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高中\高三\陕西省\2024-2025学年下\语文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19分) 1.答案:D 解析:“立象以尽意”强调通过象来表意,而言和象虽是媒介最后可抛弃, 但二者目的都是为了达意,并非彻底矛盾对立,该项理解错误,故选D。 2.答案:B 解析:A项,文中只是说意象是文学美学重要审美原则和批评标准,“最能 体现”表述绝对,排除:C项,“互体”和“变爻”体现象的无限可延展性,但 不能简单说是作品中的未申之意,排除:D项,是刘勰把文化意义上的“意象” 导入审美学,并非胡适认为的,排除。所以选B。 3.答案:C 解析:A、B、D选项中“水”的意象都能更好地寄托诗人情感、营造意境等 体现“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而C选项“流水无情自入池”里的“水”更多是 自然景象描述,较直白,没体现出意象营造的妙处,故选C。 4.答案:意象是来源于《易》,由“象”与“意”联结而成,“象”是物象 模拟体,功能是以“象”而尽“意”,“意”是对于事相及其关系的体认,二者 是体认和对象的统一体,且意象既有象的具体性,又有意的观念性的一个审美概 念。(要点:来源、构成、各部分功能、二者关系、性质特点、概念属性,答出 关键要点即可得4分) 5.言:诗的文字语言,如“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 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些诗句文字,是表意的外在形式。(2分) 象:诗中塑造的“寒菊”这一形象是象,它独立于疏篱,宁可抱香枝头死也 不被北风吹落,具有象征意义。(2分) 意:借寒菊表达诗人坚守气节、不屈服的高洁志向与民族情怀等,是作者想 通过象借助言传达出的深层意思。(2分) (二)现代文阅读II(16分) 6.答案:D 解析:“这一细节反映了在老板娘的淫威下斯尼夫的顺从心理”错误,此处 细节体现的是斯尼夫对食物的渴望以及他内心对老板娘理念的不认同,所以选D。 7.答案:A 解析:“通过‘我”与店中其他服务人员的对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不准确, 文中重点是通过对整个饮食店众人表现及相关情节展现英国人的傲慢等问题来 揭示主题,并非“我”与他人对比,所以选A。 8.从表层看,斯尼夫的开塞钻留在店里,人却失踪了,暗示其结局不明,给 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和悬念。(2分) 从深层看,开塞钻象征着斯尼夫讨好顾客的做法,它被留下意味着在这个饮 食店所代表的英国社会环境中,那种真诚服务顷客的理念不被接纳,讽刺了英国 饮食业乃至整个社会的顾固、自大、封闭的状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畸形与荒谬。 (2分) 9.老板娘:傲慢、自大、顽固,她瞧不起外国饮食业,坚持所谓英国饮食业 的“独立自主”,体现了当时英国部分人言目排外、自视甚高,守着落后观念却 不自知的社会状态,反映出英国社会的封闭与守旧。(2分) 女招待们(喷夫小姐、吹夫小姐、嗤夫太太):对顾客态度恶劣,蛮横无理, 她们的行为体现了当时英国服务业行业内不良风气盛行,反映出英国社会中底层 服务人员缺乏正确服务意识以及在这种畸形环境下的扭曲心态。(2分) 斯尼夫:善良、老实但橘弱,他想好好服务顾客却被打压,展现了当时英国 社会中那些有正确想法却因环境压抑不敢反抗,只能默默忍受的一类人的无奈与 悲哀,也侧面反映出社会不良风气的强大影响力。(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10.答案:B、D、G 解析:句意为“起初我到达时,没有房屋居住,住在荆棘丛中,很是郁闷”, 根据句意可断句为“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所以选B、D、 G 11.答案:D 解析:“居”在文中是“居住”的意思,不是使动用法:“从百余骑”的“从” 是使动用法,“使…跟从”,二者用法不同,所以选D。 12.答案:A 解析:王充以禹为例是为了说明孔子也难以教化夷狄,并非证明孔子高于大 禹之论,所以选A 13.(1)孔子痛恨自己的学说在中原各国不能实行,怨恨、失意,所以想要 到九夷去。(“疾”译为“痛恨”,“行”译为“实行”,“之”译为“到”, 语句通顺1分) (2)人们都认为我从京城去,会认为那地方偏僻简陋,不能居住。