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2025年语文试卷、湖北省七市州高三年级联合统一调研测试,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语文试卷-湖北省七市州高三年级2025年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2025年湖北省七市州高三年级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 解析:A项,“顺覆了哈尔滨传统的热度”不合文意,文中说“体有盛宴不断释放澄出效应”,指对原有冰 雪经济体量的突破而不是“顺覆”,C项属于偷换概念,双向赋能指向有误,原文是基于冰雪赛事运动, 并非指南方和北方。D项以偏概全,“带动了产业的融合发展”的是“冰雪赛事”,不只是“吉样物”。B 项,由“美国…重要目的地”可知,该项正确。 2.C 解析:C项不能由“资源开发起步较晚”推出“冰雪运动起步较晚”,该项错误。 3.D 解析:D项,“全面明确的回应”说法错误。 4.①冰雪经济“北雪南移”渐成趋势,其有助于推广冰雪运动,化解冰雪资源南北分布不均的矛后,带动 冰雪经济形成增量。②冰雪消费实现产业集群,带动地区协同发展,在体有赛事加持下,“冷资源”真正 撬动了“热产业”·③为充分利用冰雪资源并释放冰雪经济效应,需解决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设计单一、 市场推广不力、相关人才不足等问题。(答对①,2分,答对②③中的一点,2分) 5.示例:①第阶段介绍冰雪运动项目,激发人门对冰雪运动的兴趣(2分):②第二阶段在虚拟场景中学习训练并 熟练学握冰雪运动技能(2分》:③第三阶段构建拟的冰雪世界,实现深入的沉浸式体验,让人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 (2分)。(分点说明,每点2分,共6分) 6.D(“悬念重重,跌宕起伏”,夸大其词。“妙趣横生”与文本不符) 7.D(“流露了徐铉渴望光复旧朝的心理”说法错误,应该是“暗示了后文李煜的悲惨结局”。) 8.①委婉含蓄地暗示了徐铉在寒冷的冬天死去的结局。(2分) ②触发读者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与评判。(2分)(每点2分,共4分)(若回答“②对封建社会历史 现实的反思”,“②徐铉正直忠君坚守本分而不随世俗的性格而被历史记住,走进历史就是走进历 史典籍”“②在现实中再也没有徐铉这样的人,徐鉉成为历史过往”也酌情给2分。) 解析:根据前文谢岳、李煜的结局,徐铉的被贬,两处寒冬天气的描写的象征义,可以推测徐铉死去的结 局。“走进了历史”这里是对徐铉死去的委婉的表达。徐铉“依旧穿着江南的服饰”这一行为表达出的对 故国的思念,对江南士人风骨的坚守,但最终被贬,在隆冬死去:徐铉坚持不撒谎,谢岳却因此在被罢官 后又饿死山林。徐铉坚守正直的品性,反而成为害人的帮凶:探视故主李煜,全旧臣之义,却加速了李煜 的死亡。徐铉的选择到底对不对?文中情节的设置,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思考空间。 9.①还原真相,以真实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为基础进行创作,(2分)小说以宋初为背景,融合了李煜亡国, 创作《虞美人》、亡身,徐铉被贬等史实。(1分)(3分) ②尊重历史,在矛盾中揭示复杂的人性,塑造鲜活人物。(2分)对待故友的求助是正直的拒绝,还是违 背本心,施以援手:在复杂的潮政局势下,是随波逐流,还是保持“文人风骨”。等等。小说在历史现实 中塑造了富于个性、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物。(1分)(3分)(每点3分,共6分) 10.BDF公众号:湖北升学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亲自承受皇帝的旨意,所陈述的利弊,己经成形为墨字, 这件事已经不能停止了。保持语意完整,四字句,句式一致。 11.B 解析:A.闻,使听闻,禀告/闻名:B.冠,位居第一,超出/帽子:C.迩,亲近,动词/近与“远”相 对,形容词:D.