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历史试卷-2025届全国“优创名校”高三金太阳4月联考(25-489C)

投稿时间:2025-04-13 12:26:26

试卷分类:高三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添加收藏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高三、2025年历史试卷、全国“优创名校”高三金太阳4月联考(25-489C),教学小助手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历史试卷-2025届全国“优创名校”高三金太阳4月联考(25-489C),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历史试卷-2025届全国“优创名校”高三金太阳4月联考(25-489C)(图1)

历史试卷-2025届全国“优创名校”高三金太阳4月联考(25-489C)(图2)


高三历史考试参考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商食官制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
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鲁人以织屦、织缟为业,欲
走于越,这说明当时民间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自主经营,与工商食官制度下手工业者和商
(由官府统一管理、为官府服务的情况不同,反映出工商食官制度出现松动,故选C项:材料
中没有夷夏观念相关内容,不能得出“夷夏观念得到强化”的结论,故排除A项:材料中只提
及有人劝鲁人不要“徙于越”,并未反映法家反对民众迁徙,故排除B项:越人“跣行”“被发”只
能说明越人的生活习俗与鲁人的不同,不能表明南方地区尚未开发,故排除D项。
【解析】本题考查西汉律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
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汉宣帝和汉成帝的诏令中对老人和孩童等特殊群体在法律
上给予一定的宽容,符合儒家“为政以德”等理念,这说明西汉律法具有儒学内核,故选D项:
西汉律法是综合多方面因素制定的,并非仅仅源于皇帝旨意,故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
寺定人群的从轻处理,并非严刑峻法,故排除B项:八十岁以上老人和七岁以下孩童只是弱势
群体的一部分,西汉皇帝对他们适当减刑,是因为实施困难,并不是因为西汉律法为弱势群体
服务,故排除C项。
【解析】本题考查唐代藩镇,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
见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时期藩镇内部的斗争较多,反叛中央的占比
交小,藩镇之间也很少出现战乱,这说明当时藩镇的动乱主要为内乱,或自保性质的制据,反
央出藩镇的扩张性不足,故选A项,反叛中央的动乱有22起,说明藩镇有时也会与中央对
亢,故排除B项:这一时期藩镇动乱形式多样,且次数较多,说明此时藩镇并不稳定,故排除C
顶,武人干政是藩镇动乱的原因,而非结果,故排除D项。
【解析】本题考查南宋人地矛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
历史解释的素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人口增加,土地资源有限,人地矛盾激化。
为了获取更多的耕地,人们将原来的江、湖、草荡开垦为田,因而圩田、沙田面积大幅增加,故
选A项:农业精细化发展主要体现在生产技术、种植管理等方面,与大量开垦江、湖等为田没
行直接关联,故排除B项:经济重心转移是指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这不是人门大量开
垦江、湖等为农田的主要原因,故排除C项: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这与大规模开垦江、湖
等为田的现象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故排除D项。
【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小说与传统文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哪吒为救父母选择自尽,体现了孝道。但哪吒
采用“别骨还父,割肉还母”的极端方式断绝与父母的血缘关系,隐含着对父权制度的反抗,这
反映了封建伦理冲突,故选D项:该情节富有奇幻色彩和戏剧性,具有很强的故事性,符合市
民文化对新奇的、有趣的故事的需求,故排除A项:哪吒的行为主要是出于对父母的保护,是
遵循封建伦理中“孝”的观念,并非个体意识的觉醒,个体意识觉醒强调的是对自我价值和独
立人格的追求,与哪吒的行为不符,故排除B项:虽然故事中有龙王等神话元素,但故事情节
的重点在于展现人物关系和冲突,对民间神话信仰的强化作用不明显,故排除C项。D
【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革命思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认为进化有天然进化和人事进
化之别,天然进化强调自然演变,人事进化强调人为干预。在当时的背景下,孙中山这一论述
意在说明社会变革不能仅靠自然进化,也可通过暴力革命这种人为的人事进化方式,故选D
项:孙中山的重点并非单纯纠正严复的翻译错误,他只是借翻译问题阐述救国主张,故排除A
项:严复和孙中山都主张救亡图存,这是两者的共同点,而材料中孙中山批评天演的说法,体
现的是两人之间的分歧,因而救亡图存不是孙中山强调的重点,故排除B项:传播科学思想不
是孙中山这一论述的主要意图,故排除C项。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商品广告,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25年各报刊商品广告版面占比都比较高,这表
明当时商家愿意在报刊上投人大量版面做广告,以推销商品,反映出当时商品市场竞争激烈,
故选C项:商品广告版面占比大并不意味着报刊失去传媒价值,报刊在传播广告信息、文化
知识等方面仍有作用,故排除A项:材料未明确说明商品广告宣传的是国货,由材料不能得
出“国货急需市场宜传”的结论,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政府对新闻行业的管控情况,故排
除D项。
B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
解释、家国情怀的素养。漫画展示了游击战对敌人的牵制和袭击,体现出游击战的作用。在
当时抗战处于艰难阶段的情况下,该漫画能让民众看到抗战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增强持久抗
战的信心,故选B项:1938年1月,正面战场仍是主战场,故排除A项:该漫画主要突出游击
战的作用,没有涉及国民党的抗战态度,故排除C项:该漫画强调的是游击战的作用,并非实
际战斗成果,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的说法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D项。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国防,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
