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语文试卷-江西省金太阳25-328C 2025届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2.11-2.12)

更新时间:2025-02-19 12:33:27

试卷分类:高三语文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江西省金太阳25-328C  2025届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2.11-2.12),高中\高三\江西省\2024-2025学年下\语文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语文试卷-江西省金太阳25-328C  2025届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2.11-2.12)(图1)

语文试卷-江西省金太阳25-328C  2025届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2.11-2.12)(图2)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袁行霈先生认为,李白常借水意象来表达与友人的深厚情谊”错误,不是袁行需先生认
为,而是作者史浩然认为李白“常借水意象来表达与友人的深厚情谊”,袁行需先生认为李白
“写过许多热情洋溢的赠友诗”)
2.B(“并分析了水意象蕴含丰富内涵的历史原因”错误,材料二阐释了水意象蕴含的丰富内涵,
如人们借水意象讴歌自然之美,抒发人生感概,表达无限的愁绪等,但没有分析水意象蕴含丰
富内涵的历史原因)
3.D(D项借“流水”“落花”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恋和对未来命运的茫然,符合题
干的要求)
4.①水意象可以烘托绅绵不断、韵味悠长的浪漫美好感情。②水意象可以营造广阔无际的意
境,表达与友人的深厚情谊。③水意象可以表现青春年华易逝、容颜易老的不可逆转性,进而
使人联想到人生短暂,传达沉痛的故国之思等情感。(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
出三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
5.①这首诗把男女相恋的艰难放人阴隔的河水这一意象中进行描写,再以秋天的凄凉加以衬
托,营造出一种扑朔迷离、凄清感伤的艺术境界,增添了诗歌的朦胧感,引发读者无限遐想。
②在这种境界中,诗中主人公追求伊人,却因河水阻隔,道阻且长,伊人可望而不可即,水意象
蕴含着无穷无尽、难以言传的中华文化情韵,也表现了相恋的人阻隔重重,尝尽相思之苦的情
感。(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
6.A(“只是因为·我’早已熟知,认为没有新意”错。从原文“但它们不会带领我离开此刻的荒
岛”可知,还因为“我”心情烦闷,美丽的景物无法助“我”逃离困境)
7.C(“情节波澜起伏,充满悬念”表述不准确。文章主要讲述了“我”和莲生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
虽然有一些情节的发展变化,如莲生从最初的怯生生到后来的积极行动起来,但整体情节并不
以制造悬念和强烈的波澜起伏为主要特点,更多的是在平实的叙述中展现人物的心境和成长)
8.①第一次“奇迹”指莲生突然大声歌唱,莲生向来羞涩,唱歌时却使出全身力气,这种反常的表
现让作者感到诧异。②第二次“奇迹”指莲生在大雨中守护乌托邦并放声歌唱,他全身上下湿
漉漉却不顾自身,一心守护菜地新芽,歌声充满力量,冲破夜幕,展现出他在困境中的顽强与
坚定。(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
9.【参考答案示例1】
①本文写了“写不出一个字的”作家和被人遗忘的少年莲生同困于荒岛,如同小说《鞑粗人沙
漠》中的主人公,面对困境,他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②小说中的军人在等待中度过了一生,
少年莲生则行动起来,尽力抵抗命运,摆脱困境。③少年自由选择的意志和积极抵抗的姿态
显示了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给分)
【参考答案示例2】
①“荒漠”是本文反复出现的意象,它是小说《鞑靼人沙漠》中主人公等待伏击敌人的地点,与
少年莲生和“我”栖息的荒岛一样,荒凉寂寥。②“荒漠”如同人物所要面对的困境,如被人遗
忘,失败和虚无。③“荒漠”承载着“我”对如何面对命运、摆脱困境的思考。(每点2分,意思
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
10.BDG[(原文标点)玄谟军众亦盛,器械甚精,而玄谟专依所见,多行杀裁.]
11.A(第一个“异”是动词,“对…感到惊异”的意思。第二个“异”是名词,“优异、杰出”的
意思)
12.B(“但王玄谟怕伤及自身士兵,没有听从”错误,应该是“但王玄谟担心损失了军事物资,没
有听从”)
13.(1)等到拓跋森的军队一来,王玄谟就逃奔,部下有的逃散,有的死亡,所剩无几。(得分点:
“及“奔退”“麾下”各1分,大意1分)
(2)王玄谟醒了以后,吟诵《观音经》达一千遍,第二天将要行刑时,他仍然不停地吟诵,突然
传来呼喊,停止了行刑。(得分点:“既觉”“将刑”“辍”各1分,大意1分】
14.①王玄谟只善于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没有实际的作战经验。②王玄谟刚愎自用,独断专行
多行杀戮,对手下将领好的建议不予采纳。③王玄谟以权谋私,捞取各种钱财,大失人心。