苟,假如,如果,连词/姑且,暂且,副词) 12.D 解析:“贝要…就”过于绝对。文中除了广开言路,不亲近小人,还提到了任用人才时不受制于世 俗之见,不责细过。 13.(1)他又被浚仪县令崔贤有羞辱,于是心中感慨激愤,向西前往长安。 (得分点:为…所,被动句式:感激,感慨激愤:之,到,前往:句意1分。共4分,) (2)广泛地征求众人的意见,有才能的人就能晋升了。关注湖北升学通获取更多最新数据。 (得分点:博,广泛的:询,询问,征求:进,晋升,提拔:句意1分,共4分。) 14,①善于发现人才,提拔人才,唐太宗通过常何发现了马周,并提拔马周(识才):②虚心求贤,广开 言路,太宗令文武百宫陈时政利害,亲自请教马周(爱才):③充分信任,才尽其用,充分信任马周,让 其辅佐皇太子等(用才)。(每条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马周,年少时行为放浪不羁,不被州里的人敬重。他补任州助教后,很不爱亲理政事。刺史达奚怨因 此对他发怒并杖责他,马周于是一甩衣袖离开曹州,他又被浚仪县令崔贤有羞辱,于是心中感慨激愤,向 西前往长安,住在将军常何家中。 贞观初年,唐太宗命令文武百官上书陈述当时政治的利弊。常何因为自己是武官,没有什么学问,就 委托马周起草奏书。马周详尽地陈述了四十多条利弊。常何看了奏书,惊讶地说:“条目怎么这么多啊? 我不敢把它上奏给皇上。”马周说:“将军蒙受国家的厚恩,亲自承受皇帝的旨意,所陈述的利弊,已经 成形为墨字,这件事己经不能停止了。将军即使不上奏,难道能这样吗?”常何于是把奏书呈报给太宗。 太宗十分惊讶,召见常何询问,随即又召见马周,与他交谈,对他的才能感到非常惊奇,让马周在门下省 当值,马周所受的恩宠超过了公卿宰相,多次升迁后担任中书令。马周所陈述的事情,如在六街设置鼓来 代替传呼,设置快速的驿站来传达紧急情况,征收居民的赋税以及宫廷宿卫人员的大小交替等,就是奏书 中的条款。关注湖北升学通获取更多最新数据。 唐太宗前往辽海亲征,下诏让马周辅佐皇太子,留在定州监管国事。等到太宗凯旋而归,唐高宗派遣 邦些留在定州受宠的嫔妃,到太宗的临时住所迎接。太宗很高兴,问唐高宗为什么这样做,唐高宗说:“这 是马周教我的。”太宗笑着说:“这个山东人总是能看透我的心思。”赏赐给马周很多财物。等到马周 去世,太宗为他悲痛万分。当初,马周以平民身份进入门下省当值,太宗当即任命他为监察里行,不久又 授予他监察御史之职。“里行”这个官名,就是从马周开始的。 材料二: 国家都是因为任用贤能的人才能兴盛,因为不用贤能之人而专凭君主一己之见而衰败。这两点是社会 发展的必然规律,古往今来都是这样,也是一般人所能认同的。可为什么安定的时代有人才国家就能兴盛, 昏乱的时代虽然有人才国家也不能兴盛呢?原因是任用贤能与不用贤能啊。有了贤能的人并加以任用,这 是国家的福气,有了贤能的人却不用,就像没有一样。商朝兴起时有仲虺、伊尹这样的贤臣,等到衰败时 也有三仁(微子、箕子、比干)这样的贤人。周朗兴起时,有与武王同心同德的十位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 祭公谋父、内史过这样的贤臣。两汉兴起时,有萧何、曹参、寇恂、邓禹这样的人,等到衰败时也有王嘉、 傅喜、陈蕃、李固这样众多的贤人。从魏、晋以后,一直到唐朝,这样的贤人很多,不能全部列举,而这 其中有的出现在兴盛的时代,有的出现在衰败的时代,也和上面所说的相同。由此看来,有贤能之人并加 以任用,是国家的福气,有贤能的人却不用,就像没有一样,怎么不应该慎重地对待呢? 现今的情况和古代是相通的,现今的天下就如同古代的天下,现今的士人和民众也如同古代的士人和 民众。古代哪怕是纷扰的乱世,还能有那么多贤能之士,何况今天太平时节,怎能说没有人才呢,关键在 于君主任用还是不任用贤能罢了。广泛地征求众人的意见,有才能的人就能进用了:没有忌讳的事情,人 们就敢于直言进谏了:不亲近小人,进谗阿谀之人就被硫远了:不被文牍世俗拘束,守职的人就能够明辨 地处理事务了:不挑别人的小毛病,有办事能力的人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以达到相应的效果了。如果能 够这样做,还怕不会超越两汉,胜过三代,而达到五帝三皇那样的盛世吧。公众号:湖北升学通 15.C 解析:C项错误在于对颈联的写景手法与情感内涵的误读。 写景顺序辨析:颈联“远山衔落日,秋草接平涯”中,“远山”为远景,“秋草”为近景,实际是由远及 近的视角转换(而非“由近及远”),“衔”字将落日与远山拟人化,暗含时间流逝之感:“接”字强化 天地苍茫的视觉延伸,烘托离别的怅惘。