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5年历史试卷、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含答题卡,教学小助手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历史试卷-2025年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含答题卡,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1)趋势:基层审判权力逐步减少:分级审判制度日益完善:逐步建立重大案件复 审机制:中央对地方司法审判的监督逐渐加强。(每点2分,满分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2)影响因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司法实践不断丰富:地方行政 区划的发展演变:封建法典的完善:社会经济的发展: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每点2 分,满分8分,任答其中四点即可。) 18.(14分) (1)变:家庭结构:从大家庭到核心家庭:潍系家庭的纽带:从经济因素变为情感: 家庭经济关系:妻子对丈夫的经济依赖减弱:家庭成员地位:内部成员地位趋于平等。 妇女和孩子有了一些权利。(每点2分,满分4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不变:家庭是和谐生活庇护所的观念,(2分) (2)背景:工业革命的持续开展,生产力水平提升:工作机会增多:民主化改革的 开展与深化:启蒙运动的推动,自由、平等观念传播,自我意识觉醒:大众传媒〔报刊、 电影、电视等)的发展。(每点2分,满分8分,任答其中四点即可,) (1)形式:通过撒传单、贴标语、出版刊物等方式进行宣传动员:吸纳进步青年加 入党组织:搜集、传递日伪军政情报:破坏日本在东北的设施。(每点2分,满分4分, 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2)作用:激发民众抗战热情,组织东北民众积极抗战:建立地下抗战网络,支撑 持久斗争:树立中国共产党积极抗战的形象,扩大影响:有力地回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 不抵抗政策: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的统治:率先举起抗日旗帜,凝聚民族力量: 积累抗战经验,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每点2分,满分8分,任答其中四点即可。) 20.(12分) 层次1:能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流畅。(9一12分) 层次2:基本表述成文,观点不够明确,只罗列史实,逻辑不够清晰,语言基本流唐宋时期,在各门学问的家传中,经学最多最顺畅:文学是个性化创作,大都没有 家传:技艺(医学、算学、农学等)尽管也倾向家传,却时而后继乏人。据此可知, 这一时期家学传承 A,顺应了主流统治思想的嬗变 B,契合了人才选拔制度的发展 C.反映了传统择业观念的变化 D.说明了经学传播趋于程式化 宋代有30多种关于花卉培育的著作,如《洛阳牡丹记》《扬州芍药谱》.《菊谱》都 颇负盛名。这些著作对种花、接花、浇花、养花、医花的方法都有具体精到的记述。 当时的花卉种植、新品种培育、栽培管理都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这可反映当时 A,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传统自然经济结构固化 C.重视总结农业生产经验 D.政府推动农业技术发展 黄宗羲《明儒学案·姚江学案》记载了王守仁贵州龙场悟道前后的状况:悟道之前, 泛滥于词章,遍读朱熹之书,出入佛老,苦苦追问“圣人处此,更有何道”:悟道 之后,知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其思想转变 A.否定格物致知理论 B.导致理学日益僵化 C.继承发展传统儒学 D.迎合统治者的需求 沈葆桢在《覆奏洋务事宜疏》中感慨:“天下洋务纲领在总理衙门,天下财赋纲领 在户部,必总理衙门周知户部实存之款,而后洋务可通盘筹画;必户部周知各关实 存之款,而后随时可应总理衙门之急需。”材料说明清政府 A,中枢决策机构发生变异 B,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C.政治体制改革举步维艰 D.权力运作机制亟待调整 1912年《时报》刊载:创办于宜统元年的浙江电话公司,原定官商合办十五年;光 复后,公司股东商议买回官股,改为商办。财政司认为虽与合同所载不符,为扩充 经营,力谋进步,亦乐为赞成。这表明当时 A.政府鼓励民办企业发展 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社会兴起创办实业热潮 D.民间资本主导经济发展 在陕甘宁边区,某剧团运用秦腔创作并演出《中国魂》《保卫和平》,又用眉户曲调 创作出《十二把镰刀》《夫妻识字》等剧目:一些木刻艺术家创作了《减租斗争》《李 有才板话》等作品,富于浓郁生活情趣。这 A.体现了民众文艺素养的提升 B.满足了各阶层对文艺的需求 C.推动了文艺创作的现代转型 D,反映文艺与时代主题的结合 A,通过储蓄不断优化经济结构 B.基本建设中储蓄占比稳步增长 C.对储蓄的调控力度逐渐减弱 D.借助储蓄积累支持工业化建设 1986年,国务院公布关于国企劳动制度改革的暂行规定后,国企新招职工都要签订 劳动合同,劳动者和国家间的行政关系转变为职工和企业间的劳动契约关系。到 1991年,全国国企劳动合同制职工已达1588.64万人,占国企职工总数的14.9%。 这可体现 A。劳动关系市场化 B.就业观念多元化 C.人才流动合理化 D.管理制度规范化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40一前1786),埃及的船队航行到红海南部:西亚黎巴嫩的 雪松从腓尼基海运到埃及。考古发现,,克里特的陶器在埃及出土,埃及的工具也在 克里特出现。材料说明该时期 A.腓尼基地区航海技术先进 B.埃及的手工业较为发达 C.埃及与周边经贸联系紧密 D.克里特文明具有扩张性 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建立后倭马亚王朝,君主哈卡姆二世常遣人 携带重金搜购希腊古籍,其皇宫图书馆藏书多达60余万册,常有大批学者在这里 举行学术研讨会,是当时著名的学术中心。这 A,说明阿拉伯人善于吸纳其他文化 B,反映阿拉伯学术研究领先世界 C.体现地中海地区图书馆事业繁荣 D.推动西班牙率先开辟全球航路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