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4-2025高三省级联测考试(冲刺卷I),高中\高三\河北省\2024-2025学年下\历史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2024一2025高三省级联测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命卷意图 一、注重四史入题,坚定“四个自信 试题通过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考查,引导学生认识 先进的中国人勇于担当、积极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 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解放,才能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的胜利,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突出培养学生的“四个自信”。第9 题从毛泽东的文章片段切入,要求考生提取材料中的历史关键信息,判断文章写作时 期,考查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历史概念和阶段特征的理解能力。第11题考查20世 纪80至90年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特征。 二、贯注文化传承,厚植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 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改以德的治理思想,九 州供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等等。本卷深入关注 文化传承,如第1题从浙江、上海出土的部分良渚文化陶器切入,考查江南先民的原始审 美情趣。第2题从儒家仁义思想与道家“慈”的思想的共同之处切入,考查中华优秀传 统思想文化。第3题从慎用刑罚的角度考查中华传统法律文化。 题号 2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B A D C B B D B A A C D C 1.A 解析:材料中的图片反映了江南地区先民制作的样式丰富、形态美观的陶器,体现出先民已具有了一 定的审美意识和工艺技巧,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陶器来源于何处或借鉴其他地区技术,故不能得出 先民注重区域文明交流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陶器制作工艺的不断革新,排除C项:当时,陶器 制作更多是个人手工技艺,不需要有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排除D项。 2.C解析:材料中,无论是老子的“慈”,还是孔子的“仁义”,都强调了统治者对民众的关爱和对社会和谐的 追求,体现了儒道两家在政治理想上有共通之处,故选C项。孟子提倡“仁政”,排除A项:儒道两家在当 时代表没落贵族阶层的利益,排除B项:当时的现实政治秩序是争霸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礼前乐坏。 孔子和老子对现实不满才提出这些主张,故主张维护现实政治秩序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3.B解析:材料反映了唐朝法律对特殊群体予以宽赦的情况,体现了儒家谨慎刑罚、施行仁义思想对法律 的影响,故选B项。人伦关系是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材料与此无关,排除A项:优抚弱势群 体是指对老弱贫苦群体生活上的特殊照顾,而材料是对特殊年龄人群犯轻罪的宽赦,排除C项:材料并没 有涉及教育与引导,排除D项。 4.A解析:唐玄宗后,回鹘历任可汗皆受唐朝册封,主动要求在回鸭辖地设官建置,接受唐廷管辖,与唐朝 逐渐演变为一种稳定的臣属关系,体现出回鸭对中原政权的归向和趋同,这是一种政治认同加强的表现。 故选A项。秦汉时期已出现因俗而治的模式,排除B项:元朝出现边疆与内地治理一体化的趋向,排除© 项:材料没有体现北方游牧部落发展状况,排除D项。 5.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太宗下令各州统计田地数量,平均分配地租,还大量减免田租。招募流民开垦 荒地,永久耕种。这些做法反映了宋初在以农立国的背景下,需要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来开垦和耕种新的土 地,以稳定统治,加强国力,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限制土地买卖,故不能得出限制土地兼并的结论,排 除A项:宋朝预防政局动荡是实行崇文抑武等措施,排除B项:这些做法客观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不 是宋太宗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 6.C解析:明初,对百官士庶营造住宅时多占土地修建园林,有严格禁令。但明朝中后期,随着经济的恢复 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文人士大夫群体、富裕的人家大量购买土地、修建园林,使江南地区成为私家园林 最为集中的地方,故选C项。材料所述与城市功能的变化无关,排除A项:明朝封建等级秩序并未瓦解, 排除B项:违制建园并不是反正统思想,排除D项。 7.B解析: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以奕诉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当权人物看到欧美国家的坚船利炮,为了 挽救国家颓势,致力于“自强”“求富”,故选B项。初步提出学习西方主张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最早开 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排除A项:闭关自守政策在《南京条约》之后,就开始放弃了,排除C项:19世纪末, 维新派积极推动变法活动,排除D项。 8.C解析:根据材料“放弃了中华革命党的秘密组织形式,经党员两人介绍交纳党费十元者即可人党”可 知,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后,认识到群众革命力量,于是改组国民党,公开招募,简化人党程序,这有利于吸收 更多的人加入,扩大国民党的群众基础,故选C项。A项所述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1924一1927年是 国民革命时期,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国民党扩大党员招募范围和简化入党程序,与政党政治无直接关 系,排除D项。 9.B解析:根据材料“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 外华侨在内”“耕者有其田”“三三制”等可知,当时要联合的已经不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了,而且准备实 施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政策,这是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故选B项。局部抗战时期尚未提出“三三制 原则,排除A项:全国抗战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也是联合的对象,而且当时实行减租减息,不是耕者有 其田,排除C项: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已经不再实行“三三制”,排除D项。 10.D解析:1958一1962年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黄宝妹》讴歌劳动模范,《李双双)赞扬妇女在农村建 设中的作用,都聚焦于普通人,体现出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立场,故选D项。