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历史-江西省部分学校2025届金太阳高三10月联考卷

更新时间:2025-02-07 13:39:19

试卷分类:高三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江西卷】江西省部分学校2025届江西金太阳高三10月联考(金太阳下标C1)(10.24-10.25),高中\高三\江西省\2024-2025学年\历史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历史-江西省部分学校2025届金太阳高三10月联考卷(图1)

历史-江西省部分学校2025届金太阳高三10月联考卷(图2)


高三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仰韶文化时期的聚落规划与建筑特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
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家国情怀的素养。材料中提到巩义双槐树聚落存在带巷道的大型建
筑的集中分布,并且有夯土围垣结构,这些都是早期城市规划的特点。这类特征延续至后来
的龙山时代和二里头文化时期,表明这一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已经初步显现,故选A
项:材料没有涉及文明多元的信息,故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故排除C
项:材料未涉及社会分工体系的深化,故排除D项。
2.D【解析】本题考查秦代基层管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
历史解释的素养。材料详细描述了乡,里两级地方组织民政管理的分工,说明基层民政管理
的分工较为明确,国家管理能力水平较高,故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乡里具有一定的自治权,
故排除A项:材料中提到里耶秦简中的户籍文书反映了秦代的户籍管理系统,包括乡负责户
口登记和初步分类,县进行汇总并编制名籍,甲负责户口登记和公证等事宜,说明桑代已经建
立起了较为系统的户籍统计制度,而不是“开始建立”,故排除B项:材料提到了乡、里、县的分
工,但不能表明秦代地方治理体系臻于完善。
3.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的经济政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材料提到建议罢免开采珠玉金银的官职,以及州实物代替铜币,以布帛
和谷物等实物作为货币,这表明当时经济结构以白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和市场的联系尚不
紧密,故选C项,以布帛为货币的建议并不是基于纺织业的发展,故排除A项,材料虽然提到
货币形式变化,但并未表明整体经济的发展情况是否衰退,故排除B项,东汉章帝统治时期属
于东汉统治早期,社会秩序相对安定,故排除D项。
4.B【解析】本题考查东晋至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旗,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
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刘宋取代东晋政权后,王、谢两大世家在刘宋政权中仍为显
贵,东晋旧族褚渊在权力交替中表现出对新政权的顺应与支持,这些现象反映出儒家传统忠
君观念受到了冲击,故选B项:材料并未提到政权更迭的过程,故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世家
大族势力逐渐壮大,故排除C项,地主阶级是专制统治的基础,但门阀等大地主也会威胁专
制统治,故排除D项。
5.B【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竹枝词演唱风格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唐代竹枝歌从民间“野唱”逐渐演变为“精唱”,反映了民间文化
与文人文化的融合,表现出不同阶层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故选B项:竹枝词的出现与
科举考试没有直接关联,故排除A项:唐代之前民间竹枝词属于“野唱”,反映的是市民阶层
的价值取向,唐代以后,其更多体现的是文人的精神要求,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竹枝词
与小农经济的关系,故排除D项。
6.A【解析】本题考查南宋初期中枢机构变化的原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
史问题的能力和唯物史观的素养。南宋初期受到严重的军事威胁,尤其是金军南侵的威胁,
军事形势非常紧张,文武官员之间的职务互相兼任,可提高决策效率,集中应对军事危机,故
选A项:“冗官现象的加剧”虽然是宋代的一大问题,但与材料中“互相兼任”等信息明显矛
盾,故排除B项:材料讨论的是官员互相兼任的现象,而非君主权力的扩大,故排除C项:宋
代决策机制并未发生异化,故排除D项。
7.C【解析】本题考查新史学对历史研究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和唯物史观的素养。据材料可知,史学研究者通过对《辽史·百官志》编纂过程的研
究,对“南面官”“北面官”概念的建立提出了质疑,这些新的研究有肋于人们更深人地了解辽
代的官制及其实际运作情况,从而深化了对历史的认识,故选C项:材料中的观点并未就辽
代是否实行过南面官和北面官制度作出判断,故排除A项:B项“元代编纂的史书缺乏可信
性”的表述过于绝对,材料并未表明元代编纂的所有史书都缺乏可信度,故排除B项:D项表
述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
8.D【解析】本题考查忽必烈推行八思巴蒙古字的目的,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分析
