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语文试卷-河北省2024-2025高三省级联测考试

更新时间:2025-03-02 15:35:36

试卷分类:高三语文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河北省2024-2025高三省级联测考试(冲刺卷I),高中\高三\河北省\2024-2025学年下\语文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语文试卷-河北省2024-2025高三省级联测考试(图1)

语文试卷-河北省2024-2025高三省级联测考试(图2)


2024一2025高三省级联测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卡命卷意图
本套试卷参照新高考的试卷结构、思路命题,同时对标学段学情,依据教学过程检测
需要。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以课标和高考评价体系为导向,体现“教一学一考”
紧密结合的理念
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套试卷发挥以文育人的学科
优势,借助选材引导考生树立家国观念和文化自信。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取富有地域色彩
的作家鲍尔吉·原野的作品。引导考生深入思考土地与人的依存关系,树立乡愁意识和
家国情怀。文言文阅读考查考生以古鉴今、修德立身的能力。古代诗歌阅读选取宋代
爱国词人张孝祥的作品,引导考生感受名臣的情操,理解古代仁人志士的胸襟抱负。
二,精心创设丰富而真实的情境。如第21题“新疆某中学要出版一本同学们赞美家
乡的诗集,诗集将以上面文段为序言,请你为该序言拟写一个标题”,第0题在语境中
对构词法的考查,让考生将所学转化到实践运用中。
三,夯实基础,变化创新,综合提升考生思维品质。试题借第2题、第3题、第14
题、第19题、第20题等题目的命制增加启发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借信息类文本考查考
生在逻辑认知方面的能力,借助写作加大对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考查力度,有助于提
升考生的思维品质。这些题目既体现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也具有创新变化
的亮点,能有效帮助考生完善和拓展思维的全面灵活性
1.A解析:“由物理学家在现实中发现”错误,黑体是“理想状态下的模型物体”,不是在“现实中发现”的。
2.C解析:“说明科学研究不宜更换理论基础“推断有误,从文中信息不能得出这一结论
3.D解析:“璃利一金斯公式”的使用范用是黑体,萤火虫虽然发射短波,但不是黑体
4.答案:①比喻生动形象:在介绍黑体辐射研究过程时,用“两套衣服”来比喻当时的两套公式,使复杂的科学
问题变得通俗易懂。②语言通俗,多口语化表达,富有感染力。如“最要命的是”“无意中凑出了一个公式”
“不由得一愣“等口语化、生活化的表达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消除了阅读的隔阀感,提升了读者的阅读兴
趣。(每点2分。若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5.答案:①创新精神能够帮助科学家们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1分)如普朗克在
面对已有公式失效的困境时,不再局限于原理的推导,而是创新采用数学上的内插法,得出了普朗克黑体
公式。(举出一例并分析,可得2分)②严谨态度则确保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1分)如瑞利基于实
验结果试图对推恩公式进行修改完善,金斯则进一步计算出了公式里的常数,最终得到了瑞利一金斯公
式。(举出一例并分析,可得2分)
6,A解析:“作者对此愤怒又无奈,他抗拒现代文明“语意过重,作者对现代社会发展中的过度开采是否定
的,但文本中并没有表明作者抗拒现代文明,作者也并未对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到来感到愤怒或无奈
7,B解析:A项,“车辙路已闲置好多年”表述有误,文中并未说这条路闲置好多年,只说“好多年不拉盐
了”。C项,“可见村人的安排非常合理”于文无据,由文中内容难以推出这样的结论。D项,“·连牛都在
笑'以调侃语气从侧面写出了两人的变化之大”分析有误,“连牛都在笑”是从侧面来写兄弟俩的开心
8,答案:①句式:多用短句、整句,句式灵活,写出了作者的愉悦欢快之情。②修辞:将长调比喻成哈达和丝绸
腰带,形象地描绘出长调的飘逸:比拟手法进一步赋予长调飞舞,卷曲的动感:排比写出了草原上的优美曲
线:作者以多变的修辞描写诗意优美的草原风光,尽显作者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每点2分:修辞中任意写
出两种即可,每种1分)
9.答案:①这是一个有独特生活方式的草原民族。他们习惯游牧生话,用勒勒车队去拉盐,有着顺应自然的
简单质朴的生活模式。②这是有坚韧顽强,勤劳朴实,乐观积极,向往自由而富于幻想的精神风貌的草原
民族。他们不棋艰辛历时两个月去拉盐,他们有美好的笑容,他们幻想着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他们有着
丰富的精神追求。③这是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的草原民族。他们背负着厚重的历史,崇尚自然,抗拒对
自然的破坏:他们有感情丰富的长调文化,反映着草原民族细腻诗意的情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BEG解析:画波浪线句断句为: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根据
文意,“须是今日格一件”表达今天做的格物之事,后面“明日又格一件”与之并列,故应在B,E处断开:
“积习既多”表示经过长时间积累的情况,“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是积累之后达到的结果,应在G处
