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鼓楼实验、二十九、树人、力人、汇文、雨花、浦口、六合、江北新区、栖霞区、玄武区、建邺区)八年级上语文期末真题,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第2题:你会选择观看并参与2025乙已蛇年春晚吗? A.会 B.可能会 C.不会 第3题: 选项:A 3.用古诗文原句填空。(7分) (1) 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其五)) (2)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 (3) 4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孟子《富贵不能淫》) (4)心境不同,诗人眼里的春天也不同。“ ”是杜甫《春 望》中写下的满目荒凉的春天,而晏殊《淀溪沙》中“ 描绘的春景,则将伤感无奈与通达欣慰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二(48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4-8题。(18分) 【古诗阅读】 小重山 [宋]贺铸 飘径梅英雪未融,芳菲消息到,杏梢红。隔年欢事水西东,凝思久,不语坐书空 回想 夹城中,彩山萧鼓沸,绮罗丛。细轮珠网玉花隐,香陌上,谁与斗春风®。 (选自《东山词》) [注]①梅英:梅花。②书空:用手指在空中写字。③彩山:正月十五夜结彩的灯山。④绮罗: 指妇女。⑤细轮珠网:形容车的华费。玉花魂:酸马名。⑥斗春风:这里指乘风疾驰。 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开篇描绘了梅花飘落、白雪未融、杏花已红的画面,让人感到清冷中蕴含生机。 B.“芳菲消息到,杏梢红”中“红”既指杏花色彩鲜艳,又预示着欢事即将到来。 C.“回想夹城中”一句转换时空,词人由眼前的初春景象联想到过去的夹城盛景。 D.下片用“箫鼓沸”“绮罗丛”“斗春风”等场景,描绘出一派热闹欢腾的景象。 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 【古文阅读】 山致其高而云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而福禄归焉。夫有隐德者必 有阳报,有隐行者必有昭名。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禹凿龙门,醉伊阙,平治水土, 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不慎,契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妻之辨、长幼之序。 田野不修,民食不足,后稷”乃教之辟地垦草,龚土种谷,令百姓家给人足。故三后之后, 无不王者,有隐德也。周室表,礼义废,孔子以三代之道教导于世,其后羽至今不绝者, 有隐行也。 [注]①致:达到。②隐:隐藏。③禹:夏朝建立老。④伊阙:地名。⑤五品:指父子、君臣 夫妻、兄弟、朋友五种伦理关系。慎:顺。©契:商朝建立者。⑦后稷:周族的始粗。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有隐行者必有昭名 (2)后稷乃教之辟地垦草 (3)令百姓家给人足 (4)其后嗣至今不绝者 7.根据要求回答间题。(5分)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2分) 孔子以三代之道教导于世,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故三后之后,无不王者,有稳德也。 8.作者是如何展开说理的?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9-12题。(12分) 材料一 明代《园治》中对“亭”作了这样的介绍:“造式无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 角、横圭、八角以至十字,随意合宜则制。” 据记载,从周代起,亭筑于边防要塞之地,用于暸望和防卫。到了秦汉,亭是驿道上供行 人歌脚的所在,也是地方行政管理的一个小单元,所谓“十里一亭,十亭一乡”,其分布逐渐 广泛了起来。随着时代发展,亭作为景观建筑供人休愁赏景的功能愈加凸显, 与此同时,亭常被赋予分别感伤之情。南京史上有一座劳劳亭(位于今雨花台区),始建 于三国吴时期。据《景定建康志》载:“吴显亭在劳劳山上,在城南十五里,古送别之所。” 李白漫游金陵时,与友人在这分别,写下“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令劳劳亭“送别之亭” 的名声愈发运扬。之后,李白又以此亭为题,再威新篇“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 尽显离别愁绪。 赏心亭曾为“金陵第一胜概”。《景定建康志》云:“赏心亭在下水门(即今西水关)之 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南宋时期,陆游沿江东下,途经建康,登置心亭凭栏远跳, 他回首生活历程,忧国感怀之情油然而生,挥墨写下《登赏心亭》一诗,“孤臣老抱忧时意, 欲请迁都涕已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屹立于秦淮河畔夫子庙的聚星亭,始建于明朔万历年间。“聚星”蓝含着聚集奎星取得功 名之意,象征着文风品盛。相传亭内曾塑“魅(奎)星点斗”种像,古时学子乡试前常来朝拜, 祈愿考取功名,充满了对术来的憧憬。 (选自“南京发布”《亭见南京》,有改) 材料二: 荷风四面亭位于苏州拙政园,是池中西岛西南方的一座六角小亭。这里山岛伸出一只三角 形小脚,池水周环,三条游路交汇于亭前:东北,小路绕山岛而来;南边三曲平桥浮水可通主 第3页共6页 斤远香堂的西邻倚玉轩:正西,经由五曲桥可直道柳荫曲路游廊,是拙政国中部游览的交通枢 组。同时,小亭四面贴水,位重低平,掉约立于池中央,与东北处的雪香云蔚亭相映成趣,是 整个水景画面的中心。 古代园林理论认为水景有聚散之分,它与因的大小有关,小因之水以聚为主:大因则要适 当分散,有分有合。荷风四面亭与两侧曲桥是拙政国中部理水的大手笔。有此一亭两桥,便使 中都水面有了明显的分隔,而两曲桥桥身空透,桥栏低平,使视钱能一直延伸过去,这种似分 非分的处理,仍保持了池水的开阔和佛延。小亭是桥的中介,若是无亭,两桥相接便显得过长, 与江南园林的风格相违,又使池面相对显得秩小。有此一亭,可使这池中小景显现出两种虚实 变化的对比:亭身空透,无遮无栏,与山脚石矾正好互对互村:桥下有水谓之盛,事下有石谓 之实,从远处赏景,又是横向的一虚一实的对比。李鸿章之弟李鸿奇当年游园曾留诗云:“柳 浪接双亭,荷风来四面。”很恰当地道出了当年风景设计的立意,小亭也得名于此。 (选自《中国园林鉴赏辞典》,有删改) 9.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为材料一拟写中心句,(3分) 10.根据材料二,填写下面鸟瞰图中A、B、C三处对应的名称。(3分) 五山杯 三曲平桥 荷风四面享及周边(鸟瞰图) 11.品析材料二中加点词“大手笔”的妙处。(3分) 荷风四面亭与两侧曲桥是拙政因中都理水的大手笔。 12.同学们依据材料为劳劳亭、赏心亭、聚星亭、荷风四面亭各拟了一副对联,其中一一对应 的一项是(▲)(3分) ①新亭斟旧念古渡起乡愁 ②亭闲花影逸桥曲水纹清 ③古道行人远长亭蔓草青 ④魁光昭学梦文运启儒心 ⑤望水添幽意赏心多乐情 ⑥古亭思旧事西水望今人 A.①⑥④② B.③⑤⑥② C.①⑤④⑧ D.③⑥④②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5题。(13分) 母亲的苦楝树 徐刚 老屋后门口的宅沟对岸,是一棵苦楝树。母亲说:“这是你父亲种下的,苦橡多果子,他 盼着得一个儿子。”种树那一年的十一月,母亲生下我,父亲高兴地说:“种苦袜的有福。” 然而,我出生不到一百天,父亲病逝。 第4页共6页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