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卷,2024年甘肃省高考真,(物理、化学、生物)真题,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2024甘肃省高考卷(物理、化学、生物)真题,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169 1.2024年2月,我国科学家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大科学装置上成功合成了新核素76 0s, 核反应方 如下:gCd+袋Ni→增Os+4X该方程中X是(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u粒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反应前后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得X是。。 故选B。 2.小明测得兰州地铁一号线列车从“东方红广场”到“兰州大学”站的V一1图像如图所示,此两站间的 离约为( w/(m's) 20 0 25 74 94 t/s 东方红广场 兰州大学 A.980m B.1230m C.1430m D.1880m 【答案】C 【解析】 【详解】V一1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围成的而积表示位移,故可得 x=(74-25+94)×20×-m=1430m 故选C。 3.小杰想在离地表一定高度的天宫实验室内,通过测量以下物理量得到天宫实验室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 可行的是( A.用弹簧秤测出已知质量的砝码所受的重力 B.测量单摆摆线长度、摆球半径以及摆动周期 C.从高处释放一个重物、测量其下落高度和时间 D.测量天宫实验室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和轨道半径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天宫实验室内,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重力提供了物体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故ABC 中的实验均无法得到天宫实验室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由重力提供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得 mg =GMm 72 整理得轨道重力加速度为 2 4π 72 故通过测量天宫实验室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和轨道半径可行,D正确。 故选D。 4.如图,相距为d的固定平行光滑金属导轨与阻值为R的电阻相连,处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 纸而向里的匀强磁场中长度为L的导体棒ab沿导轨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则导体棒āb所受 的安培力为( 2024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S-28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成语涉及金属材料的是( A.洛阳纸贵 B.聚沙成塔 C.金戈铁马 D.甘之若饴 【答案】C 【解析】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纸不是金属材料,A错误: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 是金属材料,B错误:金和铁都是金属,C正确:甘之若饴意思是把它看成像糖那样甜,糖 类是有机物,不是金属材料,D错误 2.下列化学用语表述错误的是( 3s 3p A.C2*和C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图均为个可个, B.PHs和HS的电子式分别为H:PH和H:SsH C.CH=CHCH2CH2CH,的分子结构模型为 D.C、C和C互为同位素 【答案】B 3s 3p 【解析】C2和CI的核外电子数都是18,最外层电子挂布图均为个个个y,故A 正确:PH中磷原子和3个氢原子各共用一对电子,弧电子对数为1,PH的电子式为H:P:H, 西 故B错误:CH2=CHCH-CH-CH:分子中存在1个碳双键,存在3个碳碳碳单键,无支链, 且氢原子半径小于碳原子半径,其分子结构模型表示为 ,故C正确:C、 C和C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是碳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故D 正确。故选B。 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解析】由于次氯酸钠有强氧化性,所以次氯酸钠做漂白剂,用于衣物漂白,A正确:氢气 是可燃气体,能在氧气中燃烧,被氧气氧化,可制作燃料电池,B正确:聚乳酸具有生物可 降解性,无毒,是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制作一次性餐具,C正确: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够有 效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去除异味,但无法分解甲醛,D错误。选D。 4.下列措施能降低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催化氧化氨制各硝酸时加入铂 B.中和滴定时,边滴边摇锥形瓶 C.锌粉和盐酸反应时加水稀释 D.石墨合成金侧石时增大压强 【答案】C 【解析】催化氧化氨制备硝酸时,加入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A不符合题意:中和滴定 时,边滴边摇锥形瓶,反应物快速接触,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不符合题意:锌粉和盐酸 反应时加水稀释,降低盐酸的浓度,降低化学反应速率,C符合题意:石墨合成金刚石,该 反应中没有气体参与,增大压强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X、Y、Z、W、Q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Y原子 核外有两个单电子,Z和Q同族,Z的原子序数是Q的一半,W元素的焰色试验呈黄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Y组成的化合物有可燃性 B.X、Q组成的化合物有还原性 C.Z、W组成的化合物能与水反应 D.W、Q组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呈酸性 【答案】D 【解析】X、Y、Z、W、Q为短周期元素,W元素的焰色试验呈黄色,W为Na元素:Z和 Q同族,Z的原子序数是Q的一半,则Z为O、Q为S:Y原子核外有两个单电子、且原子 序数小于Z,Y为C元素:X、Y、Z、W、Q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则X的最外层电 【分析】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即三酰甘油(又称甘油三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较简单,而脂肪酸的种类和分子长短却不相同。