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2024年历史试卷、山西省大同市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教学小助手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历史试卷-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1)表现:中国的纸和造纸术传人印度:印度的佛教传人中国。(4分,每点2分) (2)特点:文化交流时间早:以特色产品为主:兼有商品和技术交流。(4分,每点2分, 答出两点即可。) 原因:海上丝到之路的畅通:商业贸易的发展:优质手工业产品的吸引力。(4分,每点2 分,答出两点即可。) 18.(14分) (1)特点: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深受基督缴影响:融汇西亚、北非和东方文化:受 军事活动影响:与商业活动密切相关。(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2)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定经济形态影响:相对封闭的人文环境:历史传统的影响:人民 的辛勒劳动。(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3)不同条件孕育不同文化:尊重并平等对待不同文化:不同优秀文化都应该得到传承和 保护。(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19.(14分) (1)学习罗马内容全面(从技术和文化层面学习罗马:历时久:范围广:保留一定的民族 特色。(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2)北美政治文化呈现民主化特点;推动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逐渐形成了以厥洲文化为 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导致该地区家庭伦理关系相对紧张:打断了美洲文化的发展进程,使土著文化受到破坏。(8分,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 (3)人口迁移导致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同时推动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发展与认同。〔2分, 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0.(12分) 评分标准:论题0-2分,史实阐述06分,论证04分。其体味分要求如下: 分值 要求 10-12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引用2-3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 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7-9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围绕所定论题进行阐述: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 清晰,文字通顺。所拟论题基本符合要求,指向较明确。 4-6 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 字较通顺。 0-3 所拟论题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 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 示例: 论题: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中不断发展。 论述:中华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他邦的文化,在交流中不断丰富发展。 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至宋代,儒家学说融合佛、道形成理学,佛教完成 本土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的宗教、哲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明末 清初,随着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外国传教十将西方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 识引入中国,“西学东渐“局面由此开启,以徐光启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会通中西文化,编译科 学著作,促进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鸦片战争后,西学进一步传人中国,特别是随着启蒙思 想的传人,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进一步深人,锨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俄国十月苹命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入中国,先进的知识分 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将之指导中国革命,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 总之,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互鉴中不断创新、升华,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下表为中医(针灸)外传概况统计表,这一历程可以用来说明 时间 传入国家 人物 概况 562年 日本 知聪 《针灸甲乙经》传入日本 6世纪 印度 宋云 传播华佗治病方术给印度北部的乌场国 702年 日本 日本开设针灸专业 14世纪 越南 邹庚 为越南诸侯治病 1671年 法国 哈尔文 《中医秘典》在法国出版,之后针灸在法国开始 用于临床 A郑和下西洋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 B.中医文化源源不断向外辐射 C.传统针灸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同 D.中医医术始终领先世界医学 在翻译外来文献的基础上,阿拉伯的学者运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哲学思辨与逻辑推理 方法来诠释伊斯兰教的宗教信仰与信条,他们还系统地吸收了希腊的数学、天文学等知 识,发展起自己的科学理论与知识。这些现象 A反映出希腊文化世界领先 B.表明阿拉伯文化有包容性特点 C.体现地区文化的交流互鉴 D.标志着阿拉伯科学体系的建立 苏格拉底在教育方面主张要培养具有智慧、正义、节制、勇敢等品格的人,同时他认为 “美德即知识”,应该将政治、雄辩术、几何、音乐、天文学、体育等列为需要学习的 科目。这些主张旨在 A否定封建神学桎梏 B普及民主政治理念 C.推动自然科学发展 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0世纪基辅罗斯在接受基督教后,由希腊工匠建造了第一批拜占庭式的石制教堂。然而, 后来罗斯建筑师按照自己的想法对拜占庭的十字穹窿教堂建筑体系进行了重新认识并制 造了新的圆锥顶、柱状教堂建筑形式。这说明基辅罗斯 A继承发展了希腊的人文主义 B.全盘接受了拜占庭文化体系 C.形成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风格 D.已成为东正教新的宗教中心 右图为玛雅人使用的花瓶上所绘的“玛雅算盘”图画。图中站在后方的官员命令坐着的 男子对在当时作为贡品收纳而来的“贡品袋”的数量进行计算。这折射出,玛雅文明A.受到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 B.在数学领域取得一定成就 C.已建立起完备的赋税制度 D.绘画艺术出现全新的风格 9.据考古学家研究,公元前1250年赫梯国王哈图斯里三世在一封通信中提到铁的生产和 贸易。公元前1200一一前1000年,赫梯的块炼铁技术在西南亚已达到相当大规模的传 播。直到14世纪,“块炼熟铁渗碳法”一直是欧洲一些地区主要的炼铁方法。这可以用 来说明 A.赫梯是冶铁技术的发源地 B.欧洲长期落后于世界 C.块炼铁技术已昔及全世界 D.古代区域文明的交流 10.1884年通过的《英属哥伦比亚华人居民管理法案》规定:对每一华人居民征收10元: 从事采矿的华人须取得“自由矿工证书”,且每年缴纳15元。次年该地立法机关通过 《阻止华人移民法案》规定禁止华人移民入境,违者处以50元罚款。这些规定 A.旨在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 B.违背了近代自由平等理念 C.致使该地自由劳动力短缺 D.完善了殖民地的法律体系 11.国际难民组织于1946年成立,成立之初其主要目标是帮助被迫离家的人和难民返回 其原属国,但之后其新政策则强调援助来自东欧、试图摆脱苏联的控制并在美国占领区 寻求庇护的难民。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当时 A.国际难民问题已经得到了基本解决 B.联合国的基本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 C,美苏关系由合作为主转为对抗为主 D.苏联及东欧国家对难民持排斥态度 12.1966年新加坡颁布《土地征用法%推进了土地征用进程并建造了民众负担得起的组 屋(公共住房项目)。两年后政府又科学修改购屋计划,并搭配施行了种族配额居住政 策,即政府按照各种族的人口比例,通过抽签决定的方式安排不同种族的居住分布。 新加坡政府此举旨在 A.实行土地公有制度 B.转变经济发展战略 C.增强民众国家认同 D.吸引大量知识精英 13.下图为170年出土于西安的“唐·镶金兽首玛瑙杯”。这件文物极具异域风情,由 盛产自西域的缠丝玛瑙整块雕刻而成,杯型源于古希腊酒具“来通”(rhyton),这种 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萨珊波斯(今伊朗)十分常见。这件文物可以用来佐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