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语文试卷-山东省淄博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投稿时间:2025-04-08 15:10:34

试卷分类:高三语文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添加收藏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高三、2025年语文试卷、山东省淄博市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教学小助手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语文试卷-山东省淄博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语文试卷-山东省淄博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图1)

语文试卷-山东省淄博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图2)


(五)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
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
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
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
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
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①一点也不能
离开实我,排斥一切否认实我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列宁这样说过:“实我高于(理论的)
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
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
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
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
的观点是辩证难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摘自毛泽东《实践论》)
材料二:
(三十三)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谓主观性,就是不知道客观地看问题,也就
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观点去看问题。这②一点,我在《实践论》一文中已经说过了。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去看问题。例如,只了解中国一方、不了解日本一方,只了解共产党一方、不了解国民党一方,
只了解无产阶级一方、不了解资产阶级一方,只了解农民一方、不了解地主一方,只了解顺利情形一方、
不了解困难情形一方,只了解过去一方、不了解将来一方,只了解个体一方、不了解总体一方,只了解缺
点一方、不了解成绩一方,只了解原告一方、不了解被告一方,只了解革命的秘密工作一方、不了解革命
的公开工作一方,如此等等。一句话,不了解矛盾各方的特点。这就叫做片面地看问题。或者叫做只看见
局部,不看见全体,贝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这样,是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的,是不能完成革命任
务的,是不能做好所任工作的,是不能正确地发展党内的思想斗争的。孙子论军事说:“知己知彼,百战
不殆。”他说的是作战的双方。唐朝人魏征说过:“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也懂得片面性不对。可是我们的
同志看问题,往往带片面性,这样的人就往往碰钉子,《水浒传》上宋江三打祝家庄,两次都因情况不明,
方法不对,打了收仗。后来改变方法,从调查情形入手,于是熟悉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扈家庄和祝
家庄的联盟,并且布置了藏在敌人营盘里的伏兵,用了和外国故事中所说木马计相像的方法,第三次就打
了胜仗。《水浒传》上有很多唯物辩证法的事例,这个三打祝家庄,算是最好的一个。列宁说:“要真正地
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作到这一点,可是
要求全面性,将使我们防止错误,防止僵化。”我们应该记得他的话。表面性,是对矛盾总体和矛盾各方的
特点都不去看,否认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矛盾特点的必要,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
看到③一点矛居的形相,就想动手去解决矛居(答复问题、解决纠纷、处理工作、指挥战争)。这样的做法,
没有不出乱子的。中国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同志们所以犯错误,就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方法是主观的、
片面的和表面的。片面性、表面性也是主观性,因为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
人们不去如实地反映这些情况,而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们,不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不认识事物的
内部规律,所以这种方法是主观主义的。
(摘自毛泽东《矛盾论》)
材料三:
1937年,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系统讲授哲学理论。《实践论》与《矛盾论》是从《辩证
唯物论(讲授提纲)》中拆分出来的两篇文章。当时,国内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剧烈变动,日军大举侵华的战
争野心暴露无遗,国共两党正在限难谈判,中国的命运与中国革命的前途充满了不确定性。身处这样的危
急关头,毛泽东在承担诸多繁重工作的同时,坚持为即将走上战场领导抗日战争的军事干部系统讲授哲学,
显然有着深远的考忠。
学习结束后的军事干部大多挺进敌后,承担起开辟根据地和领导游击战争的重任。他们身处敌后抗日
根据地,既需要与日军和伪军周旋作战,又需要处理与国民党政权、地方实力派、民间武装等形形色色势
力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还要领导群众发展生产,建设根据地。在如此复杂的局势之中,党员干部如果受教条主义影响,缺乏对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与科学分析的能力,就难以担起重任,敌后抗日根据地也势必
无法长期坚持。正因如此,毛泽东深入研究并系统讲授哲学,致力于为党员干部建立起分析问题与解决问
题的科学有效的思维方法。
(摘编自熊成帅《调查研究为何非做不可:《实践论)与〈矛盾论》解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就是说,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B.辩证唯物论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因此,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最核心的观点。
C.列宁指出要把握和研究对象一切方面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要求全面性可以避免错误和僵化。
D.在复杂局势中,要提高对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与科学分析的能力,否则难以担当重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和认识将被证实是符合辩证唯物论和客观规律性的
B.依靠“社会实践的结果”判定认识或理论是真理,这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谈到的“第二
次飞跃”。
C.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的原因,在于看待事物的方法是主观的、片面的和表面的。
D.片面性和表面性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内部规律,也应属于主观性。
3.下列选项,与材料二批判的观点无关的一项是()
A.自以为是夸夸其谈
B.盲人摸象一叶障目
C.走马观花生吞活剥
D.人心惟危胸无点墨
4.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三处加点的“一点”,请结合语境闸释其含义。
5.从材料三可知,《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毛泽东讲授哲学理论的讲稿。请从论证技巧、听众感受两个角
度谈谈毛泽东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
【答案】1.B2.A
3.D
4.①一点:意为完全、丝毫,从程度上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紧密联系,没有任何脱高可能。
②一点:表示指代,指代前文谈论的主观性观点。
③一点:意为少量,体现了表面性看问题的特点
5.论证技巧:
①引用论证:文中通过引用名言、俗语来证明观点,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列宁经典理论和孙子、魏征等古人智慧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语文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