(“以” 译为“认为”,“晒”意动用法,“认为…简晒”,“居”译为“居住”,语 句通顺1分) 14.王充:认为孔子说这话可能是不想去但随口一说的伪言,或者明知夷狄 难教化却还这样说只是为了拒绝别人劝谏,总之觉得孔子这话不太合理。(1.5 分) 王守仁:认同孔子的话,认为只要用君子之道去居住、教化,夷地就不简陋, 就像自己在龙场虽地处夷地但能安而乐之,能让其变好。(1.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答案:B 解析:“写猎人网罗白鹰,白魔竭尽心力挣破罗网”错误,应是白鹰在野外 自由时心力已耗尽,人们何必还去网罗它,是对人们网罗白魔行为的谴责,所以 选B。 16.首联描绘白鹰在清秋时节傲立、远游的雄姿,展现诗人自己渴望自由、 超脱尘世,在广阔天地有所作为的志向。(2分) 领联写白鹰被人网罗,表达诗人对被束缚、不被理解的现实处境的不满,以 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2分) 颈联、尾联凸显白鹰的无敌、高做,象征诗人的高傲品格、出众才能以及不 愿受他人驱使、渴望保持独立人格,在世间尽显自身才华的心愿。(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11分) 18.答案:①川流不总:②纷至沓来:③焕然一新。(符合语境的恰当成语 即可得分) 19.答案:B 解析:按照逻辑顺序,应是先讲运河航运转型发展,接着沿线名城名镇保护 修复,最后生态环境保护提升,且“扎实推进…迈上新台阶”句式杂糅,应别 去“迈上新台阶”,所以选B 20.答案: 运用比喻修辞,将大运河比作线,把沿线城市比作珠,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大 运河与沿线城市相互串联、彼此依存的关系,使表达更具画面感。(2分) 句式上采用短句,如“河为线,城为珠,线穿珠,珠带面”,节奏明快,简 洁有力地概括出大运河与沿线城市的布局特点,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9分) 21.答案:B 解析:括号处承接前文“2021年7月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首次完成出舱活 动”,应先强调机械臂在这次活动中的作用,再引出人们对它的关注,B项衔接 最恰当,所以选B。 22.①一共具备7个关节。 ②凭借7个自由度 ③机械臂需要在舱体上爬行。 四、写作(60分)】 作文题目分析:本次作文国绕对中国人“土性”的不同看法展开。材料中先 是提到有人将“土”当作贬义词,但文评人刘琼却把“土性”视为赞美,等同于 “根性”,还有观点指出无论社会如何变化,中国人的“土性”并非贬义,而是 对传统固守东西的一种比喻。这就引导考生去思考“土性”的真正内涵,以及其 在当下社会中的意义、价值等,让考生发表自己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与感悟。 【立意角度】 1.肯定“土性”的角度: 传承传统美德层面:可以阐述“土性”代表着中国人诸如勤劳、质朴、善良、 诚信等传统美德,这些美德就如同民族的根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始终扎根在 中国人的骨子里,并且代代相传,成为凝聚民族力量、塑造民族性格的重要因素。 例如,从古至今,农民们辛勤耕耘土地,用汗水收获粮食,这种勤劳质朴的“土 性”保障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在商业活动中,许多商人秉持诚信经营的理念, 这也是“士性”中优秀品质的体现,它促进了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坚守文化根源层面:“土性”可理解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像传 统节日,春节时全家团聚、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等习俗,历 经岁月变迁依然被人们重视并传承,这体现了中国人对民族文化之“根”的春恋, 即便在全球化浪潮下,面对外来文化冲击,依然坚守着这份独特的文化“土性” 让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 2.辩证看待“士性”的角度: 与时俱进的“土性”:指出“土性”虽蕴含着优秀传统,但在现代社会也需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