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历史试卷-重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诊断检测

投稿时间:2025-04-15 10:45:35

试卷分类:高三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添加收藏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高三、2024年历史试卷、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诊断检测,教学小助手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历史试卷-重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诊断检测,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历史试卷-重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诊断检测(图1)

历史试卷-重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诊断检测(图2)


综合时代、地理信息及原始农业的兴起发展情况,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C项与材料无关,D项不
能据材料准确得出(虽然有学者主张这一看法)。
A项理解错误,B项应是始于秦朝:D项错误,考古成果不是“纠正”而是“补充”了文献记载。所谓“双
轨制”,结合题意看,西汉政府在古滇国地区既推行都部县制,又封赐当地部族首领参与地方管理。
“贞观十道”最初主要是依托于地理、交通形势而分划的地理区划,其地方一级行政功能并不明显,监察
职能也是后来增加的。材料表明,它对地方治理产生了积极作用。A、C、D项对材料的解读错误,也不
符合史实。
根据1027年诏令,符合条件的客户(佃农)有脱离原主的权利:1052年的孌州路(治所在今重庆市奉
节县)专法则规定当地客户不能合法流动,说明相较于江淮、两浙等地,變州路客户受到的封建人身控
制更多。A、B、C项结论分析错误。
材料信息表明,元代平话应是一种适应社会大众精神需求的历史通俗读物,对明清历史小说创作产生了
重要影响。A项理解错误,B、C项不符合史实。
明清时期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没有改变:外贸政策在总体上以管控民间贸易为主,清代更加严格。C、D
项排除,“自盛京至广东”的呈现顺序,不是由于技术的因素而是政治因素,清朝形成了尊奉盛京(满洲
兴起地及故都所在)的典制,凸显清王朝服域的大一统。
太平天国运动等冲击了清王朗原有基层治理体系,由乡绅把控的地方团练逐渐获得基层权力,这在一定
程度上维护了清朝的统治。A、B、C项对材料理解错误。
图表信息反映出清末民初民族工业较快发展的情况。A、C、D项不符合史实,该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有外
部因素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内部因素。该时期近代工业发展不同于洋务时代以官办为主的局面,私人
投资趋于活跃,呈现出官商分途共进的态势。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难之际积极呼吁改善工人生活、批评国民党在改善民生方面的无所作为,目的主要
在于动员民众,推动抗日救国斗争。A、C、D项都不符合史实。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国家对经济实行指令性的集中统一管理,国务院
工业分管部门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走向深入,特别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工业管理
体制发生了重大改变。A、B项与史实不符,C项理解错误。
综合时间、区域和贸易情况等信总,应为拜占庭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工商业发达,君士
坦丁堡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霍布斯认为,基督教体系国家“统治者只能有一个”、教会活动“应当在主权者的命令下”,他主张教权
应从属于王权。A、B、D项对材料理解错误。
13,C。美国内战期间的临时性高关税措施在内战结束后并没有结束,而是成为了常态化政策。A项不符合史实,
B项不能据材料准确得出,D项无明显关联
14.A。苏联的“计划科学”主要表现为国家在科学研究、生产运用等方面发挥规划、组织和推动等重要作用。B、
D项有一定关系,但不是这场争论的关键点,C项对材料理解错误。
15,B。材料体现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序贯生产”,主要可以理解为产品的零部件或
生产工序的因际化分工。A、D项不符合史实。C项理解错误,国际分工不等于全球经济风险。
16.(23分)
(1)特点:从边疆向内地逐步传播,传播经历漫长的过程:品种的改良和纺织技术的改进促进棉花的种植:官
方的大力推广推动棉花种植。(每点2分,共6分)
影响:推动了棉纺织业的进步:使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御寒保暖:促进了区域内农业结构变化与商
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国家赋税制度的调整。(一点2分,任答三点得5分)】
(2)概况:
阶段一:新航路开辟以前,棉花的种植、加工分别在美洲、非洲、印度、中国等地独立进行,棉纺织品在
小范围内流通。(2分)
阶段二:新航路开辟后到工业革命前,棉花的种植、消费突破地域限制,由欧洲人主导的棉花贸易网络初
步形成。(2分)
阶段三: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棉纺织业的中心,棉纺织品销往世界各地,印度、美洲地区成为其棉纺
业的原料产地。(2分)
(3)理解:
控制和剥削:刺激北美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发展,对黑奴的残酷剥削:工业革命过程中,棉纺织业发展对工
人的剥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棉花的生产和销售,从中获取巨大利润。(任意角度能说明
皆可,一点2分,两点3分)
自由和创造性: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工具与技术的改进促进生产力巨大发展:黑奴反抗压迫进行的
不懈斗争,追求自由,废除了奴隶制,(任意角度能说明皆可,一点2分,两点3分)
17.〔12分)
试题分析:
“祖国母亲”是一个将人伦伦理转化为政治伦理的隐喻概念,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建构了国家的合法性,
也塑造了公民的国家想象和国家认同,从历史来看,“祖国母亲”的政治隐喻是在近代以来的民族和民主革命中
逐步建构起来的,她主要来自对欧洲政治文化的移植。晚清以来,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引入,这种国家象征女性
化的欧洲传统也传入中国,法国及苏联政治文化的影响尤其明显。中国“祖国一母亲”的隐喻产生于近代以米“半
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语境下,国家四分五裂,民族危亡迫在旦夕,因此作为“弱者的母亲”是“祖国母亲”
最早的喻象。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祖国母亲”的受难形象开始被新的形象所代替。“苦难的母亲”的喻体转变成为“新生的母亲”“强大的母亲”喻体。
观点的拟定可以从以下角度:祖国母亲形象的演变反映中国独立自强的过程:祖国母亲的形象受到西方政治
文化的影响:祖国母亲形象的构建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评分参考标准
分值
层次一
层次二
层次三
评分要素
9-12分
5-8分
1-4分
在较充分提取材料信息的
在充分提取材料信息的基
基础上,拟定观点,基本
对材料信息提取不充分,观
(1)观点
础上,拟定观点,
符合正
符合正确的历史态度和价
点表达不明确或没有观点
确的历史态度和价值观
值观
能运用史实对观点论证分
能运用史实对观点论证分
对观点的论证分析缺乏史
(2)阐释
析,分析充分,论证有力
析,论证分析比较充分
实或史实混乱错误
能表述成文,思路清晰,
能表述成文,思路较清晰,
表述混乱,思路不够清晰,
(3)表述
逻辑严密
逻辑较严密
逻辑不够严密
18.(20分)
(1)评述:清代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生产资料增长:人口的快速增长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统治者要通过垦
荒、移民、抑制兼并等手段来应对人口危机。(3分)
洪亮吉的主张是在清朝前中期人口迅速增长,资源危机、统治危机日益显露的背景下的应对思考,
具有进步性和现实意义:但是其主张仍停留在传统农耕经济层面,没有找到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策
略,也没有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影响甚微。其主张对后世人口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借鉴。
(6分)
(2)原因: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的需求刺激人口增长:农业发展、进口贸易为人口增长提供物质保障:医疗卫生
事业进步降低死亡率。(每点2分,共6分)
影响: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推动英因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繁荣。(3分)
(3)认识:人口的增长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国家要适时调整人口政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