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历史试卷-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金太阳25-80C)2025届高三年级10月联考

更新时间:2025-02-09 16:57:48

试卷分类:高三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新疆卷】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2025届高三年级金太阳10月联考(金太阳25-80C)(10.29-10.31),高中\高三\新疆省\2024-2025学年上\历史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历史试卷-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金太阳25-80C)2025届高三年级10月联考(图1)

历史试卷-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金太阳25-80C)2025届高三年级10月联考(图2)


高三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早期中华文明的交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祝融被若干族群共同追认为祖先,这
些族群的分布超越了地域界限和地缘界限,反映了不同族群的汇聚交融,体现了中华文明汇
聚交融的趋势,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局部共同祖先意识的出现,并非文明起源,故排除A
项:战国晚期,黄帝成为华夏共祖,标志着族群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形成,故排除C项;从“祝融
八姓”的分布来看,河南地区也是主要分布地,当时华夏文明的中心在中原地区,而非山东地
区,故排除D项。
2.A【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的法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
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秦朝统治者以身高作为承担刑事责任的标准,而身高
1.5米的人可能还未成年,由此可见,秦朝把犯罪的责任年龄规定得很小,这体现了秦朝刑法
的残酷性,故选A项:身高的直观性可以起到预防和监督犯罪的作用,但是无法杜绝犯罪,故
排除B项:以身高作为标准具有直观性,并不科学,故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轻罪重罚的特
点,故排除D项。
3.C【解析】本题考查西汉均输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
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以往地方给国家缴纳的货物质差而价高,因此桑弘羊主
张实行均输法,统一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以城少经济运行成本,故选C项:由国家统一征
收、买卖和运输货物,确实有利于增加国家收入,但这与材料中桑弘羊提出均输法的背景不
符,故排除A项:西汉推行均输法主要是从国家的角度考虑的,故排除B项:为避免物价暴涨
或暴跌,西汉实行平准法,故排除D项。
4.C【解析】本题考查曹魏时期的尚书台,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尚书令原为中朝官,作为皇帝近
臣在宫内办公,而曹魏时期尚书台的办公地点由宫内迁往宫外,这说明尚书台由中朝机构逐
渐变为外朝机构,故选C项:尚书台虽变为外朝,但仍服务于专制皇权,不能说其脱离皇权的
掌控,故排除A项;最高决策权属于皇帝,故排除B项;尚书台设立之初旨在以中朝架空外
朝,但曹魏时期尚书台已经不是中朝机构,故排除D项。
5.B【解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斗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是少数民族政权,太
武帝统一北方后追求政权的正统性,而儒家思想是政权正统性的基础,北魏太武帝灭佛,实质
是因为佛教与王权正统性存在矛盾。南朝均是汉人建立的政权,被认同是正统性政权,故南
北朝态度不同的深层原因是“政权正统性的认同差异”,故选B项: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后,中
原地区主要实行小农经济,与南朝没有差异,故排除A项:这一差异跟北方流民的大量南迁
没有关系,故排除C项:玄学兴起于魏晋之际,是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崇尚老庄的思想流派,
而材料涉及的是佛教与需家思想,故排除D项。
6.D【解析】本题考查隋唐科举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
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在其居住的地方
势力强大,隋唐时期放开科举考试任官者子弟和家属的迁徙限制,从而有利于一些做官的士
族从祖居地迁走,这就会削弱士族在地方上的势力,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项,排除B
项:材料中的措施只是针对选官,不是要全面解除人口流动限制,故排除A项:迁徙会使宗族
血缘关系疏远,故排除C项。
7.A【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的商业,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
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了邸店,官员纷纷经营邸店,说
明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轻视商业的观念,故选A项;官员经营邸店不属于长途贩运贸
易,故排除B项:材料中经营即店的是官员个人,不是政府行为,且政府对此还是禁止的,故排
除C项:政府对官员禁令的失败不能说明抑商政策动摇,故排除D项。
8.D【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宋代设置的军主要分布在北方、西北
边境,军的名称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边境
冲突频繁,因而在北方、西北边境广泛设军,以抵御侵扰,故选D项:宋代改道为路,对前代地
方行政制度有所调整,故排除A项;宋代的军隶属于路,路才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故排除