全联以宏阔之量反衬人之形小孤独,流露的是离别的哀愁,而非 “超然物外的襟怀”。关注湖北升学通获取更多最新数据。 其他选项正误分析: A项:首联“弧帆”“暮色”“乘葭”等意象组合,确以空寂苍茫的意境奠定全诗基调。 B项:颔联“分”字精准慕写雁阵划破云层的动态,“咽”字既拟秋蝉嘶哑之声,又暗喻诗人哽咽之情, 炼字精妙。 D项:尾联以“流水”喻心绪,将抽象的“不知何时重逢”之叹转化为具象的流水意象,余韵悠长 16.答案示例:①时间层递贯穿全诗,谊染离愁别绪之绵长和未来重逢之渺茫。(1分)“暮色”到“落日” 时间的推进,当下至“重来日”光阴的延展,既点明送别时间为秋日黄昏,“落日”又强化时间流逝,暗 示别后相思的漫长,又借“重来日”“流水嗟”表达未来重逢之渺茫。(1分) ②空间开阖拓宽意境,暗示诗人目送友人的视线变化,传递出“目断神伤”的别情,(1分)首联“孤帆 天际没”由近及远,以弧帆消失于天际的远景拉开空间距离,又以“暮色入蒹葭”拉回视线:额联借高飞 之雁拓展纵向空间,“蝉声咽岸沙”则收回至近处堤岸:颈联“远山”“平涯”再拓横向视野,视线变化、 空间转换体现出诗人依依不舍,留恋难离的深情。(1分)关注湖北升学通获取更多最新数据。 ③本诗通过时空的层递与交织,将离愁别绪菹染得深沉绵长,(1分)秋景的苍茫渲染,“蒹葭”“雁字” “秋草”等意象既点明秋季的萧瑟(时间性),又通过“天地相接”的视觉描写(“秋草接平涯”)强化 空间的无垠。时空的双重苍茫,使高愁突破眼前情景,升华为对人生漂泊的普遍性感慨。,(1分) 评分参考:按“时间维度(2分》+空间维度(2分)+时空交织(2分)”分层赋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7.(1)余虽好修婷以机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3)示例: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救吹箫 18.“纷至踏来”应政为“纷至沓来”: “临晨”应政为“凌晨”: “马来西亚藉”应改为“马来西亚籍”: 19.示例:从人湳涌动的西安大唐不夜城,到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从庄严肃穆的天安门广场,到时尚潮 流的成都太古里:从巍峨挺拔的黄山奇峰,到宁静致远的丽江古城:从气势恢宏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到浪 漫迷人的厦门鼓浪屿。关注湖北升学通获取更多最新数据 (任选两句即可,注意句式一致) 20.①中国游何以成为流量密码②外国游客在华旅行更加追求沉浸式体验 21,示例:我们齐聚“天宫”,70后沉稳指挥,80后熟练操作,90后精准对接,一切井然有序。出征时“不 负祖国重托”的誓言还回响在耳旁。这一刻,我真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自己成为一名航天员的无比自豪。 (运用整散句2分,见闻感受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2.①“第4次”:可见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载人飞行的成功壮举和辉煌成就。 (2分。答出“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得1分,内涵1分) ②“第33次”:可见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航天科学家为实现“飞天梦”的几代人接续努力、艰 辛探索和不朽功助。(2分,答出“载人航天工程实施”,得1分,内涵1分) ③“第543次”:可见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试验的艰难历程,航天科学家为建立航天强国的担当奉献精 神以及我国强大的综合实力,(2分,答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试验”,得1分,内涵1分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