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2025年地理试卷、河南省新乡市、安阳市等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地理试卷-河南省新乡市、安阳市等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2024一2025学年高一3月联考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D【解析】读图可知,埃及人口主要集中在尼罗河沿岸和尼罗河三角洲附近,D正确:苏伊士运河两岸,纳赛尔水库以东和红 海西岸人口密度小,ABC错误。故选D。 2.B【解析】埃及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纵贯南北的尼罗河,为埃及人民提供了儿乎是嚯一的地表水源,尼罗河水滋涧 着两岸和三角的土地.河谷和三角洲地区是埃及最重要的农业区,埃及的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这里,因北影明埃及人口分布 的最主要因素是水源,而不是气候,交通和科技。故选B。 3.C【解析】从图中可看出,距海500千米以内的人口应该为35.9%+24.3%,约为60%,A错误:海拔2000米以上的人口占总 人口2.1%,B错误:近80%的人口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地区,C正确,D错误。故选C。 4,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沿海地区多平原,海陆交通便利,适宜生产和生活,人口众多,①正确:海拔较低的平原和丘酸 速区,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业发展求平高.农产品产量大,人口密集,②正确:海拔高的山地、高原地区,不利于交通设篮的 建设,交通不便,人口稀疏③正确:海陆分布对矿产资源分布没有影响,内陆有很多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内陆地区矿产资源缺乏 这一说法有误,④错误。故选A。 5.A【解析]我同绝大部分省会城市人口密度大,A正确:南方和北方电区人口密度相差不大,B错误:由图可知,沿海地区也有 省区人口密度小于700人/km2,C错误:胡焕庸线东侧也有省区人口密度小于100人km2,如黑龙江省,D错误。放选A。 6.D【解析】据图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祖低,热量不足:丙地位于新涵,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混润气流难以到 达,属于凿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早,水资源短缺,所以影响甲、丙两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热量和水源。故选D。 7.C【解析】结合图片可知,乙省区为四川省:四川省白然条件也很优越,A错误:广东省和四川省在气候上差异不大,对人口数 量影响不大,B错误:与四川省相比,广东省渐临海洋,地理位置优越,对外联系便利,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人口迁人较多,因此人可 数量较多.C正确:广东省矿产资源并不丰富,D错误。故选C。 8,B【解析】5-9世纪,人口迁移路线为由非洲跨过大西洋到达美洲:由欧洲向西到达美洲,向东到达大洋洲。故9世纪以 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体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从旧大陆到新大陆。C,D描述特点为二战后的人口迁移特点。故选B。 9.C【解析】阿拉伯联合首长国科威特等国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国人口,其主要原因是石油资源的开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且收 人高,吸引大批移居迁人,C正确:大批外国人不是为了迁米居住,而是为了工作,A精误:阿拉的联合首长国科威特等国外米人口主 要是被工作机会吸引而来,雄民大量迁入不是主要原因,书错误:这些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并不高,D错误。故选C。 10D【解析】由材料可知,“一浪高过一浪“是指人口由中西部迁人东部沿海地区规桃不断扩大。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经济因素我回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人高,吸引大量外来人口的迁人,D正确:教育水平和交通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的 因案,但其发展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因此不是根木因素,A、B错误:国家政策对人口迁移有一定影响,但改革开放以后人口迁移大 多是自发的,因此政策不是根本因索,C错误。故选D。 11.C【解析】读图可知,2010-2020年西部地区人口净迁移量为负值,说明该区域是人口的主要流出区,A错误;人口净迁移规 模变化*为2020年人口迁移规模与2000年人口迁移规模之差与2000年人口迁移规模的比值,计算可知:东部为15.7%、,中部为 3%.西部为39.4%,故西部地区整体人口净迁移规模变率最大,B错误:2010年后,东中西部区域何的流动人口净迁移规模呈下降趋 势,说明流动人口增长明显减缓,C正确:010年后中西部地区人口净迁移量为负值,东部为正值,说明中西部人口仍然流人东部地 区,D错误。故选C。 12.A【解析】我国区域间人口迁移变化趋势的逆转,即人口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迁移,有利于中西部地区资源的开爱和产 业的升级,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爱展,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区城经济趋于均衡发展,A正确:我国城镇化爱展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人口迁移仍处于由农村迁向城市的高速发展阶段,B错误:迁移人口主要为青壮年劳动力,人口迁移变化趋势的逆转会加大西部地区 青年人口的比重.从而导致西部地区抚养比下降,C错误:区域间人口迁移变化趋势的逆转,使东部大城市外来人口数量或少,会减小 “春运”期间的压力,D错误。故选A。 13.C【解析】人口数量的增加不是人口承载力变化的原因,A错误:读图可知,2015一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呈下降趋势 科学技术进步可以使人口承载力提高,与材料不符,B错误: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主要是人均粮食消费量的提高所致随着 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口承载力降低,C正确:山西省虽然人均耕地面积碱少,但是由于总人口增加,所以土地资源并未减少,D错误 故选C。 14.A【解析】山西省人口承载力的释低与人口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应当控利人口数量,积极发展经济,A正确:抑制 对外开故.减缓增长速度,会使人口承载力进一步降低,B结误:耕地面积的减少会加剧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C带误:限制消 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雷,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D错误。