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历史试卷-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

投稿时间:2025-04-12 18:16:25

试卷分类:高三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添加收藏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高三、2024年历史试卷、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教学小助手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历史试卷-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历史试卷-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图1)

历史试卷-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图2)


(1)特点一:以历史为素材进行文学演绎
如《三国演义》描写赤壁之战时增加了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关羽之死被神话
特点二:表达一定的价值判断。
如《三国演义》从维护纲常礼教的角度出发,将沿用汉朝国号的刘备视为“正位”“大
统”,快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视为“奸雄”,将曹丕称帝称为“废”“篡”。(4分)
(2)宋与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冲突,明朝平定各地叛乱,推动武将关羽成为
了国家的军事保护神,得到官方的封号和祭杞。
随着理学兴盛,忠孝仁义思想传播,统治者将关羽提升为“忠义”的化身,以教化百姓
元明以来,长途贸易的发展和晋商的兴起,因关羽是山西人而被晋商当作保护神。
元明清时期,许多以三国人物为题材的市民文学流行,扩大了关羽在民间的影响力,(8
分)
17.(11分)
(1)国家礼仪区分等级尊单,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
统一的国家礼仪,有助于维护文化的统一。
国家礼仪树立了君主的威严,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
中国礼仪传播到邻国,推动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4分)
(2)示例:
不可信。
从记载内容看,两则笔记都记录了外国公使被皇帝天威震慑,狼狈不堪。由于第二次鸦
片战争失败,外交谈判失利,所以清政府处于弱势:19世纪近代外交制度发展,西方己形成
了常驻公使机制,作为专业外交人员不可能如此。因此,该记载内容不符合历史。
从笔记作者的身份看,二人并非当朝官员,不可能亲历觐见仪式。
从笔记作者的视野和立场看,同为守旧的士大夫,不知外部世界,愚昧自大,其认知仍
带有天朝上国色彩。(7分)
18.(11分)
示例:
晚清铁路建设反映了列强侵略和人民斗争。甲午战后,列强城起瓜分狂潮,借修筑铁路
掠夺沿线利权,划分势力范国,扩大经济侵略,使民族危机加刚:人民抗争不断,典型事件
是四川民众的保路运动,成为了辛炙革命的导火索。
晚清铁路建设体现了近代中因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清政府利用西方铁路技术,建成
多条铁路干线,促进了近代交通业的发展,便利了中部、东部地区经济的开发和沿线城市的
发展:为解决资金困难,运用了公司、股票等近代商业经营形式:铁路发展促进了邮政通讯的进步,还推动了人们观念的改变,民众逐渐接受并积极参与修筑铁路。
晚清铁路建设暴露了近代中国发展的困境。列强大量攫取筑路权,中国的铁路主要掌握
在列强手中:铁路集中在中部、东部地区,进一步加刷了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清政府款弱无
力,出卖路权;民众观念落后,一度反对修建铁路。
晚清铁路建设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凸显了新旧并呈、曲折发展的时代
风貌。(11分)
19.(11分)
示例:
16世纪以来,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推动了东方学兴起,是区域国别研究的开端。主
要研究者是欧洲的探险家、传教士和学者,研究范围是亚非地区,研究内容是古代文明。区
域国别研究的兴起带有明显的殖民主义特征,服务于欧洲殖民掠夺。
二战后,美国实力空前强大,力图称霸全球,推动了美国区域国别研究。政府招募的
各国人才、受政府支持的高校以及学术团体是主要研究者,研究的范围扩展到全球各区
域,因为冷战的需要,以研究中苏为首要,研究内容围绕国家安全问题。区域国别研究为
美国战略决策提供了参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以及“一带一路”侣
议,推动了区域国别研究的发展。政府支持下的高校,与研究地的学者合作,关注当地以
及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研究范围涵盖世界各区域。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是对文化多样性
的尊重,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总之,自近代以来,区域因别研究从个人行为发展为国家行为,其研究内涵随国家发
展的需要而不断变化,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11分】
20.(10分)
(1)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国际油价急剧上涨:80年代,国际油价急剧下降:80年代
末到90年代末,国际油价在被动中维持较低水平:21世纪初,国际油价上涨。(4分》
(2)
①各种国际力量的角逐导致国际石油定价权转移。20世纪70年代,西亚产油国从西方石油
资本手中夺取了定价权,提高了国际油价:80年代,西方石油资本再次获得部分定价权,
国际油价下降。
②战争影响产油国的石油出口。第四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导致产油因的石油
出口下降,使国际油价上涨。
③经济形势变迁影响石油需求。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冲击了亚洲一些国家的经济,石油
需求减少,因际油价下降:21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石油需求提高拉动国际油价上涨。
④第三世界产油国的斗争。20世纪70年代,产油国实现石油资源因有化,成立欧佩克开展联合斗争,维护自身权。①八思巴字是由汉字改制而形成
②体现了元朝对汉族士人的吸纳
③是民族间文化交流的典型例证
④反映了理学成为科举考试内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明朝初年的一些贪腐大案使明太祖认为,中央官员如果和地方富商巨贾相勾结,则
贻害无穷。为此明代实行
A自今科场取士…南士取六分,北士四分
B.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
C.非进士不人翰林,非翰林不人内阁
D.凡户部官不得用浙江、江西、苏(州)、松(江)人
1914年北洋政府举行了首届县知事试验,考试内容有论文《管仲治齐、孔明治蜀、王
猛治秦异同得失论》、国际条约的理解、地方行政、断案的策问等,共录取619人(多
为前清官员),另有保荐免试120人。该县知事试验
①有利于保持地方行政的稳定
②杜绝〔地方吏治腐败现象
③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
④一定程度体现了时代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39年10月10日,毛泽东起草了《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决定,提出了“坚持抗
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这三大政治口号
A推动国共两党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C.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周和扩大
D.指导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952年创作的歌曲《我们要和时间赛跑》唱道:“火车在飞奔,车轮在歌唱,装载着木
材和食粮,运来了地下的矿藏,多数快跑快跑多装,把原料送到工厂,把机器带给农
庄,我们的力量移山倒海,劳动的热情无比高涨。”这首歌曲
,吹响了全国土地改革的号角
B.彰显了拼搏奋斗的时代精神
掀起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浪潮.凸显“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