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唯物史观的素养。忽必烈命令各类官方文件用八思巴蒙古宁书写,显示了
他对蒙古族主体地位的维护,他意图通过语政策强化蒙古在元朝统治中的核心地位,做选
D项:材料强调的是整个元朝范围内的官方语政策,而非特定地区,故排除A项:“加速蒙
汉民族间的交融”不是忽必烈强调八思巴蒙古宁的主旨,故排除B项:推行八思巴蒙古宁显然
是为了统一文字而非因俗而治,故排除C项。
9.B【解析】本题考查明朝内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
解释的素养。据材料可知,嘉站至万历时期首辅专断,其他阁臣地位相对降低,而内阁首辅的
权力来自君主,是君主专制的产物,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首辅专权现象,而非制度化的完
善,明代内阁一直未成为法定的机构,故排除A项:首辅专断削弱了其他阁臣的参与,并不能
完善决策机制,故排除C项:首铺的出现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故排除D项。
10.C【解析】本题考查清代手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据材料可知,1765一1779年中国生丝出口额及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
比重呈增加趋势,这表明这一时期生丝成为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也说明这一时期中国传统
手工业品仍有较强竞争力,故选C项: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故排
除A项:19世纪70年代,英国刚刚开始工业革命,急需煤、铁等工业原料,而生丝属于奢侈
品,并非工业革命的核心需求原料,故排除B项:请朝的闭关自守政策在18世纪仍有显著影
响,虽然生丝出口较为繁荣,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闭关政策已失效,故排除D项。
11.A【解析】本题考查晚清外交,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
观念的素养。奕祈认为这些西欧国家通商是依附在英、法、美三国名下的,“未忍驱逐”已经
是对这些国家的“格外邀恩”,表现出其对国际形势的认识依然滞后,体现了“天朝上国”观念
的残留,故选A项:清政府当时并未采用近代化的外交手段,而是依旧以传统的“天朝上国”
心态对待列强,故排除B项:奕祈的态度并非基于其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立场,而是出于对
这些西欧国家的不屑,故排除C项:奕祈明确表态拒绝这些国家的要求,并未表现出主动开
放的态度,故排除D项。更多试题及答案关注公众号《高三答案》
12.B【解析】本题考查晚清西方殖民侵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表格列举了弹务运动时期外资创办轮船的情况,从创办情况来看,外
资实力雄厚,轮船公司逐渐增加,这会压制中国民族航运业的发展,使中国航运近代化道路
举步维艰,故选B项:资本输出成为主要侵略方式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故排除A项:材
料列举的外资企业,不是洋务企业,不能由此得出洋务运动求富策略初见成效,故排除C
项:材料只是列举了部分外资轮船公司,无法得出英国公司莹断中国航运业的结论,故排除
D项。
13,C【解析】本题考查清末立宪运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
历史解释的素养。漫画中,“利民”“利君”的“立宪”大门紧闭,而“利官”的“贴赂”大门大开,
漫画借此揭示了立宪改革过程中存在的虚伪性,故选C项:材料信息可以说明君主立宪政
体不符合中国国情,但不能说立宪政体不符合中国国情,故排除个项:漫画未涉及新政对财
政收入的影响,故排除B项:漫画设有直接体现山传统观念对新体制的制约,而是通过腐收
现象来批判晚清君主立宪的虚伪,H清政府并未建立新体制,故排除D项
14.A【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
观念的素养。据材料可知,南方革命军的军费保障远不及北方袁世凯的经济实力,南方革命
军难以与袁世凯势力抗衡,这揭示了当时政治格局的发展态势,即袁世凯势力逐渐强大,南
京临时政府处于劣势,故选A项:从材料信息来看,当时南北议和尚未达成协议,袁世凯还
未担任临时大总统,故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当时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故排除
C项:南方革命党人财政困难,无法说明南方各省经济发展缓慢,故排除D项。
15.A【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党的农民政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材料提到国民党要求加强农民运动和农会建设,这表明国民党意图
通过农民运动来动员农民群众,促进农业建设,尤其是增加对农民的控制和动员能力。国民
政府希望通过《农会法的实施,将拥有一定土地的农民和学习农业的学生纳入国民党主导
的农会中,以此扩大国民党在农村的影响力,故选A项:题干并未提及经济结构的变化或对
自然经济的冲击,故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农业现代化的具体措施,而是在关注动员农
民,故排除C项;题干并未涉及剥削制度的消灭问题,国民党的目标并非通过农民运动来消
灭剥削,而是通过农会来控制和动员农民,故排除D项。
16.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提取码:30LT20
  • 百度云盘 『 提取码:1245
下载插图

高三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