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4年历史试卷、河北省承德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教学小助手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历史试卷-河北省承德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2)特点:治安职能专门化:治安执法秘密化:多种机构共管:治安管理机构独立化。(4分,任答两点 即可) (3》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坊制度打破,人员流动大: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社会成员身份 复杂,治安问题严重:中央集权加强,多个机构相互制约。(6分,任答三点即可) 18.示例 论题:清末时期的地理教有,成为知识分子构建中回形象、塑造国家认同的工具。(2分) 阐述:晚清时期,民族危机加深,随着西学东渐的发展,传人中国的地理学知识改变了部分中国人的世界 观。(2分)一批知识分子大力开展地理教育,说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中回是世界上重要的一部分), 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和爱国心:通过比较中外自然资源,盛赞中回地理条件的优越,培养学生的 爱国之情。借助新式教有的普及,领土、主权、资源等一连申与地理学相关的概念输人到学生的头脑中 (普及地理学知识),由此增强学生对作为国家的“中国”的认同感。(6分) 虽然清末萌生的近代地理学在传授地理知识中出现了一些不准确的表述,但在当时国家主权、民族利益遭 到侵犯的形势下,这种教育不仅传授了地理知识,也成为塑造国家形象,唤起国家认同的重要方式。(2 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评分标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9.(1)原因:人口增多、人地矛盾尖锐: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及推广:民营手工业、业的发展:土地 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进步:南方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8分,任答四点即可) (2)特点: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因地制宜,统一管理:以人民为中心,调动群众建设积极性。(4 分,任答两点即可) 意义:有利于改善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边区农业的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为游击战争提 供了有利的环境:提高了党的威信:为新中国成立后环境治理提供了借鉴。(4分,任答两点即可) 20.(1)特点:深受宫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主题丰富:突出美国人民团结友爱的精神:宣传女性为国服务 的重要性:通过丑化敌人形象激发美国民众的爱国主义情绪。(6分,任答三点即可) (2)意义:增强了民众对政府参战的支持与国家凝聚力:增加了战时就业岗位:推动了二战的胜利进 程:为后世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海报设计提供了借鉴。(6分,任答三点即可A.商帮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B.民间慈善机构的作用增强 C.民间力量促成社会和诺 D.商人对城市身份认同增强 6.1897年,江南储材学堂正式创办。其人才培养体系分“四门(交涉、农政、工艺、商务)十六目〔律 例、赋税…种植、水利…化学、矿务等)”,这近似于4个学科16个专业,据此可知,该学堂() A.成为近代人才培养的摇蓝 B.受政治改革的影响非常明显 C.具有近代高等教有的特征 D.是学堂选官制度确立的产物 7.据图可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兴起() 中共组织兴起的菱形示意图(1920一1921) 东北 北京 华北 西北 华东 上海 西南 武昌 洞庭湖 华中1长沙 华南 番禹(广州) A.受地缘综合因素影响 B,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 C.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D.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8.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继续实行“三三制”政策,要求解放区县以上政府聘请一些进步的工商业人士,以 及有相当声望的、赞成反美反蒋、赞成民主和减租减息等基本纲领和政策而又没有逃跑的开明绅士担任参 议、咨议工作。这一精神的贯彻〔) A.使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B.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 C.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为新中国的制度建设积累了经验 9.19501952年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增长情况如下表所示。此表可用于说明A.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发生变化 B.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发展 C.帝国主义对华弧立政策的失败 D.私营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10.1984年6月,中共四川省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扩大县的经济管理权限的规定》,扩大了☒ 县在计划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物资分配、经济技术协作、对外贸易、劳动管理、税收、物价、机构设置 等方面的管理权限。这一举措〔) A建立了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体刺 B.利于优化经济资源配置 C.促进区县独立经济管理体制建立 D.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 11.早期的东罗马帝国皇帝赋予执事官特殊的权力,其权力日兰坐大,逐渐成为帝国最重要的官员,拥有 庞大的下属机构,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不论各省区发生任何情况,只要他们认为重要,需要汇报,就 立刻上报给皇帝和执事官”。据此可知,执事官() A.适应了帝国的发展形势 B.建立了完备的监督体系 C.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有权代理皇帝行使决策 12,有学者认为,中世纪欧洲盛期的政治文化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项炎武在明末竭力倡导又未能实现 的政治理想,即“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这种观点是基于这一时期的欧洲() A建立了以农奴和庄园制为特征的封建经济 B.实现了封君封臣制和城市贵族统治的结合 C.形成封建君主和城市贵族共治天下的格局 D.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国王权力逐渐加强 13.16世纪以后,东亚地区很难再见到印度和阿拉伯商人的身彩,中國与南海诸国间的贡赐贸易也趋于衰 落,葡萄牙和荷兰商人控制着香料贸易,西班牙人从事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日渐繁荣。这表明,当时 () A.列强在亚洲的争夺日益激烈 B.世界殖民体系己经形成 C.各大洲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 D.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14.恩格斯曾指出:“法国的市民,从他们的封建主手中买得或争得最初的自治权以后,就把自己的城市共 同体称为*公社"。”1871年,巴黎人民继续沿用公社名称,在具体的回家治理实践中也表现出它对1792年 巴黎革命公社的效仿。据此可知,巴察公社() A.未突破传统公社体制 B.具有一定历史渊源 C.直接脱胎于自治城市 D,缺乏先进阶级领导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