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语文试卷-福建省厦门市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

更新时间:2025-03-07 16:15:41

试卷分类:高三语文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福建省厦门市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高中\高三\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下\语文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语文试卷-福建省厦门市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图1)

语文试卷-福建省厦门市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图2)


(二)(16分)
6,(3分)B(并非“态度懒散,技艺粗糙:而是随性自在,
技艺精湛)7.(3分)B(为了展现库车民俗文化)
8.(4分)
①上文提到,有些买买提会在名字后面缀上自己妻子的名字,由凄子”
联想到古
丽:思绪自然:②女性重名比男性更多,以“古丽“结尾是对文章内容的
必要补充:
③区分“古丽比“买买提“更复杂,也更有意思,文章点到即止,引人遐
思。
评分参考:
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满分4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9.(6分)
①文本一中,作者聚焦于库车老城的一条小街,记录了各行各业普通人
的人生"小故事:②作者将这些“小故事“汇聚在一起,经过艺术运思,
使故事生长出超越生活的意义:③这些小故事不仅展现了库车老城的
生活百态,而且蕴含了作者对当地文化、地域性格等的思考,表现了作
者对生活的反思。
评分参考:
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满分6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三)(20分)
10.(3分)CEF
11.(3分)A“异"壮均为意动用法)
12.(3分)A(单骑突阵的是前秦淮南王苻生)
(1)(4分)等到桓温退兵,他才返回,当众扬言,夸耀自己的勇敢,
指责桓温行事过于谨慎。
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2分:“矜“咎“两处,每译对一
处给1分。
(2)(4分)否则,为什么不渡过灞水,直接攻打长安?这就是桓温
无话可答的原因。
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2分:“径“应“两处,每译对一
处给1分。
14.(3分)
(①材料二认为桓温是私心凌驾国家大义,想要借北伐巩固自己的权势,
所以不渡灞水:(②材料三认为桓温是持重观望,为了逼敌内乱,好以
最小代价取胜。
评分参考: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永和十年二月,桓温率领步兵和骑兵从江陵出发,命令司马勋从子午道出兵
讨伐前秦桓温派遣别将攻占上洛,进攻青泥取得胜利。司马勋劫掠前秦西部边
境来策应桓温。前秦君主苻健派太子苻苌、丞相苻雄、淮南王苻生等率领大军
驻守在饶柳抵御桓温。四月,桓温与秦军在蓝田交战。苻生单骑冲阵,出入晋
军十多次,杀伤众多晋军将士。桓温督促部众拼死作战,秦军大败。桓温转战
前进,进兵抵达灞上。秦国君主苻健和六千老弱残兵坚守长安小城,调发全部三
万精兵,派苻苌抵抗桓温。关中各地郡县纷纷归降,桓温安抚晓谕百姓,让他们
安居,恢复旧业。民众争相手捧酒肉迎接犒劳军队,男女夹道围观,有老者流泪
说:没想到今日能再见到朝廷军队前秦丞相苻雄率领骑兵突袭
司马勋,击溃他的军队,司马勋退守女娲堡。北海人王猛洒脱有大志,不
屑琐事,常被人轻视。他隐居华阴,旁若无人·桓温对他感到惊异,问道我
奉天子之命,率十万精兵为百姓铲除敌寇,可是关中豪杰却无人来投奔我,为
什么?"王猛答:您不远千里深入敌境,现在长安近在思尺,您却不渡灞水,百
姓不知道您的想法,所以没来投奔您“桓温沉默无话可说,很久才说道“江东无
人能与你相比?于是任王猛为军谋祭酒。桓温与待雄等在白鹿原作战,桓温军
队失利,死了一万多人。当初,桓温本指望把秦地麦田作为粮食供给的来源,
可是不久以后秦人尽数割麦,坚守堡垒,转移走野外的粮食作物,和其他重要
物资来等待战机,桓温军队粮食匮乏。六月,桓温携关中三千户撒退。授予王
猛高官督护一职,想要他和自己一起归晋,王猛推辞。等撤撒退到潼关时,桓温
的军队己失败了多次,损兵几万。当桓温屯兵灞上时,顺阳太守薛珍曾劝桓温直
取长安,桓温没有听从,后来薛珍率领侧翼部队私自渡过灞水,很有收获,等到
桓温退兵,他才返回,当众扬言,夸耀自己的勇敢,指责桓温行事过于谨慎。
桓温将他处死。
材料二:
智谋之士的谋划往往难成的原因,并不是才智比不上别人,过失在于因私废
公反害其智。像桓温这样的人最是丧失天下大势的典型代表:当他的军队驻扎
到灞上,军威大振,秦军向北方溃逃难以支撑。关中父老见到朝廷军队非常高
兴,一起流下眼泪,用酒肉犒劳晋军,这足以看出中原百姓仍然思念晋朝。为
什么长安近在咫尺,却不渡濡水,内藏奸诈,被王猛看破,他心术不正,所以
大功不成,由此就可以看出来。
材料三:
王猛指出短温心事,认为短温伐素不过是想凭借功绩威名在江东立威,并
不是真心要抚慰百姓、讨伐敌寇、收复疆土,否则为什么不渡过灞水直接攻打
长安?这就是桓温无话可答的原因。然而,我观察桓温用兵,无论伐秦至灞上,
还是伐燕至枋头,都是乘胜追击,进逼都城的,却也都是持重观望而终致败局
的。因为桓温是奸雄,乘胜进兵逼近敌方国都,希望他们畏惧军威,发生内乱。
通近敌都,敌人却没有内生变乱,所以小心谨慎地等待时机。桓温大军势头
衰竭,敌人趁机攻打,所以到了失败的境地。
(四)(9分)
15.(3分)D(尾联表达对历史盛衰、人生荣辱的思考)
16.(6分)
①诗人借吴越相争的典故,表达对历史兴替、人生荣辱的感慨,劝慰友人
不必执于功名:②诗人用石湖的优美景色,比况友人清正的品格,劝慰友
人静享自然的清韵:(③诗人以盛衰兴亡、万物更替的自然之理,劝慰友人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语文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