劳:头发能够械
理整齐,是梳子的作用:德行能够荣耀,是良言带来的益处。镜子和梳子修整形原,这种好处是微小的:良言成就美
德,这种好处是重大的。人们都喜欢用镜子明察自己的形象,却不向往让贤士明察自己的内心:人们都想用械子械
理自己的头发,却不愿意用良言调节自己的性情。这是舍弃重大的好处而选取微小的好处,不也是领倒了吗?对
于衣服帽子,自己不能亲手微出,就知道运到他乡求助别人来做:对于修身,却不知道借助良言来修养德行,这是对
自身看得很轻而对衣服帽子看得很重,不也是狼荒谬吗?
君子重视正直之言的好处,胜过赠送自己香车美玉:乐于听到自己的过错,胜过称顾自己的品德信义。所以楚
庄王看轻千乘之国,而重视中叔的建议:范献子看轻万亩之田,而看重船夫的片言规动。这样看来,香车美玉以及
封地,怎么能够和良言有等同的价值呢?将要生骗的人,一定不会觉得鱼肉的味道鲜美:自身将要败亡的人,一定
不会米纳忠诚遗谦之言。所以临死的人会说没有良医开出的药,将要败亡的人会认为没有直言进豫的大臣。不听
良言的人,不是耳朵被堵塞,而是对良言不听从啊!国此圣明的人在事情尚未发生时就接纳规劝,接受善言如同转
动图环那么顺利,排斥思行如同除去仇敌一般。良言每天闻于耳,祸害就更加远离于身。以前尧设置招纳豫言之
鼓,舜树立让人写谏言的木牌,汤设立了纠正过失的官吏。凭借圣人莫明的鉴察力,通晓洞察曲微之事,不会有丝
毫的失溪,但他们还要采取广泛听取言论的方法,广开献进良言之路,难道不是要流传得来、够显接纳正言的好
处吗?
先世圣贤尚且能够向割草打柴的人采集言论,何况平民百姓,难道可以不重视良言吗?君子如果能听见良言
就像回声般迅追接受,接受善言像水向低处流那样顺畅自然,那么就会使身体安康如同南山一样长久,才德就如松
柏一样繁茂,名声就会流传千载。
材料二:
赵简子进攻卫国,逼近了外城。他亲自率领军队,到了交战的时候,抑远远站立,又躲在屏障和盾牌之后。赵
简子击鼓而士兵却不起身进攻。赵简子扔下戴桃感叹说:“士卒都像这样很快困乏了吗!”行人烛过摘下头盔,横拿
着戈走上前说:“只不过是您有些地方没能赋到罢了,士卒有什么困乏的呢?“赵简子勃然变色说:“我没有委派其
他人,而是亲自统率这些士兵,你却当面说我有些地方没能做到,你说得有理便罢,说得无理就处死你。”烛过曰答
说:“从前我们先君献公即位五年,兼并了十九个国家,用的是这些士卒。文公即位二年,以勇武训练士卒,所以三
年之后士卒都坚毅果敢:城濮之战,五次打败楚军,安定天子之位,在天下成就崇高的名声,用的也是这些士卒。所
以说您有些地方没能做到,士卒有什么困乏的呢?”赵简子于是离开屏障和盾牌,而站立在箭关可以射到的地方,只
击一通戴士卒就全部登上了城墙。赵简子跳:“与其让我得到千辆兵车,不如听到行人烛过一席话。”行人烛过可丽
是能劝谏他的国君了。赏赐没有增多,刑到没有加重,只说了一席话就使士卒都乐意为国君效死
15.【答案】C
【解析】“分别后音书稀少多么遗盆”错误,原诗意思是,王郎的学问、文章如此了得,分别之后即使音书稀少也
没有什么遗憾。
16.【答案】①对王郎的赞美(软佩)之情。王郎学问渊博,像“无底”的“书囊”。②对王郎的劝勉之情。劝勉王郎
不要“炒沙作廉”“冰上雕镂”,而应潜心道义,追求孔孟之道。③对王郎的安慰之情。弟弟力能持家,妻子能干
孝顺,儿子能读诗书,女儿能织丝麻,家中无内顾之优,正可以好好品茶读书,安居自适。(每点2分,意思相近
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
17.【答案】(1)阳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示例: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露围不敢言/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问渠那得请如许为有源头
活水来/间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借间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
只要符合“自问自答”“结尾”的要求即可)(每空1分,有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给分)
18.【答案】示例:“水”字,如同蜿蜒流淌的小溪,让人联想到远离尘世的宁静和谐:“森”字,仿佛茂密繁盛的树林,
让人联想到勃勃生命的坚韧顾强。(每句2分,其中联想合理】分,句式基本一致1分)】
19.【答案】①一个重要原因是电子产品的普及②导致学生书写水平下降
③更是文化的传承与情感的培育
(每处2分,意思相近即可)】
20.【答案】A相提并论/混为一谈:B过犹不及:C一藏面就/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每室1分,符合语境即可。所填
的不是成语、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解析】4处的语境是规范汉字书写敦育和书法教育是两回事,不能不加区别地看待,所填成语符合这个语境即
可:B处的语境是不可过度拔高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如果把规范汉字书写教育上升到书法教育的高度,也是不
合适的,所填成语符合这个语境即可:C处的语境是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
要久久为功,而不能一下子完成,所填成语符合这个语境即可。
21.【答案】B
【解析】B项的“长策”和文中的“一撇一捺”都是借代,“一撒一捺”代指汉字书写,属于部分代整体:“长策”代
指武力,属于具体代抽象。A项,拟人:C项,比喻:D项,夸张。
22.【答案】示例:端端正正书写中国字,蹄踏实实传承华夏情。(4分:其中能够突出比赛主题2分,句子结构大体
一致2分。字数不符合要求扣1分)】
23.【写作指导】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面临许多未知的情形,尤其是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各种信息纷繁芜杂
的今天,更是会出现诸多更加复杂、更加陌生的未知。面对未知,是一味感概“我不知道”而固步自封、裹足不
前,还是勇敢面对而持续求索、不断成长?这是当今青年学子应该深人思考的问题。材料引导青年摆脱已知的
桎桔,勇于面对未知,不断走向更加广阁的天地,从而追求卓越人生。
材料分为两层。第一层是说很多人对未知怀有恐惧之心,总是感概“我不知道”,显然这是错误的态度。如
果对未知怀有恐惧之心,就可能失去好奇心,丧失探索欲,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这是不利于个人成长的。第二
层论及“不知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认为驱动一个人成长的正是“不知道”的力量,人们在“不知道”的推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 提取码:7fbk
下载插图

高三语文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