史解释、家国情怀的素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诸多外部威胁和压力
拥有核潜艇可以提升我国的国防实力,打破美苏等国的核垄断与核威慑,使我国在国际事务
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战略主动权,从而保障国家的独立自主和安全发展,故选C项:研制
核潜艇更多是从国家整体安全和发展战略角度出发,而非单纯针对苏联,故排除A项:加强
近海防卫力量是研制核潜艇的作用之一,但不是根本目的,故排除B项:实现超英赶美目标主
要体现在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大跃进”运动中,与研制核潜艇无关,故排除D项。
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和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素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开始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1987年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种类大幅减少,说明国家在逐步减少对经济的直接控制,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同时,财政筹集资金比例下降,银行筹集资金比例上升,这体
现了金融体制的改革,资金的分配渐趋市场化,这些都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成效,故选
A项:政府减少对经济的直接计划管理,并不意味着放弃对经济的干预,政府仍然在宏观调
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故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商品的供应情况,无法从给定的数据中
得出“商品供应告别短缺时代”的结论,故排除C项:材料主要呈现的是经济管理方式和资
金筹集渠道的变化,没有涉及国民经济中各产业、各部门之间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故排除B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服装与政治体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
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蜡的公民政治发达,民主色
彩浓厚,公民之间比较平等,服饰方面也较为单一,而古罗马的民主色彩较淡,贵族寡头的色
彩突出,公民内部有分化,因而服饰也较为多样,以体现出阶层的不同,故选B项:人文思想、
审美倾向的影响弱于政治因素的影响,并不是造成两者差别的主要原因,故排除A、C两项:罗
马公民权利较少,但并不是没有,两国公民权利的差别是多少之别,并非有无之别,故排除
D项。
【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英国庄园经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1一12世纪,英国领主只留少量的土地自己
直接经营,而将大量土地出租以收取租金,这适应了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形势,推动了英国
经济结构从传统的庄园经济向更具市场化的方向转变,故选C项:领主将土地出租,表明当
时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分离,但土地仍归领主所有,土地制度本质上没有发生变革,故
排除A项:领主的经济实力是否增强不能仅从土地经营方式的转变来判断,故排除B项:领
主将土地出租换取租金,农民以货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这会使劳役制度逐渐衰落,故排除
D项。
D
【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
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哀士的言论宣扬第三等级的重要性
以及其要求有所作为,该诉求被第三等级人士广泛接受,这说明革命思想在民众中得到传
播,故选D项:材料仅强调西哀士的言论被第三等级奉为“圣经”,未提及第三等级人员成
分,这无法体现法国第三等级人员成分复杂,故排除A项:西哀士作为修道院院长发表这样
具有启蒙思想的言论,说明启蒙运动已经波及宗教领域,故排除B项:材料只是体现了西哀
士的言论受到第三等级的欢迎,不能说明社会舆论主导政治变革,故排除C项。
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特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通过王朝战争走向统一并完
成资产阶级革命,其帝国议会通过普选产生,实际权力并不大,帝国成立后紧随第二次工业
革命浪潮而发展成欧洲第二大出口国,故选B项: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议会权力较大,立法权
未受到严格限制,且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锋国家,不是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才成为工
业先锋国家,故排除A项:南北战争后的美国,不存在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的情况,且美
国立法权遵循三权分立原则,并非受到严格限制,故排除C项: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没有男
子普选下议院议员的情况,其政治体制保留了较多封建残余,与材料中的表述不符,故排除
D项
A【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与苏联建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
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
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美、英、德等国与苏联进行贸易合
作,有利于这些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出口,缓解生产过剩,促进本国经济的复苏,从而走出经济
困境,故选A项: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进行贸易合作主要是为了自身利益,缓解国内经济危
机,而不是为了推动苏联工业化建设,故排除B项: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的敌视依然存
在,故排除C项:材料未体观出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这些贸易合作更多地反映了当时资本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