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2024-2025学年上\上海 ,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了上海市闵行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语文(原卷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1.本试卷共22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21分) (一)默写与运用(6分) 1. 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2.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 馨香盈怀袖, 。(《古诗十九首》) 4. ______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5. 诗人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写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第6—10题(15分) 【甲】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①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②。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 ②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③之过也。使尧在上④,咎繇为理⑤,安有取人之驹者乎?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节选自《愚公之谷》) 【注释】①牸(zì)牛;母牛。②驹:小马。③夷吾:即管仲。④使尧在上:假使尧为国君。⑤咎繇(jiù yáo)为理:咎繇为法官。咎繇是人名。 6.【甲】文是由____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列子所著,甲文的体裁是_______,我们以前学过的《两小儿辩日》和《杞人忧天》也属于这类体裁。(2分) 7. 请解释下列原文语句中的加点字,补全表格。(4分) 文言现象 原文语句 解释加点字(填写文字) 释义方法(供参考) 通假字 甚矣,汝之不惠 (1)______________ 【指出通假】 衡于虑(同“横”,梗塞、不顺) 词类活用 明日朝 (2)______________ 【同类现象】 介胄之士(穿戴铠甲和头盔) 8.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以告管仲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B.屠惧,投以骨(《狼》)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静以修身(《诫子书》) 9.将【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以臣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结合【甲】【乙】两文,完成人物形象的比异求同探究单。(4分) 二、现代文(2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冬眠,动物御寒的“超能力” ①冬天来临,当人们拿出棉衣御寒时,自然界的动植物也在用它们的方式准备过冬。冬眠,就是其中颇为特别的一种。冬眠可不是简单的睡眠,它不仅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也是前沿科学研究与应用的热门。 ②生物学家发现,哺乳动物的冬眠历时4至7个月,为保证冬眠期间能生存下来,它们需要在入眠前以脂肪或食物的形式贮存大量能量:熊、睡鼠等动物依靠在夏、秋季积累于体内的脂肪;仓鼠、松鼠则选择在洞穴内贮存食物。 ③哺乳动物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比如体温迅速下降、代谢率大幅度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具体来说,冬眠时,北极黄鼠体温最低能降到-3℃,极地松鼠降到5℃,而熊的体温仅降到30℃,睡鼠的体温维持在20℃,这说明,冬眠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并不一定伴随着超低体温现象的出现。但在代谢率上,哺乳动物冬眠期间降低幅度均较大,熊降低50%左右,小型哺乳动物甚至降至1%。在心率和呼吸方面,熊的心率从每分钟55次降到10次,呼吸从每分钟8次降到一两次;多纹黄鼠的心率从每分钟200至300次降到三四次,呼吸从每分钟200次降到1次,可以说是断崖式下降。这对于一个生命有机体来说,能够让各个器官的运转迅速与之相适应,是一个非常艰难又高级的系统工程。 ④虽然在表象上,动物的“冬眠”和“睡眠”差不多,不吃不喝不动,但实际区别很大。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百余种动物被证实有冬眠现象,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无脊椎类动物等。这些动物在自然常态睡眠时,代谢水平、心跳、呼吸等指标均会有所降低,但变化不大;而在冬眠时,这些指标则降幅很大,有的动物甚至降到濒临死亡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大大减少它们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帮助它们度过凛冽的冬季。冬眠可以说是动物通过节能方式应对“极限气候”的一种智慧和有效策略。 ⑤近些年,随着癌症等医学难题陆续增多以及人类宇宙探索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迫切地对动物特别是对哺乳动物的冬眠开展深入研究。人们想知道:为什么黄鼠在秋天体重激增而不得糖尿病?熊冬眠时不排泄为什么不会肾衰竭?极地松鼠在醒来后,为什么大脑没受损伤,也没有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科学家希望能尽快弄清楚动物冬眠的这些“超能力”,并应用到人类身上。 ⑥依托于信息传播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些实例的出现和研究结果的发表给了科学家很大信心:人类自身或许真的具备冬眠的潜力。 ⑦2020年12月,西班牙、希腊学术研究团队在《人类学》期刊发表研究结果,他们在43万年前的人类骨骸中,找到了人类冬眠的证据,经断层扫描与显微镜观察,这些骨头与冬眠动物的骨头有相似的病变和损伤,也就是说,远古人类可能也是用冬眠的方式来度过寒冬的。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事实。远古人类是有冬眠的能力的,只不过后来自然环境变好,人类应对极端气候能力增强,不再需要通过冬眠这种方式过冬了,这个能力也就退化了。 ⑧在这些实例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人工冬眠”的概念应运而生,并率先在科幻电影中“实现”了。人们在《太空旅客》《流浪地球》等电影中可以看到,为了让太空旅行者完成漫长的星际航行,会把他们放进太空冬眠舱,以冬眠的方式延长他们的寿命。 ⑨为了让梦想尽快照进现实,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研发适用于太空以及医学方面的冬眠技术。 ⑩受变温动物冬眠时体内大半液体冻结,心跳、呼吸、血液流动和大脑活动停止,几个月后又活蹦乱跳的启发,科学家研究出了“人体冷冻法”,即在-196℃的低温下保存整个人体或头部,以期未八年级语文试卷评分标准 一、古诗文(21分) (一)默写(共6分,错字、漏字、多字扣1分) 1.(1分)山山唯落晖 2.(1分)折戟沉沙铁未销 3.(1分)路远莫致之 4.(1分)天接云涛连晓雾 5.(2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每空1分) (二)古诗文(共15分) 6. 战国 寓言 (每空1分,共2分) 7.(1)同“慧”,聪明 (2)上朝 (每空2分,共4分) 8. B(2分) 9. 用我的名字来命名它(山谷)的。(以、名、之)(3分) 10. 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1分) ②修明内政(告诉齐桓公监狱断案不公正)(2分) ③不愚/富有智慧(1分)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11.(3分) B 12. (4分) 作比较(1分)通过对比动物在自然常态睡眠和冬眠时的代谢水平、心跳、呼吸等指标的变化,(1分)突出强调了冬眠与常态睡眠的区别,表现冬眠现象的特殊性及冬眠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性(或:说明冬眠可以说是动物通过节能方式应对“极限气候”的一种智慧和有效策略)。(1分) 13.(5分)我同意小语的观点。材料两个事例说的是掉入冰中和在雪山失踪的人在没有心跳或新陈代谢的情况下经过抢救复苏过来,(1分)可以作为实例具体准确地说明第⑥段“人类自身或许真的具备冬眠的潜力”这一内容,(1分)第⑦段列举了研究团队发现远古人类可能具备冬眠能力这一研究结果,(1分)材料内容列举的是实例,第⑦段列举的是结果,二者共同照应了第⑥段“一些实例的出现和研究结果的发表给了科学家很大信心”(或:二者共同照应了第⑧段“在这些实例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因此可放到⑥⑦段中间。(1分)第⑩段说明靠冷冻来实现人工冬眠的道路不太顺畅,而材料中是两个经历低温后成功复苏的例子,与第10段相矛盾,因而不适合放在第⑩段和第⑪段之间。(1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7分) 14.(3分)B 15.(2分)太行山山峰巍峨(1分)太行山默默无声,如母亲般哺育各种草木和动物(1分)。 16.(3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有些调皮”“钻”“捉迷藏”赋予小柴胡以人的性格和动作,表现了小柴胡生长在灌木丛里的习性,(1分)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1分) 17.(5分)①文章以“山中的小草”为线索贯串全文(1分),文章先总写山中的小草,然后重点写三种小草,最后合写山野、小草(2分)。②开头“我越来越喜欢回到乡村”“摸一摸身边的一草一木”和结尾“每一次回乡”“去看看这些草木”相呼应(1分),结构完整,浑然一体(1分)。 18.(4分)①它们是作者从小就熟悉的小草,寄托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②它们是造福山里人的“救命草”,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恩之情。 ③它们与家乡人关系密切,表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赞美之情。 (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综合运用(10分) 19.(4分)①. B ②. A ③. D ④. C 20.(2分) C 21. (4分) 示例一:作者实地采访,真实客观地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如他了解到贺龙目睹了国民党军阀进行的“农民大屠杀”,以及处决共产党人、大批农会领袖、工人、学生,激起他的愤怒,于是毅然投向共产党。他在长征路上背着部下行军,不计较个人财物,生活和部下一样简单。 示例二:这部作品表现出许多革命领袖俭朴的生活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如朱德在长征期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与部下在经受重重围困时,仍能保持团结一致,并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 (结合阿信短评的内容,写出自己对《红星照耀中国》的正确评价即可。可针对阿信短评中“书中内容是否真实”“对人物的叙述”“大人物的真实一面”等方面发表评论。) 四、写作(40分) 22.作文(40分,包含写字分)参照中考评分标准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