材料反映不出群众性精神 文明建设成就斐然,排除A项:文化事业产业化不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排除B项:两部电影虽然都是以 妇女为主角,但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11.B解析:从80年代的“不要往城里挤”到90年代的“允许农民进城并赋予农民自由迁移的权利”,体现 出现代化建设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以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 我国改革开放深化,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国民经济布局的状况,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市基 础设施建设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材料与城乡商品市场的发展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 12.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基督教会控制下的西欧,英国法学家推崇王权至上,这体现出当时英国专制 王权国家的成长,是英国向民族国家转型的关键一步,故选A项。在16世纪时,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 弱,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普通法完整体系”,排除C项,《大宪章》推崇王在法下,排除D项。 13.A解析:17世纪,欧洲复兴古希腊地图制作技术,并采用大地测量,科学精确汇编的方式。反映了17世 纪启蒙运动的发展,人们的理性思维不断增长的时代背景,故选A项。16世纪前后新航路开辟,与材料 时间不符,排除B项:C项所述并非材料主旨,排除:近代科学革命开始于地理学说法错误,排除D项。 14.C解析:19世纪,英国先后颁布《市政改革法》《首都建筑法风伦敦政府法》,这些立法都与工业革命后城 市治理相关,可以看出立法对城市管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体现出英国社会治理不断推进,故选C项 英国在1835年领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排除A项: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 问题开始显现,而材料时间是19世纪中后期,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 15.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生产过程中质量指标和劳动生产 率在不断地上升,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战略成效显著,故选D项。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出现一些 问题,材料所述无法体现计划经济的活力,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被废除,排除B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苏联重工业发展较快,经济结构比例失调,排除C项。 16,C解析:二战后,法国在对德占领期间,设立行政学校培养德国文官,学校通过一系列亲法教有,使法占 区行政的专业人才需求得以满足,也加强了自身对德国的政治影响力,故选C项。材料中的学校教育侧 重启蒙思想、法国大革命等文化认同,而非专业素养,排除A项:B项所述并非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 体现法国推动联邦德国的建立,排除D项。 17.答案:(1)举措:加大力度开采铜矿:禁止毁钱铸造其他器物:禁止铜铁流出宋境:铸铁钱以弥补铜钱不足: 在铜钱中摻杂其他金属。(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2)示例一举措:使用纸币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2分)理由:交子等纸币,不需要用到铜铁原料:而 且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商业交易需要更便捷的媒介,纸币轻便,易于使用。(4分,每点2分) 示例二举措:使用贵金属。(2分)理由:战国以来,贵金属金,银也时常承担货币职能,只是没有成为主 要货币:白银等贵金属价值高,更有利于大额贸易。(4分,每点2分) 解析:(1)举措:根据材料“尽管宋代大量开采铜矿,到处设钢监铸币,但钱币仍然不足”可得出,加大力度 开采钢矿:“诏禁止民间铸钢为佛像,浮图及人物之无用者。宋仁宗天圣以后,毁钱铸钟及为铜器,皆有 染”可得出,禁止毁钱铸造其他器物,“铜铁不得闹出蕃界及化外”可得出,禁止钢铁流出宋境:“设铁钱三 监:邛州日患民,喜州日丰远,兴州日济众。益州、雏州旧赤有监。仁宗庆历五年,泉州青阳铁治大发,置 铁务于泉”可得出,铸铁钱以弥补钢钱不足:“建议减钢增铅、锡,岁可省铜30余万斤,计增铸钱15万9千 余缗”可得出,在铜钱中掺杂其他金属。(2)联系所学知识,宋代使用纸币。可从不用钢等原料和纸币的 便捷性方面说明。 18.答案示例: 论题:“他者”是被殖民者侵害的对象,但并非是野蜜人。(3分) 闸述:欧洲人用殖民主义的标准,划分人类,将自身称为文明人,而将“他者”(即“原住民”)视为野蛮人 “他者”并非野蛮人,在古代世界“他者”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英 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不断对外扩张,成为殖民者。他们殖民的范围不断扩大,由美洲拓展到亚洲、非洲。 他们通过贸易、殖民战争等手段,打击“他者”,建立殖民统治,造成“原生民”的大量死亡,部分地区如澳大 利亚等还发生了人口的替代性变化。殖民者奴役“原住民”,压榨殖民地的财富,“原住民”被迫卷人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殖民地在经济上依附于宗主国,受到宗主国的剥削,给“原住民”带来的长久的痛苦和灾 难。因此,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中,“他者”是被侵害的对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扩张,给“他者”带来 了深重的灾难,造成其地区的长期贫穷与落后。 总之,“他者”的塑造是殖民主义世界观的体现。(9分) 解析:根据材料“指那些被置于·野蛮'地位的·原住民”“使得被殖民者不仅仅在生理上和地域上,也不仅 仅在权利和特权上同欧洲人隔离开,这种隔离也同时发生在思想和价值观上”“殖民地是一个被一分为二 的世界”,国绕“他者”自椒具体论题。例如“他者”是被殖民者侵害的对象,但并非是野蛮人等,并结合具 体史实进行阐述,论证史实要充分。最后综合部分,要有总结提升 19.答案:(1)史料价值:是研究明清县域治理的直接史料。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明清时期华北地区的县城治 理:对于官员和科举中举者的记载,有助于研究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官员选拔与考核制度:对于军事方面 的详细记载,有助于了解民族关系、县域内的军事制度等:对于户口与田赋等的记载,有助于了解户籍,赋 税及货币制度:对学校的记载,有助于了解明清地方官学和教有制度的发展情况。(8分,每点2分,答出 其中4点即可) (2)原因:里甲制度的衰弱: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以自耕农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宗族关系的维系:保证赋 税征收的需要。(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3)经验:依靠科技和教有,推进科技研究及科技成果的应用:经济、科技、教有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相互 促进:坚持党的领导,积极推进改革开放。(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解析:(1)史料价值:明清时期,获鹿县出现了三部县志,县志作为记载一个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 教、物产等的专书,是研究明清县城治理的直接史料:根据县志记载涉及官员和科举中举者、“马政、牧马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