断开。
1山.C解析:C项,乘隙讲授”的“乘”是“趁着”之意,《登泰山记)“自京师乘风雪”的“乘”是“冒着”之意,二
者意思不同。A项,文中“自小其心也”的“小”是使动用法,使心变小。《师说“小学而大遗”的“小”是形
容词用作名词,指小的方面,二者意思和用法均不同。
12.D解析:“只有颜回这样的人才能格一物便能通众理"错,原文是“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即是说即使颜
回这样的人也不敢这么说
13.答案:(1)只是被物欲蒙蔽了(本心)面已,必须格除物欲,才能像颜回那样(对不善)从来没有不知道的
(“格“始”“未尝”各1分,句意1分)
(2)有的(或者)讨论古今人物,辨别他们的对错:有的(或者)接触应对外界事物,处理妥善得当。这些都
是在穷尽(探究)事物的道理。(“别“处“穷”各1分,句意1分)
14.答案:①力求穷致事物之理。每一个事物都蕴含着一个道理,只有深人探究,才能获得对事物的认知,这
是格物致知的基础。②多种穷理途径并行,可以读书讲明义理,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实践积累。③长
期积累,循序渐进。不能期望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而应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持续不断地积累对不
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5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正德十年,九川在龙江初次见到了先生。当时先生正和甘泉先生谈论“格物”的学说。甘泉先生坚持朱
廉的观点。先生说:“这种理解就是在心外去探求事物的道理。”甘泉先生说:“如果认为寻求事物的道理是人
心之外的活动,那就把自己的心看得太小了.”九川货成朱熹格物的说法。先生又该到【孟子·尽心》章,九川
听后,对先生“格物”的学说就不再怀疑了。
后来闲居在家,再次就格物问题写信问先生。先生答:“只要能下真功夫,时间长了自然就明白了,”山居
期间,抄录了《大学》阳本来读,觉得朱森的格物学说不正确:但也杯疑先生认为意念所指即为物的说法,这个
“物”宇还是没弄明白。正德十四年,九川从京城回来,在洪都再次见到先生。先生此时正忙于军务,只能抽
空给我讲授,先生首先问:“这几年用功用得怎么样?”
九川说:“我这几年体会到“彰明内心的美德’的功夫是要·使意念真诚”。从‘将美德够明于天下”开始,
逐步追潮本源,到“使意念真诚’上就再不能追潮了,为什么·使意念真诚'之前还有·格物致知’的功夫?后果
又通过体验,觉得意念真诚与否,必须人心先知觉到才行,以颜回说的·一有不善的苗头没有不自知的,知道
了不善就不会再次犯错”来验证,领时觉得豁然开期,好像是没什么疑态了,但又多了一个·格物'的功夫(没
法解释)。九川又考虑到,凭借我心的灵敏又怎能不知道意的善恶呢?只是被物欲蒙蔽了(本心)而已,必须
格除物欲,才能像颜回那样(对不善)从来漫有不加道的(一有不善马上就会知道):九川又怀疑自己是不是
把下功夫的次序给颜例了,以至于和使意念真诚的功夫不相关。九川始终不能理解,现在向先生请教。”
先生说:“真可惜呀!这本来是一句话就能明白的,你所举的颜回的例子就可以说明问题了,”
九川又问:“甘泉先生最近也相信并采周《大学》旧本,认为·格物'就像求道,认为探究天理就好比探究果
穴,必须帝自到果穴中去,因此格物也就是随处体认天理,这似乎同先生的主张逐新接近了。”
材料二:
凡是一件事物上就会有一件事物的道理,所以需要穷尽其中的道理。穷尽道理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有的
读书讲清楚义理,有的讨论古今人物,辨别他们的对错:有的接触,应对外界事物,处理妥善得当。这些都是
在穷尽(探究)事物的道理。有人问:“研究事物的道理需要一件事物一件事物去研究,还是只需要研究一件
事物,一切道理就都可以通达呢?”回答说:“怎么可能会贯通?如果只去研究一件事物,就通达了一切道理,
即便是颜回也不牧这样说。雪要今天去探究一件(事物):明天再去探宽二件(事物):积累得多了:自然就会
有纸然造脚明白的时候,”
15.C解析:“以使声名与日月同光”理解不当,“拂拭三间文字,还与日争光”表达的是对屈原的推崇与敬仰
之情,并非要让自己声名与日月同光
16.答案:①本词中的两句用典抒情,化用“屈原蝉蜕于浊秽”和“庄周梦蝶”两个典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词
人对超脱尘世的渴望和对高洁情怀,精神自由的追求。②(念奴娇·过洞庭》中的儿几句借景抒情,景情交
融,在对洞庭湖上水月澄澈美景的描绘之中,传达出自己与自然融合的超脱旷达和对自身高洁品质的背
定和自豪。(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7.答案:(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花然
(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3》示例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示例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空1分)
18.答案:甲,②(1分),理由:第一首诗写女子思念远方的夫君,盼望书信寄回,该诗句从女子的视角写,同时
提到了对来信的询问,符合主题。(2分)乙:③(1分),理由:第三首诗是女子对丈夫的回答,提到了寒梅
和春草,该诗句既提到了寒梅已开,又通过“视春草”“畏向阶前生”表达了女子的离愁就像茂盛的春草
眼看就要蔓延到阶前了,与第三首诗的内容和情感相契合。(2分)
19.答案:A相辅相成(或:相得益彰/相映成趣)B独辟翼径(或:别出心裁)(每空1分。若其他答案契合
语境,亦可得分)
20D解析:“暗码”中“暗”是形容词,修饰后面的语素“码”,意为“秘密的…”,是定中式结构:该同与“高
山”一词构成方式一样,“高山”中“高”是形容词,修饰“山”,意为“高高的…”。A项,“解码”中“解”是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语文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