(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王玄漠年幼时性格独特不合群,大伯父王莫具有鉴别人才的能力,常常微笑着说:“这孩子气
慨高昂清亮,有太附彦云的风度。”宋武帝到徐州时,征召他为从事史,与他谈话时对他感到惊异。
到了大规模北征时,朝廷让王玄谟做宁朔将军,作为前锋部队进入黄河地区,受辅国将军萧
赋节制调度。王玄谟攻向确嫩,那里的守城将领逃走,于是王玄谟包围了滑台,国攻了几十天还
设攻下。敌军主帅拓跋森率领大军号称百万(向南进攻),军鼓的声音,惊天动地。王玄谟率领
的军队也声势浩大,武器精锐,但王玄漠一味地按照个人的偏见,多行杀戮。开始国城时,城内
有很多茅屋,许多将士请求用火箭烧毁那些茅屋,王玄漠担心损失了军事物资,不听从。城中守
敌即刻撒除、毁坏茅屋,把地挖空作为地下房屋。等到北魏款援部队快来时,众将士请求调动战
车来建立军营,(王玄漠)又不听从。将士中很多人都产生了二心和怨愤,王玄谟又趁机经商牟
利,一匹布责令买者出八百个梨子,因此更加失去人心。等到拓跋森的军队一来,王玄漠就逃
奔,那下有的逃散,有的死亡,所剩无几。萧城准备按军法将他斩首,沈庆之坚持劝谏,说:“拓跋
象威震天下,统领士兵以百万计算,王玄谟哪能燕挡得住呢?再说杀掉自己的将倾,削弱自己的
实力,这不是好计策。”萧斌才没有杀他。当初,王玄漠将要被斩首,梦见有人告诉他说:“朗溺
观音经》一千遍,便可以免死。”王玄谟醒了以后,吟诵《现音经》达一千遍,第二天将要行刑时,
他仍然不停地吟诵,突然传来呼喊,停止了行刑。又派他代为镇守确礅,江夏王义恭任征讨都
督,认为确嫩不能固守,召令他领兵回来,结果王玄谟遭到北魏军的追击,大败而归,飞箭射中了
他的手臂。元嘉二十八年正月,王玄谟回到历城,王义恭给王玄谟写信说:“听说你因失败而功
或名就,手臂上的金刃之伤,难道不是金印的征兆吗?”
材料二:
王玄漠北伐必定失败的结局,不用等待沈庆之这样的老成宿将上阵便可知道:如今虽时隔
千年,从王玄漠的言论意旨中去考察,就知道他没有不败的道理。文帝说:“观看王玄漠陈述的
内容,令人有封狼居胥的想法。”坐着演论就树立远大策略的雄心,不失败(还)等待什么呢?
纸上谈兵的人一定死于战争,听信这些言论而发动战争的人,一定会导致他的国家灭亡。
越括使赵国灭亡的原因,景延广使晋国灭亡的原固,(都是)一样的(道理)。统治国家的君主,
(应该)赶快用利罚正法(这些纸上谈兵的人)(就)可以了。废弃刑罚而不用,(他们)仍然会表达
邪妄之说来欺骗后世的人们,(那么将会)无休止地残害百姓。《周易》中说:“弟子用战车载尸而
归。”说的就是纸上谈兵的人
15.B(“第四句做出正面回答”错误,应该是“第四句不做正面回答,转笔写景”)
16.①岑诗通过描写诗人辞家往西在大漠中行进时的情景,表达出诗人初赴边塞的新奇之感和
远离家乡的思亲之情,辽阁锥奇的景色也体现了诗人一种从军的豪情。②李诗通过描绘守
边将士在沙场上征战的艰苦生活,歌颂他们忠心报国的英勇精神,诗人希望像守边将士那样
报效祖国,同时也展现出盛唐的精神风貌。(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
的答案,也可给分)
17.(1)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示例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示例二:艰难苦根繁霜鬓潦倒新停浊洒杯
示例三: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每空1分,若有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
均不给分。第(3)小题若有其他符合语境的答案,也可给分]
18.①“色采"中的“采”应改为“彩”:②“椰榆”中的“榆”应改为“揄”:③“糊编”中的“糊”应改为
“胡”。(每找出一个字给1分,每改对一个字给1分,只需找出并改对任意两个字即可。多
改的话取前两个字,从第三个字起不给分)
19.A淋漓尽致B无与伦比(独一无二)(每处1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
案,也可给分)
20.①句修改:虽然改编版本众多。④句修改:在当年播出时也遭到了恶评。(每处2分,其中写
出序号1分,修改正确1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
21.(甲)不评说一下这版《红楼梦》的败笔(乙)每一次改编都会牵动观众的神经(每处2分,意
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
22.答案示例一:(1)可以使用。(2)“风评”指的是公众对人物、事件或事物的集体性评价,在文
中指公众对87版《红楼梦》的普遍看法或舆论。(3)文中用“扭转”搭配“风评”,指的是公众
对87版《红楼梦》的评价由“吐槽”到“彻底翻身”的改变。(观,点1分,理由答出一点给2分,
答出两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
答案示例二:(1)不合逻辑。(2)“风”,作为修饰语,用在舆论风向方面,多指的是没有根据和
未经证实的负面评价,或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负面评价,如“风言风语”等。(3)文中如要表
达公众对于87版《红楼梦》的普遍看法或舆论,包括正面和负面的舆论风向,应表述为“评
风”更为合理。(观点1分,理由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
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提取码:30lt89
  • 百度云盘 『 提取码:4qwy
下载插图

高三语文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