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历史试卷-四川省金太阳2025届高三10月联考

投稿时间:2025-02-10 14:19:51

试卷分类:高三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添加收藏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四川卷】四川省2025届四川高三金太阳10月联考(25-73C)(10.11-10.12),高中\高三\四川省\2024-2025上\历史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历史试卷-四川省金太阳2025届高三10月联考(图1)

历史试卷-四川省金太阳2025届高三10月联考(图2)


25届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宝墩文化的建筑特点及其反映的社会发展状况,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
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考古学家在宝墩古城遗址中发现了多组大
型建筑基址,推测其为宗庙等公共礼仪性建筑的组成部分。这表明在宝墩文化时期,已经具
备了类似早期国家的组织能力和社会分工,故选B项;出现类似宗庙的大型公共礼仪性建筑
并不表明当时礼乐制度开始形成,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大型建筑的功能,而非城市建
筑的规制,故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政治权力集中,故排除D项。
2.A【解析】本题考查法家思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
解释的素养。据材料可知,法家学者虽然肯定唐虞三代的伟大功绩,但认为尧舜汤武能够成
功依靠的是外部条件,这一主张强调了外部条件和客观因素对成就的影响,反映了法家务实
的态度,故选A项,法家与儒家强调道德与德治的思想不同,法家更注重法律和外在力量的
作用,故排除B项:法家并不希望回到“三代”的理想社会,而致力于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故
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法家侣导限制君权,故排除D项。
3.D【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晚期至秦统一后文化和统治方式的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
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的素养。秦式青铜器受西周礼仪影响,使用者为贵族
阶层。商鞅变法通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贵族特权,促使世官制向官像政治转变:秦地通
过军功,交易获得使用青铜特权的人群放弃使用秦式礼器,主要使用三晋两周地区的青铜礼
器,这反映出秦制度和观念的演变:故选D项: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战国晚期至秦统一后,
秦地经济得到较大发展,故排除A项:虽然秦地使用三晋和两周的礼器,但这不代表山东六
国地区的文化成就最高,故排除B项:材料还包括战国晚期的史实,当时并未统一,故排除
C项。
4.C【解析】本题考查北魏时期礼法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对上下尊卑关系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但是北
魏末期,御史中尉高道穆因公主违反“清路之规”而对其加以处罚,虽然公主对此不满,但孝庄
帝认为高道穆是按公事行事,不应受到责备。这表明当时法制在社会秩序中的地位较为突
出,即礼与法相结合,共同维护统治秩序,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对统治秩序的重新塑造,
故排除A项:材料未提到门阀特权受到具体限制,故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北魏封建
化进程已经完成,故排除D项
5.C【解析】本题考查唐代士大夫观念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盛唐时期政治稳定,社会繁荣,文化多元开放。安史之乱后,中唐及
以后的政治环境变得动荡不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文人士大夫在这种环境下,逐渐将关注
点转向社会道德和政治伦理,以期通过道德教化来稳定社会秩序,故选C项:“文儒”的出现
只反映了士大夫精神价值的趋同,而不能说明民间身份趋同性的增强,故排除A项:汉武帝
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经确立,故排除B项:材料与唐代科举考试内容无关,故排除D项
6.A【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农户生产与经济活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鲁斋集中提到农民通过务工获取收入,表明农民已经不仅仅
依靠农业谋生:《癸辛杂识》中的地主出售鱼苗以获取利润,显示出农民参与商品生产和市场
交易:《藏一话腴》描述了村落间商品交易的情况,表明商品流通日益活跃。上述内容都反映
了宋代商业意识不断增强,故选A项:材料未提及雇佣生产的普遍性,故排除B项:商品交易
活跃并不表明区域商业均衡发展,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政府的商业政策调整,故排除
D项。
7.C【解析】本题考查元朝颁布新历的目的,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和唯物史观的素养。忽必烈强调历法要与天运相合,并要求将新历推广,这表明他希望
通过领布历法和借助“软天授时”的观念来宣扬政权的正统性,故选C项,其他三项均不是忽
必烈此举的主要目的,故排除A、B、D三项。
8,D【解析】本题考查明代长三角地区的赋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明代,长三角地区田地虽然仅占全国的6%左右,但税粮占比却
远超田地比例,这迫使农民只能从事工商业,进而在客观上促进了商业发展,故选D项:宋
代,中国经济重心就已南移,故排除A项;长三角地区赋役沉重不利于南方资金集中,不利于
长三角地区农业集约化发展,故排除B项:长三角地区的高额税负反而可能加剧南北经济差