脂肪酸可以是饱和的,也可以是不饱和的。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 【详解】A、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橄榄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通常呈液态,A正确; B、油橄榄子叶富含脂肪,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因此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 C、油橄榄种子萌发过程中由于细胞呼吸的消耗,有机物的总量减少,但由于发生了有机物的转化,故有机物的种类增多,C错误; D、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脂肪在人体消化道内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后,可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D正确。 故选C。 2.C 【分析】1、由图可知,H+-ATP酶(质子泵)向细胞外转运H+时伴随着ATP的水解,且为逆浓度梯度运输,推出H+-ATP酶向细胞外转运H+为主动运输; 2、由图可知,H+进入细胞为顺浓度梯度运输,Na+出细胞为逆浓度梯度运输,均通过Na+-H+逆向转运蛋白,H+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所释放的势能是驱动Na+转运到细胞外的直接动力,由此推出Na+-H+逆向转运蛋白介导的Na+跨膜运输为主动运输。 【详解】A、细胞膜上的H+-ATP酶介导H+向细胞外转运时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载体蛋白需与运输分子结合,引起载体蛋白空间结构改变,A正确; B、H+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所释放的势能是驱动Na+转运到细胞外的直接动力,B正确; C、H+-ATP酶抑制剂干扰H+的转运,进而影响膜两侧H+浓度,对Na+的运输同样起到抑制作用,C错误; D、盐胁迫下,会有更多的Na+进入细胞,为适应高盐环境,植物可能会通过增加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基因表达水平,以增加Na+-H+逆向转运蛋白的数量,将更多的Na+运出细胞,D正确 故选C。 3.B 【分析】1、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P,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P,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NADP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3、无氧呼吸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4、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NADP反应生成酒精和CO2或乳酸,第二阶段不合成ATP。 【详解】A、大多数营养元素的吸收是与植物根系代谢活动密切相关的过程,这些过程需要根系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浇水过多会使根系呼吸产生的能量减少,使养分吸收所需的能量不足,A正确; B、根系吸收水分是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B错误; C、浇水过多使土壤含氧量减少,抑制了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但促进了无氧呼吸的进行,C正确; D、根细胞无氧呼吸整个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会产生酒精或乳酸等有害物质,D正确。 故选B。 4.C 【分析】细胞自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在细胞受到损伤、微生物入侵或细胞衰老时,通过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小鼠在禁食一定时间后,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被募集到脂质小滴上形成自噬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最终脂质小滴在溶酶体内被降解,所以在饥饿状态下自噬参与了细胞内的脂质代谢,使细胞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来支持基本的生命活动,A正确; B、细胞长时间处在饥饿状态时,细胞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细胞自噬会过度活跃,导致细胞功能紊乱,可能会引起细胞凋亡,B正确; C、溶酶体内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在溶酶体内发挥作用,参与了细胞自噬过程,C错误; D、细胞自噬是细胞感应外部环境刺激后表现出的应激性与适应性行为,来支持基本的生命活动,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D正确。 故选C。 5.D 【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未单独研究每种物质的作用,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S型菌株的DNA分子可使R型活菌的相对性状从无致病性转化为有致病性,A错误; B、在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利用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设置对照实验,通过观察只有某种物质存在或只有某种物质不存在时,R型菌的转化情况,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例如“S型菌DNA+DNA酶”组除去了DNA,B错误; C、噬菌体为DNA病毒,其DNA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和酶完成自我复制,C错误;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