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历史试卷-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一监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52:12

试卷分类:高三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高三、2025年历史试卷、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一监测,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历史试卷-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一监测,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历史试卷-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一监测(图1)

历史试卷-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一监测(图2)


(2)困境:基础薄弱,技术落后:(4分)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财政困难:封建项固派和保守势力的
阻挠:清朝统治集团缺少长期发展的战略眼光和决心:列强的干预和破坏。(10分》
(3)造船业的发展是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为造船业
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市场需求。(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共5分。)
18.(15分)
(1)背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自然灾害频发:根据地财政
困难:因民党政府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2)影响:巩固了太行根据地,为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物资保障:减轻了农
民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解放区和新中国税收制度建设提供了经
验:丰富了太行精神的内涵。(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原则:以人民为中心:因地制宜:与时俱进。(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共3分。)
19.(12分)
示例: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科技教育进步
西欧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发展解放了人
们的思想,人们对自然界认识产生革命性变化,为科技教育的兴起奠定基础。16-17
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
科技教育在大学初兴
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美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
力进步,工业革命的浪潮作为核心驱动力,直接推动了大学教育从古典人文主义向
科技实用主义转型。大量科学课程在大学开设,加速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迎
来了科技教育大发展。
综上所述,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教育体系改革,而大学教育又通过人才培养与创
新促进生产力提升。
(也可从科技教育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科技教育与生产力相互促进等角度展
开阐述。)
A实现了全国税制一体化
B.放并了因俗而治的执政理念
C.致力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D.减弱了干预基层治理的力度
6.19世纪末,报刊媒介逐渐普及,其内容对“政治自觉”不高的士绅也有吸引力,如有关科举改革的
报道。很多人开始阅读这些报刊,接受西学知识,这些趋新人士已不是分散的个体,而是一种社会群
体。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变革的社会基础逐渐扩大
B.民主科学思想得到传播
C.奥舆论左右了社会发展进程
D.废除科举成为社会共识
7.1919年6月,由孙中山支持的《星期评论》在上海创刊,重点介绍与研究国内外劳工运动,宜传社会
主义,并开启了《共产党宣言》译作的起点;它和李大钊创办的《每周评论》一起被时人誉为“舆论界
中最亮的两颗明星”。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
A.新思想得到了进一步传播
B.国共两党达成共识
C.新民主主义理论得到认同
D.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8。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由于日本在中国战争中的大大削弱,它不得不停止进攻西伯利亚
的原来计划,而对之采取根本的守势。”后来苏德战争中,苏联从远东地区西调约54万人参与对德作
战,加速了苏军大反攻进程。由此可见,中国的抗日战争
A.牵制了二战中日军所有主力
B.打乱了德国因军队的战咯部署
C,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
D,保证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
9,下图是1955年创作的宜传画,配文为“农村青年们,要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起带头作用,积极建设
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该宣传画设计意图主要是
反映气候酷热、早涝交替,《摩河婆罗多》中多处涉及到太阳神苏尔耶、风神伐由、禁风雨神摩录多
等。这反映出
A文学作品再现了自然风貌
B.文化艺术植根于地理环境
C.宗教神话来源于丰富想象
D.恶劣环境催生了伟大艺术
11.有学者指出,“他们在吸收、融合被征服地区文明的基础上,不仅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而且
还创造出了灿烂的精神文明。他们接过古代文明的火炬,加以融合、创新和发展,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一
座桥梁。”能体现这一观点的作品是
A.《罗摩衍邦》
B.《一千零一夜》C.《马可·波罗行纪》D.《神曲》
12.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在《政府论》中这样写到,像北美原住民那样的群体,并没有运用理性来劳
动的能力,因此他们生存的地方,就理应让当时具有充分劳动能力的英围资产阶级那样的群体去占有。
洛克意在
A.强调文明交流共融B.美化殖民侵路C肯定劳动创造财富D.宜扬理性主义
13.俄国十月革命后,被称为“拉美马克思主义之父”的马里亚特吉强调:“社会主义不能是社会主义
制度毫无生机的复制品或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条主义应用。它必须是一种“英雄的创造′,拉美的现实
必须赋予它生命。”这说明拉美地区
A亟需个人英雄的创造性
B.发动无产阶级革命的迫切性
C.民族独立任务的艰巨性
D.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必要性
14.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列宁强调:“只有共耕制才是出路”:1921年4月,他又在《论粮食税》
中首次表述了合作社思想,随着新经济改策的实行,其合作化思想也逐新完善起来。这一转变
A开创了苏联发展的新模式
B.指导了俄国的工农业生产
C.适应了新经济政策的要求
D.丰富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15.表2反映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变化,这主要得益于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