距,而不是平衡差距,故排除C项。
9.B【解析】本题考查康熙时期清政府对外政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材料中提到康熙帝通过发出公开信,与来华的西洋商人沟通,
意图通过他们探听信息,这表明当时的清政府已参与到中西交流之中,故选B项:康熙探听消
息并不是要与西方建立外交关系,故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表明康熙要废除闭关自守政策,
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试图扩大对外贸易体系的内容,故排除D项。
10.D【解析】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
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据材料可知,尼罗河流域的城镇结构与河渠管理紧密相
关,且其首领的称谓为“河渠的管理者”,这表明古埃及文明的城镇建设和社会组织深受尼罗
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影响,水资源管理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故选D项:材料中没有与封建
君主专制相关的信息,故排除A项:虽然首领的称谓涉及管理,但这无法证明古埃及的官像
系统已经完备,故排除B项:材料虽提到农业生产可能与水渠相关,但无法说明农业生产体
系完善,故排除C项。
11.A【解析】本题考查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斯奇庇奥因未达到参加政官竞选的法定年龄而被保民官阻止,
但在人民大会的支持下成功当选,这反映了主权在民的特征,故选A项:材料反映了公民大
会在选举中的作用,说明罗马的政治体制中含有民主因素,故排除B项:罗马共和国虽有不
同机构之间的制衡,但并不奉行分权制衡原则,故排除C项:材料未显示贵族特权不受法律
约束,相反,斯奇庇奥的成功依赖的更多是人民大会的支持,故排除D项。
12.C【解析】本题考查13世纪西欧的社会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材料中提到村庄集体与领主通过谈判解决了领主独占林地的
问题,且村民得到了补偿,这表明当时村民的权利意识觉醒,能够通过集体行动维护自身利
益,故选C项:材料显示的是庄园内部的土地租赁和谈判情况,但不表明封建庄园经济崩
渍,故排除A项:材料中虽然提到村民与领主的关系发生变化,但不能表明封建等级关系已
经瓦解,故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市场交易的内容,故排除D项。
13.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天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
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废除“氏上私有部民制度”,将山林收归国有,接着推行班
田收授法、租庸调制和户籍制度,这一系列措施显然是为了削弱地方贵族的势力,强化中央
集权,维护天皇统治的经济基础,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削弱地方势力,把土地收归国有,
这不利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故排除A项,当时日本尚未建立幕府统治,故排除C项;
材料未提及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故排除D项。
14,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美洲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
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材料中的三个面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来自不同的
历史时期,其艺术风格和玉器制作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审美倾向不同造成的,故选A项;
材料并未直接提到科技发展的相关内容,故排除B项:美洲文明长期处于奴隶社会阶段,故
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中美洲内部文化之间缺乏交流,故排除D项。
15.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地中海地区文化交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的素养。埃及托勒密时期的幕碑上使用了象形文字和希腊文字,这说
明在亚历山大东征后,地中海地区文明交流较密切,故选C项:基碑上不同文字的使用表明
地中海地区的文明存在交流,但并不表明希腊文明深受埃及的影响,故排除A项:尽管埃及
文字对后世文字有影响,但西欧文字的鼻祖应是腓尼基字母文字,故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
埃及文明脱离宗教束缚的内容,故排除D顶。
16.(1)背景:汉代社会经济的恢复,国力强盛:汉匈经过三次战争,汉朝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
走廊大量土地:汉武帝采取积极进取的民族政策。(2分,答出两点即可)
效果:减轻了匈奴对北部边境的军事压力;促进了边疆的经济发展:通过朝贡与赏赐稳定了
边疆的和平局面:加强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的经济交流:加强了对北部边疆地区的统治:促进
了民族交融。(6分,答出三点即可)
(2)特点:管理机构专门化:商品交换多样化:“绢马贸易”盛行,贸易形式逐渐发展为一种以
国家为主导的贸易形式。(4分,答出两,点即可)
(3)经验:宋代在与周边民族的交界地带设置榷场,通过官员管理贸易,保证了贸易的规范性
和有序性:茶叶成为贸易的重要商品,这一需求带动了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经济往
来:利用互市贸易争取民族政权间的和睦相处。(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
亦可)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提取码:30lt63
  • 百度云盘 『 提取码:kn98
下载插图

高三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