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历史试卷-河北省保定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投稿时间:2025-04-10 11:44:12

试卷分类:高三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添加收藏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高三、2025年历史试卷、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教学小助手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历史试卷-河北省保定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历史试卷-河北省保定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图1)

历史试卷-河北省保定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图2)


(1)(6分)建议:按照土地等级分推丁税:下等土地、有地无租者,免除均推税负。
出发点:保证赋税征收,缓解贫困者负担过重,加强基层治理的需要。
(2)(6分)政策:推丁入亩
推动作用:推动农业生产力的释放,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加快人口迁移流动,推进社
会结构变化,利于市民阶层的壮大。
18.(12分)
示例1:中回桥梁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
先秦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桥梁主要材质为石料,以满足与生活与国家需要。
秦汉时期,生产力得到发展,集权王朝力量强大。为巩固统治,桥梁不断修建且技术水
平得到提高,石桥功能性与艺术增强,人造建筑材料用于桥梁建筑
隋唐时期,桥梁建筑继承了石料材质,赵州桥微肩式创新设计,减少了用料与自重,增
强了泄洪能力。桥栏板上有雕刻带有中国儒家和道家文化的雕刻,增强桥梁的艺术性,体现
了时代文明特征。
宋代,经济发展,桥梁建筑加固桥基方法得到创新,且城市石梁桥建于丁字形河道上,
便利市民出行。元、明、清时期,维承前代基础上对古桥的修缮,铁索桥、竹索桥具有地方
特点。
近代以来,中国桥梁建筑吸收西方先进技术,进行了独立设计兴建近代桥梁的探索,加
速了中国桥梁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桥梁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铁路桥、公路桥不断取得
突破性成果,中国桥梁建筑水平与成就均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的桥梁建筑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并取得辉煌成果。
示例2:尊重与守护中国古代桥梁文明
中国古代桥梁是历史与文明的见证。
中国古代桥梁的出现与发展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素朝,修驰道,造桥梁,反映了中
央集权体制下大一统王朝的空前强大。隋唐时期,桥粱建筑水平与艺术的发展展现了盛世国
力的强盛。
中国古代桥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赵州桥雕刻中代表吉样如意的纹饰,体现了古人的
析福愿望。桥梁雕刻中的神话元素,桥与自然的融合与和谐体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等儒道思想。江南的小桥流水,绍兴建于丁字形河道上的八字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因
地制宜”的理念。
中国古代桥梁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赵州桥徽肩式造型与分散重量的科学设计,洛阳
桥的新型桥基技术,体现了“求真务实”“大胆创新”科学理念,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
创新智慧。
古代桥梁建筑中国古代桥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尊重与守护中国古代桥梁文明,是
对中华文明的守护与传承。
19.(16分)
(1)(6分)冷战背景下政府面对政治压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
企业提供保证;工会等工人组织的促进:企业竞争激烈,以福利吸引工人。
(2)(10分)特点:政府发挥重要作用:涉及面广(物质和精神生活):体现社会主义原则。影响:满足工人的物质文化需求,激发工人劳动积极性:助力国家工业化建设:奠定了社会
福利体系基础,塑造了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20.(12分)
(1)(4分)特点:冲突频繁:冲突程度具有一定可控性:受国内、国际政治影响:最终基
本达成和解
(2)(8分)英美冲突实现和平转移的原因:两国国力的消长变化:审慎的对外战略:复杂
国际形势。
评价:符合两国利兰及发展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减缓英国的衰落,促进美国0世纪初的崛起:利于缓和国际形势,助推世界近代格局发展变化。宋代的药店将药方印在纸上,随药奉送。南宋的《眼药酸图》是我国最早的广告画,洪
迈《夷坚志》中记载临安有专门推销“治暑泄病”的药方广告。材料表明当时
A.政府放宽对商业的限制
B.商业竞争意识强烈
C.活字印刷技术广泛运用
D.商业营销方式多元
有学者研究指出,18世纪后期中国粮食商品率达到17.26%,约有1000万的农户专门
从事经济作物生产。至少有六分之一的中国农户所需粮食,来自数百里外的产地。
这反映出当时
A.区域之间经济存在互补性
B.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C.政府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D.高产农作物已广泛种植
1901年,慈禧太后与朝臣希望迅速举行乡试,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联合表示反
对。最终,清廷改弦更张,同意东南各省乡试延期举行。上述现象
A.是列强以华制华策略的产物
B.是清朝中央集权动摇的体现
C.迫使清廷改革人才选拔制度
D,说明内重外轻局面基本形成
中华民国成立后,将传统的阴历改为阳历。政府机关、学校、民众团体、报馆等基本上
采用阳历,广大农民、城市商民等仍沿用阴历,从而形成了历法问题上的“二元社会”。
这种现象说明
A,社会转型的缓慢及渐进性
B.民主共和理念缺乏群众基础
C.时间经济的观念影响深远
D.广大民众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图2漫画描绘了根据地人民群众募集二十万双草鞋慰劳红军的情景。漫画由两幅画
构成,下面一幅文字为“我们要求这样结实长大的布草鞋”,上面一幅是人民群众踊跃上交二十万双草鞋的热闹场面。据此可以得出新革命理论成效得以显现
B,农村小农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革命统一战线凝聚力增强中共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治理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