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历史试卷-安徽省合肥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更新时间:2025-03-26 13:05:38

试卷分类:高三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说明:开放式免费下载

高中、高三、2025年历史试卷、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历史试卷-安徽省合肥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历史试卷-安徽省合肥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图1)

历史试卷-安徽省合肥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图2)


(1)特点:历史悠久:覆盖区域逐渐扩大:政府重视并推广,民间力量参与:救助对象多样。(每点2分,
共6分)
(2)问题:政府政策执行不力:资金短缺:受助群体有限:总体水平不高。(每点2分,共4分)
原因: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腐败无能:经济落后:社会动荡不安。(每点2分,共6分)
(3)变化:政府支持力度加大:服务项目更加多元: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发展速度快,数量增多。(每点
2分,共4分)
意义: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每点2分,共5分)
18.(15分)
(1)共同特征:位于大河流域: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农业与手工业有一定发展:出现大型工程:社会阶级
分化,出现公共权力:重视祭祀。(每点2分,共9分)
(2)原因:适宜的自然环境:早期农业的出现与发展: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早期的文化交流。(每点2分,
共6分)
19.【示例】(12分)
论题:工业革命推动英国教育艰难转型。
阐述:教育发展折射出社会发展状况。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
等现实因素,对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促使英国政府管理职能的
变化和文官制度的建立,更广泛的政治参与和专业的管理能力对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工业革命还推动了教育
内容的科学化和实践化,科技在生产生活中的影响力扩大,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成为教有的重要内容。
与此同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两大对立阶级的形成,新的杜会问题出现,工人通过斗争争取各方面权
益,资产阶级为了维护统治通过改革改变治理方式,时代呼唤教育的转型。工厂大量使用童工,儿童教育不受
重视。在下层民众的持续斗争下,英国政府通过立法保证儿童的受教育权,推动了初等教育法的颁布。尽管工
业革命推动了英国教育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其阶级色彩仍很强烈,且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问题依然存在。
总之,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教育的变革,为英国社会现代化转型注入动力,但同时教有发展也存在诸多
问题亟待政府进一步调整与变革。
3.十六国时期,前燕奠基者慕容虎“著《家令》数千言”,要求子孙慎刑狱、敬贤人、务腺
穑:西凉建立者李悬亲作手令诫其诸子,希望他们克己修身,识治乱之本,明安危之机。这
些举措
A.巩固了宗法制度
B。向基层渗透了儒家伦理
C.促进了文化认同
D.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
4,据《通典》记载:“九品及中正,至隋开皇中方罢。”《唐会要》又戟:“武德七年正月
敕,每州置大中正一人,数知州内人物,以本州人闻望者兼领,无品秩。至贞观初废。”这
反映了
A,科举制度的初步完普
B。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
C.唐初政治的复古取向
D。士族衰落是大势所趋
5.1272年,元世粗忽必烈下令:大运河两岸要用石头筑车堤坝,以免泥土落入:以石块制设
路面,以免道路泥泞:道路两旁栽植柳树等树木。这
A,维持了自然生态的平衡
B。体现了水陆交通体系的完备
C.促进了经济重心的转移
D。说明了政府重视运河的治理
6.表2是明代中后期赋役折色(指将原本应缴纳的实物或劳役,折算成其他物品征收)变化
表。据此可知,该时期
A,蔬役征发呈货币化趋势
B,纺织行业转型受型
C。财产是征税的主要标准
D.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7.19世纪后期,一位英国人在多观了杨州储改局后感叹:“这个船厂和外团任何其他造船
并没有多少区别”。该厂制造的“平远”号“船式之精良、轮机之灵巧、钢甲之紧密、炮
之整严”与当时外购的“致、靖、经、来式不甚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大力支持洋务事业
B.早期现代化取得了一定突破
C.实业救国主张得以践行
D.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大为改善
8,20世纪20年代前后,各种“主义”出现在中国,既有对传统君权思想和时建专刺进行
击的无政府主义,也有主张约束政府的自由主义,还有民生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据此可知
当时
A.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B,新文化运动存在局限性
C,新旧心想趋于调和
D,国人积极探索国家出路
9.抗战时期,陕西地区广为流传的童谣《拉大锯》唱道:“拉大锯,扯大锯,县城里,唱大
戏。爹不去,妈不去,小宝宝,也不去。爹爹忙,栽树秧,妈妈忙,去采桑,宝宝忙着上学
堂。树长大,作房梁,蚕长大,吐丝长,宝宝长大打东洋。”这说明
A.所遥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
B.文艺作品彰显了时代精神
C.农村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
D.沦陷区群众反抗日伪压迫
10,1956年的春节大联欢是新中国最早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包括:工人合唱《我们为你们
歌唱》、苏联舞蹈《红梅花儿开》、越刷《春香传》、相声《劳动号子》、新疆欧舞《丰收
的葡萄架》等。钱学森、华罗庚、巴金等人应邀参加晚会。这次春节大联欢
A,展现了团结奋斗的社会风貌
B,贯彻了“双百”方针的要求
C,受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
D.庆祝了“一五”计划的完成
11.图1为1978一2018年中国国内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和国外技术引进合同金额的变化
趋势图。由此可见,中国A,科研经费的支出已居于世界首位
B,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C,技术引进与研发的经费同步增长
D。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12,902年,日本朝廷发布命令,禁止官廷贵族私占新开垦的田地,禁止“百姓以田地舍宅卖
寄权贵”,同时申明“原来相传为庄家,券契分明,无妨国务者,不在此限”。该命令意在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维护阴廷经济基础
C.取缔封建庄园经济
D,规范民间商贸行为
13.18世纪,某荷兰科学家认为,人脸有两条线,一条从嘴唇相交点到前额最突出的部位,
一条从耳朵开口到脉子底部。这两条线相交角度越大,就拥有更大的脑容量以及更商的智力。
按照这一标准,他认为古希腊人是模范,当代白种人次之。这一观点
A,发扬了吉希腊人文主义精神
B。表明近代科学重视实证研究
C.适应了西欧殖民扩张的需要,。
D,有利于荷老殖民霸权的建立
北6而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