B项:军只是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单位,军的设置并不意味着宋代未贯彻崇文抑武国策,故排
除C项
9.B【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农户生产与经济活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鲁斋集》中提到农民通过务工获取收入,表明农民已经不仅仅
依靠农业谋生:《癸辛杂识》中的地主出售鱼苗以获取利润,显示出农民参与商品生产和市场
交易:《藏一话腴描述了村落间商品交易的情况,表明商品流通日益活跃。上述内容都反映
了宋代商业意识不断增强,故选B项:材料未提及雇佣生产的普遍性,故排除A项;商品交易
活跃并不表明区域商业均衡发展,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政府的商业政策调整,故排
除D项
10.D【解析】本题考查宋金文化交往,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南宋绘画《文姬归汉图》中的服饰式样与金
朝齐国王幕中的服饰纹饰极为相似,这是宋金文化交往的表现,故选D项:材料未说明文献
与文物可以互证,故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宋文化对金朝的影响,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
涉及“岁币”,故排除C项。
11.A【解析】本题考查元代农业科技著作,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和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者南方经济的发展
及经济重心移至南方,南方的农业技术日益受到农业学家的重视,从而被记录于农书之中,
故选A项:农业技术的进步是一个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B项:统一国家并不是在
元代才出现的,故排除C项:中国古代历朝都实行重农政策,故排除D项
12.B【解析】本题考查明朝文学艺术的发展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代中后期文人的艺术创作内
容是“为四民立书”“致民尧舜”,这凸显了文人的理想抱负,故选B项:明朝统治思想是程朱
理学,没有变化,故排除A项:该现象是科举制僵化的结果,故排除C项:中国古代市民文化
兴起于北宋,故排除D项。
13.A【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手工业,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唯
物史观、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清时期出现的“早期工业化”主要表现为手
工业的发展,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市镇经济的繁荣,故选A项:农业商品化的根本动力是
生产力的发展,不是“早期工业化”,故排除B项;江南手工业中虽有资本主义萌芽,但总体上
仍属于传统手工业,属于农耕经济范畴,故排除C、D两项
14,D【解析】本题考查乾隆帝的专制政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乾隆帝旌表殉节者并不是为了给明朝的抵抗运动翻案,而是借以强
调对君主的忠诚,故选D项:乾隆时期南明政权已不存在,故排除A项:总结历史教训并不
是材料中这些做法的目的,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政府行为,且仅体现了“君为臣纲”的
理念,故排除C项。
15.B【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的外交立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太平天国领导人表示“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
皆兄弟也”,说明太平天国鼓励中外在平等基础上正当贸易,而拒绝承认三国与清廷所签条
约并强调“害人之物禁”,是由于这些条约不平等,鸦片等物品祸害民众,这反映出太平天国
没有屈服于外国侵略者的威逼利诱,坚持反对外国侵略的立场,故选B项:太平天国因时代
和阶级的局限无法认清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没有彻底抛弃传统的华夷外交观念,故排除
A、C两项:1853一1854年,英,法、美公使访问天京时对太平天国的态度是“中立”,1862年
清政府向列强“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正式联合起来镇压太平天国,故排除D项。
16.A【解析】本题考查严复的思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
史解释、家国情怀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严复认为“吾国之所以患者”,无非是“愚”
“贫”“弱”,改变“愚昧”是当务之急,其方法就是重视通过艺(科学)开启民智,故选A项:材
料中严复没有提到翻译西方著作的重要性,故排除C项:材料中严复没有批判儒家伦理纲
常,也没有倡导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故排除B、D两项。
17.C【解析】本题考查晚清自然经济解体,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867一1895年,中国棉纱进口值指
数、土布出口值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棉纱的大量进口及土布的出口冲击了以自给自足为特征
的自然经济,故选C项:材料没有国内土布与洋布、棉布所占的份额情况,无法说明中国土
布占据国内棉布市场,故排除A项;这一时期,列强并未放松对华经济侵路,故排除B项;西
方棉布与土布相比,仍占有竞争优势,故排除D项。
18.B【解析】本题考查护国运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
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袁世凯死后,革命派就“宣布罢兵”,而孙中山认
为“不能再以革命用兵”,这说明革命派的斗争目标仅是反对袁世凯称帝,并无有反帝反封建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提取码:30lt00
  • 百度云盘 『 提取码:rxgj
下载插图

高三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