故选A。 15.C【解析1材料中显示: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今天的中同养活了13亿人,而且生活水平提高了。从时间发展角度 看,在资源总数变化不大,甚至人均瓷源减少情况下,环境承载力也可以增加.主要是科技发展间接增加了人类能够利用资源的数量 和资源利用率,C正确.D带误: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对地大物博、大多数资源较为丰富的中国彩响较小,且材料中没有提到地区对外开 放程度,A错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提高,若仅考恩消费水平提高,则环境人口容量应减小,B错误。故 选C。 16B【解析]科技水平越高,人类能够利用资源的致量增加,资源利用率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应越大,A结陨:对外开放程度越 高,能充分利用其他回家减地区的贤源,人口合理客量越大,B正确:不同历史时期的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等存在差异,资源 环境承载力不同,C错陨:资源越丰富,可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D错误。故选B。 17.【参考容案】(1)为蒙古国首都,经济相对发达,就业机会多:医疗,教育等社公贤源健全:自然环境优越等。〔每点2分,容出3 点得6分) (2)气候较干早,降水较少,谈水资源缺乏:境内多山脉和戈壁沙漠,雅以利用土电比例高:可利用耕地少,粮食总产量较低:国家 经济科技水平较低:深居内陆,国家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等。《每点2分,客出3点得6分》 (3)加大教育资源投人,提高科技水平;合理放牧,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速节水工程建设,保障谈水资源安全:改变传统经 营方式,实行衣枚结合;提高对外开故程度等。(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乌兰巴托为蒙古国首都,经济相对发达,就业机会多:乌兰巴托基础设柜相对较为完善,医疗、教 育等社会资健全:蒙古国北高和西部多山脉,南部为戈壁沙漠,而乌兰巴托位于蒙古同偏中东部,自然环境较为忧越。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蒙古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较干早,降水较少,淡水资源缺乏:蒙古国北部和西高多山脉,南部 为戈壁沙漠,因此境内多山脉、戈壁沙漠,雄以利用土地比例高;由干境内多山脉、戈壁沙漠,蒙古国可利用耕地少,粮食总产量较低: 蒙古国经济较为落后、科技水平较低;蒙古国深居亚政大陆内部,国家对外开故程度较低等。 (3)蒙古国经济较为落后,科技水平较低,因此应该加大教育资源投人,提高国家科技水平:蒙古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生态 环境十分脆弱,应该合理故牧,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蒙古国气候较干早,降水较少,因此需要加速节水工程建设,保障淡水资源安全:该 国农业落后,应改变传统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与其他国家互通有无,从而提高环境承载力等。 18.【参考答案】(1)人口由省外迁人省内,为人口净迁人区:省内人口主要由东翼.西翼和山区迁人珠三角地区。(每点2分,答 出2点得4分) (2)有利影响:带来大量芳动力;促进城镇化和城市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提升科技水平等:级解老龄化。不利影 响:人口流人,会增加交通、住房,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压力。(每点2分,共答3点得6分) (3)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提供优惠政策,鼓回乡创业:完善社会福利等。(每点2分,答出3点 得6分) 【解析】(1)从广东省户籍人口迁移统计图,可以看到人口净迁移部分省外迁入省内的数量较多,故人口由省外迁入省内,为人口 净迁人区:从省内人口流动情况来看,东翼,西翼和山区向珠三角迁人的数量较多,故省内人口主要由东翼、西翼和山区迁人珠三角 地区 (2)人口大量迁人,带来大量劳动力,为该电的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特:人口向城镇集中,促进城镇化水平上升,人口流入促进该 地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人口的流动,有利于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提升科技水平:迁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可以缓解人口 老龄化。但是大量人口流人,可能造成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加)等问题,影响杜会秩序,加大公共服务的压力等。 (3)目前影响山区人口迁出的主要因素仍为经济因素,加快山区电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缩小区域经济 差异,能够有效的缓解人口的流失:同时加强对农民工技术,技能的培调,提升农民相关技能,利于农民增加收人:加强社会管理,加强 对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引导:鼓励有技术和经验的人员返乡创业:完善社会福利和各项保障制度,使人们能安居乐业等 19.【参考容案】(1)平原:(2分)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于农耕,适于聚落〔交通)建设,因此人口稠密。(每点2分,答 出2点得4分) (2)40S0°5:(2分)原因:海洋面积广大,陆地面积小,缺乏人类生存空间:韩度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人口比例小 (每点2分,容出2点得4分) (3)分布不均: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多,高纬度地区少:20Nw40N比重最大。(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解析】(1)由甲图可知,世界56.5%的人口分布的地形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阀,河蓬流经,有充足的 澈溉水源,土装肥沃,适于农耕,便于聚落(交通线)建没,因比人口阀密。 (2)由乙图可知.S-90S占世界人口比例最小:区域内海洋面积广大,陆地面积小,缺乏人类生存空间: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量少, 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人类难以在此发展农业和建设城市,人口比例小。 (3)世界人口纬度总体分布不均:从半球来看,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从纬度来看,中低纬度多,高纬度地区少:从具体第度范围来 看.20N-40N比重最大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